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晚期
  • 3篇蛋白
  • 3篇贫血
  • 3篇胃癌
  • 3篇细胞生成素
  • 3篇相关性贫血
  • 3篇红细胞生成
  • 3篇红细胞生成素
  • 3篇促红细胞生成...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手术
  • 2篇贫血患者
  • 2篇晚期胃癌
  • 2篇联合腹腔灌注
  • 2篇静脉
  • 2篇化疗
  • 2篇灌注
  • 2篇红蛋白
  • 2篇腹腔

机构

  • 7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王星
  • 5篇吴付兵
  • 5篇王明元
  • 3篇王康霞
  • 3篇黄雯
  • 2篇徐方贵
  • 2篇黄春开
  • 2篇陈聪
  • 1篇王剑平
  • 1篇李学东
  • 1篇蔡绍环
  • 1篇刘奇才
  • 1篇徐志峰
  • 1篇王明元
  • 1篇林雨东
  • 1篇陈立萍
  • 1篇周长邵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福州总医院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吉非替尼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及与皮疹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后其疗效及与皮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皮疹与疗效之间关系。结果:使用吉非替尼后,皮疹、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及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4.6%、32.1%、17.9%及7.1%。与未出现皮疹患者相比较,使用吉非替尼出现皮疹的患者,其客观有效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使用吉非替尼后出现皮疹的患者其客观有效率较未出现皮疹患者高。
庄桂宝王明元王星
关键词:吉非替尼皮疹肺腺癌
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配合热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2011年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很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能手术切除仅为40%,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30%-40%,术后复发或转移则可高达80%[1],故药物治疗非常重要,胃癌是对化疗相对敏感的肿瘤,
王星王明元陈聪
关键词:腹腔灌注化疗晚期胃癌静脉手术根治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晚期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以及常规抗贫血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次150U/kg,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8周,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比容,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的第4周和第8周,有效率为33%(10/30)和67%(20/30),对照组效率为10%(3/30)和17%(5/30);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比容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相比较没有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KPS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EPO可以有效的治疗胃癌相关性贫血,改善患者贫血状态,临床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吴付兵王星王康霞王明元黄雯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
消化道肿瘤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贫血治疗方案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贫血状态,探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方案.方法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采用Elisa检测,血红蛋白采用常规检测.消化道肿瘤非贫血患者为对照组,消化道肿瘤贫血患者组为观察组.结果统计发现男女之间的贫血率没有差异,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占38.95%,其中以胃癌居首,占42.2%,食管鳞癌最低,占35.6%.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贫血比非贫血患者EPO高而Hb低,两者存在逆相关关系,化疗后贫血患者Hb继续降低,EPO上升;而在化疗后非贫血患者中出现的26例贫血患者,其中16例出现EPO急剧上升,10例EPO几乎不变,EPO存在极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b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
吴付兵黄雯王康霞王明元徐方贵黄春开王星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晚期食管鳞癌相关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将72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以及常规抗贫血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次104IU,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8周,然后比较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相比较,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比容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相比较,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比容没有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比容同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8周控制贫血有效率为72%(26/36),而对照组仅为19.4%(7/3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KPS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近期疗效、临床获益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治疗组有3例出现低热、头晕以及乏力,1例高血压伴头疼。结论:应用重组人EPO可以有效的治疗食管鳞癌相关性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吴付兵黄雯王康霞王明元徐方贵黄春开王星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KPS评分
钙网蛋白在不同病理分型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钙网蛋白(CRT)在不同病理分型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大肠癌患者150例,按照病理分型分为4组: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黏液腺癌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CRT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CRT含量远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癌患者CRT含量也不完全相同。高、中分化腺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但与低分化腺癌组及黏液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低分化腺癌组及黏液腺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大肠癌细胞存在CRT的过度表达,且CRT表达水平能够评估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徐志峰王剑平蔡绍环王星周长邵林雨东刘奇才陈立萍王明元吴付兵
关键词:钙网蛋白大肠癌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2013年
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病理较为复杂,发病隐匿,也没有较为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结外淋巴瘤[1],目前国内外医学界都很难有效地对其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2],因此,对原发性胃淋巴瘤进行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1999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5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在24~64岁,平均年龄为(37.2±3.45)岁。
王星吴付兵
关键词:外科手术淋巴瘤
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29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5-Fu)静脉化疗及顺铂(DDP)腹腔灌注化疗配合射频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第1天至第5天;5-Fu 5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DDP 75 mg/m2腹腔灌注化疗,第2天;21 d为1个周期,化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用射频肿瘤热疗机行腹部热疗,每周2次,每次1h,腹腔灌注化疗后1h开始热疗.所有患者均完成2~6个周期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29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7例,稳定9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58.6%(17/29).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5-Fu静脉化疗及DDP腹腔灌注化疗配合射频热疗组成的双途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
王星李学东陈聪
关键词:胃肠外局部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