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奇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吸虫
  • 2篇吸虫
  • 1篇低密度
  • 1篇钉螺
  • 1篇血吸虫病
  • 1篇血吸虫感染
  • 1篇血吸虫抗体
  • 1篇水网地
  • 1篇吸虫病
  • 1篇吸虫感染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意义
  • 1篇流行区
  • 1篇灭钉螺
  • 1篇抗体
  • 1篇环境因子
  • 1篇繁殖
  • 1篇虫病

机构

  • 3篇江苏省寄生虫...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 1篇如皋市卫生防...
  • 1篇如东县卫生防...

作者

  • 3篇顾伯良
  • 3篇曹奇
  • 2篇何尚英
  • 1篇吴中兴
  • 1篇徐伏牛
  • 1篇朱明东
  • 1篇范学理
  • 1篇陶海全
  • 1篇陈震平
  • 1篇何家昶
  • 1篇朱荫昌
  • 1篇汪天平
  • 1篇宋昌存
  • 1篇吕大兵
  • 1篇黄轶昕
  • 1篇王恩木
  • 1篇吴维铎
  • 1篇张世清
  • 1篇沈炳荣
  • 1篇华大曙

传媒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监测方案的研究被引量:10
1990年
监测指标理论研究:阐明残存螺点螺口消长3年形成不同螺口的螺点全频率分布;ELISA及COPT检测控制流行地区儿童血吸虫抗体消退后的试验反应值全频率分布;水体内低密度毛蚴对钉螺形成低感染率和低密度尾蚴对小鼠形成高感染率的传播关系。上述结果为评价残存传播条件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常用于监测工作的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制定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研究:观察不同监测方案试点和技术措施的效果,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现场实践依据。拟定基本消灭地区清查方案,消灭地区监测方案、重新传播流行预测方案和血防巩固监测指标。
范学理陶海全宋昌存华大曙陈震平姜耀明林祖昌沈炳荣朱明东何尚英曹奇许正元顾伯良朱荫昌朱奇杭美娣单敦昌
关键词:血吸虫抗体流行病学意义血吸虫感染
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
1995年
本文报道了1991-1995年在皖苏两省江滩型地区实施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滩型地区传染源种类较多,在传播中的地位依次为牛、猪、人等;人群接触疫水以生产性、生活性方式为主,且因地而异,接触强度以游泳最甚;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植被种类及人畜活动频度有关,并呈负二项分布的规律;疫区形成与滩地崩长、变迁密切相关;江滩型疫区退垦还滩后在有效监测下疫情变化不大;长江水位及降雨量是影响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综合比较几种优化防治对策的螺、病情控制效果和费用一效果,提出在现阶段以“疾病控制”为主要目的时,江滩型流行区宜选择“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的策略,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宜采用“人畜化疗+健康教育+滩地治理”的策略;在疫情基本控制的地区,宜采取“人畜反复查治+消灭阳性螺点”及“重点人群和耕牛化疗+健康教育+易感带灭螺+个人防护”的策略,以巩固血防成果。
徐伏牛吴中兴吴维铎汪天平曹奇何家昶张世清吕大兵顾伯良王恩木
关键词:血吸虫病
水网地区低密度钉螺自然增长情况被引量:10
1992年
通过1987—1990年在无锡、如东、如皋3个市县的现场实验和河沟钉螺调查。发现低密度钉螺的消长与环境因子密切有关,只要环境适宜,即使留下1对钉螺,也能大量繁殖增长。实验沟放置有1、5和10对钉螺的螺笼经3年后,钉螺密度各增长了171.9倍、69.5倍和28.4倍。其螺口数分别增长了354倍、135倍和75倍,其中2条积水沟的1对钉螺组螺口数增长543和426.5倍。在现场1条水沟钉螺密度增长了34倍,1条河钉螺密度没有增长,但都没有自然消亡。提示当“基本消灭”或“消灭”以后,应重视低密度钉螺的清查,坚持长期监测,一旦发现钉螺,要及时杀灭。
曹奇顾伯良杭美娣王栋黄轶昕孙乐平钟艺兵柯土驯杜松如何尚英
关键词:钉螺环境因子水网地繁殖灭钉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