李红星
-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应用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1例年龄为1~28 d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明确诊断后,根据家长意愿分为两组,其中31例患儿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ERAS组),20例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初次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ERAS组和对照组术前住院时间[(1.78±0.33)d比(2.28±0.74)d]、手术时间[(139.16±7.03)min比(74.30±5.92)min]、术后首次排便时间[(1.80±0.33)d比(2.25±0.54)d]、初次肠内营养时间[(1.32±0.31)d比(4.42±0.82)d]、完全肠内营养时间[(7.55±0.66)d比(8.40±0.75)d],术后24 h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9.29±1.81)mg/L比(20.45±4.31)mg/L]、白细胞介素6[(2.76±0.21)pg/L比(7.10±1.02)pg/L]及皮质醇水平[(86.75±32.77)nmol/L比(156.75±35.59)n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18.77±3.57)ml比(18.90±3.48)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要并发症方面,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肠扭转复发及粘性肠梗阻发生患儿;对照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ERAS组无。ERAS组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9.6%(3/31)和15.0%(3/20),腹泻发生率分别为6.4%(2/31)和10.0%(2/2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ERAS组及对照组均无再入院患儿。结论ERAS处理模式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应用于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患儿应激损伤,促进患儿早期恢复。
- 路长贵陈焕耿其明李红星谢华徐小群唐维兵
- 关键词:肠道营养空肠肠旋转不良加速康复外科
- 小鼠肠神经前体细胞培养、转染和功能研究
- 2018年
- 目的建立小鼠肠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和纯化的方法,寻找合适的肠神经前体细胞转染方式进行增殖分化等功能实验,为研究肠神经系统发育及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取胎龄16.5 d(E16.5)的ICR小鼠胚胎肠道,经胶原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神经前体细胞培养基中,多次换液后进行免疫学鉴定。纯度达到95%的神经前体细胞使用lipo2000,RNAimax,慢病毒等三种方式进行mmu-miR-346转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前体细胞内mmu-miR-346的表达来比较这三种方式的转染效率。使用EdU法检测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分化培养基诱导检测肠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培养第2天出现神经球,经过4次全换液,免疫学鉴定显示(96.85±0.5357)%细胞为Nestin/p75双阳性。lipo2000,RNAimax,慢病毒这三种转染方式中仅慢病毒方法的转染效率最高,能显著提升mmu-miR-346表达水平(差异倍数:117.45)。EdU阳性率与TuJ1阳性率分别从阴性对照组的(17.87±1.13)%和(24.87±0.6)%降至转染组的(6.73±0.43)%与(11.90±0.85)%,两组在增殖与分化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01)。结论通过分离消化E16.5小鼠肠道可以建立小鼠肠神经前体细胞培养和纯化的方法,慢病毒方法在肠神经前体细胞的转染效率最高,能成功进行增殖与分化实验,可以为肠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 朱中贤杜春霞谢华李红星唐维兵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肠神经系统转染
-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探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早期检查方法,以促进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入院日龄、首发症状时间、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消化道畸形疾病构成及主要临床特点,术前相关检查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病例507例,包括肛门直肠畸形(166例)、肠闭锁和肠狭窄(9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4例)、肠旋转不良(72例)、环状胰腺(43例)、胃肠重复畸形(11例)、肠神经发育异常症(11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9例)、脐肠瘘(7例)、胎粪性腹膜炎(7例)、梅克尔憩室(2例)、先天性肠系膜畸形(2例),其中男376例,女131例,足月儿433例,出生体重为(3157.53±596.50)g。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共166例,其中27例因原始影像结果测量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其余139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会阴肛门成形术组(76例)和结肠造口术组(63例)。比较两组腹部倒立侧位X线检查直肠盲端至肛隐窝的距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消化道畸形患儿总体入院日龄为生后2.0(1.0,8.0)d,首发症状时间为生后1.0(1.0,4.5)d,住院时间为13.0(8.0,19.0)d。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以肛门直肠畸形、肠闭锁和肠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311/507,61.34%)、腹胀(239/507,47.14%)及胎便异常(159/507,31.36%)。术前X线检查阳性479例,总体阳性率达94.48%;腹部超声检查阳性186例,阳性率36.69%;产前超声检查异常116例,阳性率22.88%。ROC分析结果表明,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准确率为73.2%,最佳阈值20.5 mm,敏感性为74.6%,特�
- 李红星唐维兵
- 肠折叠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空肠闭锁患儿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评价肠折叠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空肠闭锁患儿加速康复外科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空肠闭锁患儿术前、术中和术后恢复过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儿分为肠管端端吻合术(端端吻合组,18例)、在肠吻合基础上加近端肠折叠术(肠折叠术组,19例)和肠折叠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肠折叠术联合EEN组,21例),比较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伴发疾病、手术年龄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150 ml·kg-1·d-1的时间)以及是否需再手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伴发疾病和手术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肠折叠术组与端端吻合组比较,住院时间[(19.3 ± 4.4)d比(22.7 ± 3.1)d,P 〈 0.05]、术后经口喂养时间[(9.8 ± 3.3)d比(12.5 ± 3.0)d,P 〈 0.05]、术后经口喂养达150 ml·kg-1·d-1的时间[(18.5 ± 4.1)d比(21.5 ± 2.5)d,P 〈 0.05]和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13.1 ± 2.9)d比(15.0 ± 2.3)d,P 〈 0.05]均显著缩短;肠折叠术联合EEN组与肠折叠术组比较,术后经口喂养时间[(7.7 ± 2.2)d比(9.8 ± 3.3)d,P 〈 0.05]、术后经口喂养达150 ml·kg-1·d-1的时间[(14.8 ± 2.5)d比(18.5 ± 4.1)d,P 〈 0.05]、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9.5 ± 3.0)d比(13.1 ± 2.9)d,P 〈 0.05]和住院时间[(15.3 ± 3.5)d比(19.3 ± 4.4)d,P 〈 0.05]均显著缩短。结论肠折叠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早期利用肠道功能,提早进入经口喂养时间,减少静脉营养的使用,加速患儿康复。
- 陈焕耿其明路长贵蒋维维张杰吕小逢李薇李红星唐维兵
-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加速康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