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50 被引量:52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地震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值模拟
  • 10篇强震
  • 9篇地壳
  • 9篇断层
  • 6篇地震活动
  • 6篇有限元
  • 6篇强震活动
  • 6篇裂带
  • 5篇断裂带
  • 5篇首都圈
  • 4篇阿尔金断裂
  • 4篇B值
  • 4篇M
  • 3篇有限元模拟
  • 3篇震源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库仑应力
  • 3篇活动地块

机构

  • 50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地震台网...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作者

  • 50篇王辉
  • 17篇曹建玲
  • 14篇张国民
  • 11篇刘杰
  • 9篇石耀霖
  • 8篇张怀
  • 8篇申旭辉
  • 8篇张晶
  • 6篇马宏生
  • 5篇王新岭
  • 5篇王辉
  • 4篇荆凤
  • 4篇洪顺英
  • 3篇方颖
  • 2篇吴晶
  • 2篇徐岳仁
  • 2篇陈立泽
  • 2篇李振
  • 2篇江在森
  • 2篇高原

传媒

  • 9篇地震
  • 6篇地震地质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减灾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态应力触发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讨论——以玉树地震为例
2012年
大地震应力触发概念自提出至今被广泛应用。库仑应力与后续地震活动对应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不同深度断层滑动量不同导致不同深度静态库仑应力图像差异,选取哪一个深度的应力图像来讨论后续地震趋势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一个计算方法,首先计算不同深度静态库仑应力,然后在同一个位置取不同深度库仑应力最高值,绘制静态应力分布图像,并以2010年玉树地震为例,结合地震活动及静态库仑应力分布对这种计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按照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利用不同学者给出的玉树地震破裂模型计算均显示,玉树地震后2年内3级以上余震几乎全部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区。
曹建玲张晶王辉
关键词:库仑应力余震活动玉树地震
于田地区强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强震复发间隔
2023年
21世纪以来,于田地区发生了4次MS≥6.0地震,包括两次MS7.3地震,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基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LURR),以地震目录(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资料,对2008-2020年于田地区4次强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次地震前,均在震源区及附近检测到LURR异常,且震前LURR异常空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类似.强震发生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2008年MS7.3、2014年MS7.3及2020年MS6.4地震,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1~2 a;2012年MS6.2地震发生于LURR异常峰值后半年.相邻的民丰地区,1924年发生了MS7.3和MS7.2地震,于田-民丰地区强震较为活跃.我们基于地震导致的地壳介质损伤的平板模型,探索于田及周边地区的强震复发特征.得到于田-民丰地区长期的损伤-愈合速率为3.86×10^(-4)/a.基于单次M 7.5地震造成的损伤,估算这一区域7.5级左右地震的复发间隔约50 a.本文对于田地区强震前介质特征的变化,及区域强震复发间隔提出新的认识.
刘月田勤俭张永仙王辉尹祥础
关键词:于田地震加卸载响应比阿尔金断裂带
首都圈现今断层活动方式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首都圈断层水平运动方式和地壳应力场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该地区主要受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左旋剪切的控制,且不同走向活动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在此基础上,考虑可能发生的边界作用方式的改变,计算了相应断层活动方式变化。结果表明,如果华北平原相对于燕山块体东向运动增强会造成不同走向断层左旋运动加速;如果背景东西向挤压应力场增强会造成NW向断层左旋加速和一些NE向断层不同程度右旋滑动。
曹建玲张晶王辉王辉
关键词:断层活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首都圈
青藏活动地块区运动与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正> 青藏高原以其特有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变形特征而成为全球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对其运动和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资料与方法对青藏高原的运动及变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认识,由此得到的青藏...
王辉张怀张国民石耀霖
文献传递
青藏活动地块区运动与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根据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研究,青藏活动地块区是中国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Ⅰ级活动地块,其内部包含了拉萨、羌塘、巴彦喀拉、柴达木、祁连和川滇等6个Ⅱ级活动地块,各活动地块被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活动构造带切割和围限.根据活动地块及其...
王辉张怀张国民石耀霖
关键词:地壳运动有限元模拟
文献传递
2008年和2014年2次新疆于田M7地震之间的黏弹性应力转移被引量:9
2016年
青藏高原西北边缘地区在2008年和2014年先后发生了2次7级以上强震,这2次地震发生在阿尔金断裂带西南端,对于认识区域动力背景和潜在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分层黏弹性模型和最大应力策略研究了这2次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于田地震的同震应力扰动触发了后续的余震活动,该地震产生的同震应力扰动对2014年于田地震的发生影响不显著;但是,此次地震6a后震后变形所导致的应力扰动有利于2014年于田地震的发生。2014年于田地震发生后,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上的同震和震后库伦应力显著增加。考虑到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上次强震的离逝时间和应力积累-释放过程,该断裂带上的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王辉王辉曹建玲洪顺英徐岳仁
关键词:于田地震
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对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影响
华北地区是我国地震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强震空间分布可能与地壳介质的不均匀性有关.本文建立了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Maxwell模型,并尝试采用剪切波分裂参数为新的约束条件,对区域地壳运动场和应力应变场进行了模拟,探...
吴晶王辉曹建玲高原王琼
关键词:地震活动数值模拟地壳各向异性
文献传递
基于GPS资料反演中国大陆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
<正>中国大陆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陆陆板块碰撞带中,对该区域地壳运动变形模式的研究是理解板块陆路碰撞过程的重要途径。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来解释中国大陆地壳的运动变形。这些模型大致以两类极端模型(en...
王辉曹建玲
文献传递
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对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华北地区是我国地震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强震空间分布可能与地壳介质的不均匀性有关.本文建立了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Maxwell模型,并尝试采用剪切波分裂参数为新的约束条件,对区域地壳运动场和应力应变场进行了模拟,探讨地壳介质不均匀性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动力源控制了华北地区整体的地壳运动方式,地壳介质的横向、纵向不均匀性则影响了区域的变形特征.华北地区东西两部分的地震活动差异主要受到地壳介质横向差异的影响:华北地区东部介质较软,弹性应变能积累较大,地震活动频繁;鄂尔多斯地壳介质相对较硬,弹性应变能积累相对较小,地震活动水平低.
吴晶王辉曹建玲高原王琼
关键词:地震活动数值模拟地壳各向异性
青藏活动地块区运动与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正> 青藏高原以其特有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变形特征而成为全球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对其运动和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资料与方法对青藏高原的运动及变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认识,由此得到的青藏...
王辉张怀张国民石耀霖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