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鹏程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5篇动脉疾病
  • 5篇综合征
  • 5篇冠状动脉疾病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3篇腔内
  • 3篇腔内修复
  • 3篇主动脉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综合...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胸主动脉
  • 2篇修复术
  • 2篇腔内修复术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主动脉腔

机构

  • 14篇广东省心血管...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汕头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四会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何鹏程
  • 7篇陈纪言
  • 6篇黄文晖
  • 5篇刘媛
  • 3篇周颖玲
  • 3篇谭宁
  • 3篇谢年谨
  • 3篇刘远辉
  • 2篇刘勇
  • 2篇薛凌
  • 2篇余烊
  • 2篇谭宁
  • 1篇冉鹏
  • 1篇罗长军
  • 1篇杨峻青
  • 1篇温剑艺
  • 1篇何鹏程
  • 1篇李捷
  • 1篇王慧勇
  • 1篇申铁梅

传媒

  • 9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拿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的预测价值
2021年
目的验证加拿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anada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ACS)风险评分在预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NSTE-ACS)患者感染方面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于一项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5家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数据库。C-ACS风险评分根据以下临床参数计算(各1分):年龄≥75岁,Killip分级>1,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00次/min,主要终点为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结果共纳入5211例患者,其中204例(3.9%)发生感染。C-ACS危险评分≥2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危险评分为0、1、≥2时分别为2.1%、7.0%和17.9%,P<0.001),住院病死率(危险评分为0、1、≥2时分别为0.2%、0.7%和1.7%,P<0.001)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危险评分为0、1、≥2时分别为0.5%、1.2%和1.7%,P=0.006)都显著升高。校正潜在危险因素后,C-ACS危险评分仍然是住院期间感染发生[比值比(odds ratios,OR)=1.6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1.14-2.25,P=0.007]、院内死亡、院内MACE和随访期间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ACS危险评分对住院期间感染(曲线下面积=0.695,95%CI:0.659-0.731,P<0.001)、院内病死率和MACE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C-ACS危险评分是预测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及其他不良临床事件的良好工具。
黄月华林泽获刘远辉曾莉欢范华林何鹏程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日间嗜睡程度现状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日间嗜睡程度现状,探讨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颈围、腹围、臀围与其日间嗜睡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于广东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对41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测量患者的嗜睡程度,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415例研究对象中,嗜睡阳性检出率为28.9%,主要表现为日间嗜睡严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日间嗜睡程度与患者的身高(r=0.108)、体质量(r=0.231)、体质量指数(r=0.199)、颈围(r=0.173)、腹围(r=0.230)、臀围(r=0.211)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日间嗜睡阳性率较高,与日间嗜睡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多关注冠心病患者的日间嗜睡情况,及时发现不利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钟燕燕赖敏华余烊何鹏程谭宁申铁梅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日间嗜睡
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使用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患者76例(共80处原发病变,接受预处理后残余狭窄<30%,且未发生限制冠状动脉血流的夹层).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治疗情况和即刻效果,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终点是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患者年龄(63.3±10.3)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占68.4%(52/76),合并糖尿病者占36.8%(28/76),合并至少1项出血高危因素者占64.5%(49/76).(2)以紫杉醇洗脱球囊处理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长度为(17.4±7.6)mm,狭窄程度为(88.1±8.2)%,51.2%(41/80)的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75 mm,分叉病变占67.5%(54/80).(3)53.7%(43/80)的冠状动脉病变使用嵌入式球囊进行预处理.紫杉醇洗脱球囊长度为(22.3±5.5)mm,直径为(2.74±0.52)mm,术后残余狭窄为(12.3±10.3)%.技术成功率为88.8%(71/80),补救性支架置入率为5.0%(4/80).(4)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2(6,25)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9%(3/76),其中心原性死亡2例(再发心肌梗死导致死亡1例,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1例),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结论 使用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预处理后残余狭窄<30%且无限制血流夹层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安全、可行.
倪忠涵黄文晖刘媛陈竹君李捷杨峻青何鹏程周颖玲陈纪言罗建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股动脉路径,实施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所有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股动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传统外科手术分离并直视下穿刺组(A组)共201例;经皮穿刺组(B组)共407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部位伤口处理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由(106±21)min缩短至(78±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口处理时间由(31±9)min缩短至(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时间由(7±3)d减少到(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口并发症由12.9%减少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采用经皮穿刺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比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黄文晖罗建方刘媛何鹏程薛凌
