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疾病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假丝酵母...
  • 1篇阴道假丝酵母...
  • 1篇支原体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癌
  • 1篇生殖
  • 1篇生殖道
  • 1篇体感
  • 1篇女性
  • 1篇女性生殖
  • 1篇女性生殖道
  • 1篇盆腔
  • 1篇盆腔炎
  • 1篇盆腔炎性
  • 1篇盆腔炎性疾病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宁波大学医学...

作者

  • 3篇安瑞芳
  • 3篇薛艳
  • 3篇田泉
  • 3篇孙戎
  • 3篇郑伟
  • 1篇刘腾
  • 1篇王丽莎
  • 1篇杨雷
  • 1篇季伟
  • 1篇李娇

传媒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相关性,为VVC及Uu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因不同症状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结果 3 117例患者中,明确感染者共2 077例,阳性检出率为66.6%;所有被检者中VVC患者占17.1%(533/3117),Uu患者占40.7%(1270/3117);Uu阳性组VVC检出率(19.9%)高于Uu阴性组(15.2%)。结论 Uu感染者易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因此,在诊断VVC时应尽量同时检测Uu,便于进一步指导治疗,减少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发生。
王丽莎田泉薛艳郑伟孙戎李娇安瑞芳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探讨—基于临床病例的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我院15年间盆腔炎性疾病(PID)的临床特征及变化,对PID的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9年因PID住院治疗的4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与性生活的关系,症状和体征,住院时间及手术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7.06±14.91岁,呈逐年上升趋势,经两两比较,3个时间段分别为t=2.255,P=0.025〈0.05;t=5.403,P〈0.001;t=2.871,P=0.004〈0.01);育龄期妇女是高发人群,但比重由第一个5年段的93.57%下降至72.28%,无性生活的PID患者的比重由1.43%上升至2.48%,绝经期患者由5.00%上升至25.25%(χ~2=10.041,P〈0.001);主要症状包括下腹痛(70.31%)、不规则阴道出血(33.62%)、发热(25.55%)、消化系统症状(15.72%);主要体征包括附件区压痛(63.98%)、子宫压痛(56.77%)、下腹压痛(48.25%)、反跳痛(17.03%)、宫颈举痛(25.76%)、附件增厚(29.04%)和附件包块(29.69%),且部分症状和体征阳性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平均住院时间为10.34天,无显著变化(χ~2=0.359,P〉0.05),手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6.43%升至57.92%,χ~2=19.556,P〈0.001)。结论对于PID的诊断,不能只着眼于性活跃期女性,对于无性生活的女性和绝经期女性,需要注意PID;PID阳性症状和体征比例逐渐下降,但下腹压痛在PID患者中仍呈现高阳性率,建议将下腹压痛放入诊断的最低标准。
郑伟刘腾薛艳孙戎田泉杨雷安瑞芳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
应用JAR细胞株建立SCID beige小鼠绒毛膜癌移植瘤病理模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绒毛膜癌SCID beige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将3-5周龄SCID beige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小鼠分为A(皮下移植瘤模型)/B(肺转移瘤模型)两组,分别皮下注射或尾静脉注射JAR细胞5×10^6/只,应用形态学、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β-HCG、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和组织学HE染色方法明确JAR细胞皮下移植瘤及肺转移瘤形成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接种28 d后,A组小鼠皮下形成质硬肿瘤结节,HE染色符合绒毛膜癌细胞形态学表现;B组小鼠应用IVIS检测显示体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瘤实体包块,HE染色表明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瘤细胞浸润。接种第14天,实验组β-H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组β-HCG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SCID beige小鼠皮下/尾静脉注射JAR细胞可成功构建人绒毛膜癌移植瘤病理模型,该模型能模拟临床绒毛膜癌上皮性实体瘤特性及肺转移特点,是研究人类绒毛膜癌发病机理及实验治疗的良好模型。
田泉郑伟孙戎薛艳季伟安瑞芳
关键词:绒毛膜癌SCIDJAR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