关键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经皮穿刺股动脉
使用Jam及Sandwich球囊技术处理冠状动脉穿孔2例
2017年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55岁。因"反复胸闷3年余"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史。吸烟20年,每天10支左右;饮酒史10年,每周半斤左右。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6/74 mm Hg(1 mm Hg=0.133 k Pa),中等体型,自动体位,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
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董豪坚何鹏程陈纪言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穿孔明胶海绵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慢性肾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方法将192例拟行PCI术慢性肾病(CKD,eGFR<60ml·min-1·1.73m-2)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96例,其中11例患者因未行PCI术退出研究)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96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阿托伐他40mg/d,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PCI术前基础血清肌酐(Scr)等指标,术后48~72hScr。使用简化MDRD方程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30m·lmin-1·1.73m-2定义为重度CKD。PCI术后48~72h血清肌酐(Scr)的绝对值升高44.2μmol/L定义为对比剂肾病。观察两组对比剂肾病及其他临床不良事件。结果最终入选的181例患者中有26例(14%)患者发生了对比剂肾病,强化治疗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12%比17%,χ2=0.348,P=0.348),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RT,0比5%,P=0.061)、死亡率(6%比6%,χ2=0.011,P=0.918)、需要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治疗(15%比12%,χ2=0.577,P=0.448)、急性心力衰竭(6%比3%,P=0.447)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糖尿病(14%比25%,χ2=1.071,P=0.301)、重度CKD(10%比60%,P=0.057)等进行亚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可能无预防作用。
刘勇谭宁陈玉怡李欣周颖玲陈纪言罗建方何鹏程谢年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肾病
“烟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烟囱”支架技术在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17例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烟囱”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6例,女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释放后即时血管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烟囱”支架血流正常.随访3-1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无术后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患者出现左足乏力1例、头晕1例、胸闷痛2例、Ⅰ型内漏2例.无严重神经系统及脏器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未见移位、明显内漏及“烟囱支架”闭塞等异常.结论 对于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使用“烟囱支架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谢年谨谷梦楠罗淞元刘媛黄文晖何鹏程罗建方范瑞新陈纪言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逆向CART技术在CTO介入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7年
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occlusion,CTO)是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尚未完全攻克的最后堡垒。通过侧支循环进行的逆向技术对提高CTO介入的成功率有极大的帮助,而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reverse controlled ante-grade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是最常使用的逆向技术之一.
陈纪言何鹏程冉鹏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侧支循环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非ST段抬高型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接受PCI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连续入组了2583例诊断为NSTE-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其均在入院时检测了血清hs-CRP浓度。跟踪随访患者3年,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3年随访期间,共发生了144例(5.6%)患者死亡。Hs-CRP第四分位组(>7.5 mg/L)患者3年全因病死率最高(9.2%),与其他浓度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s-CRP浓度升高与3年全因死亡风险升高显著相关(校正OR=1.01,95%CI:1.00~1.02,P=0.002)。结论入院时血清hs-CRP浓度升高与NSTE-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接受PCI治疗患者的3年全因病死率相关。
何文飞林泽获刘远辉曾莉欢何鹏程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
Ⅲ型主动脉夹层疾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疾病(DeBakey Ⅲ型)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连续收治的768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中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最为常见(62.9%),约6.8%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全程主动脉CT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的确诊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在减少住院病死率方面,腔内修复术较保守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患者及时行主动脉CT、D-二聚体等检查,早期确诊,尽早控制血压、心率,腔内修复术可以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王慧勇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薛凌谢年谨何鹏程陈纪言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高血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