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涛

作品数:67 被引量:465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生物学
  • 7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植被
  • 19篇气候
  • 14篇降水
  • 11篇土地利用
  • 11篇NDVI
  • 10篇植被覆盖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气温
  • 8篇土壤
  • 8篇黄土高原
  • 7篇时空变化特征
  • 7篇土壤侵蚀
  • 7篇流域
  • 6篇生态
  • 6篇河流域
  • 5篇生态环境
  • 5篇碳排放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林
  • 5篇退耕还林还草

机构

  • 67篇西安科技大学
  • 17篇西北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江西信息应用...
  • 3篇国家测绘地理...
  • 3篇中煤航测遥感...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贵州省第一测...
  • 2篇信息技术有限...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沈阳工学院
  • 1篇中国建筑材料...
  • 1篇宝鸡市勘察测...
  • 1篇北京洛斯达科...
  • 1篇天津市地质工...

作者

  • 67篇王涛
  • 12篇王涛
  • 10篇杨梅焕
  • 8篇杨永崇
  • 8篇杨强
  • 6篇崔晓临
  • 5篇李奇虎
  • 5篇王涛
  • 5篇冯杰
  • 4篇于冬雪
  • 4篇白红英
  • 4篇郭力宇
  • 4篇徐澜
  • 3篇张元栋
  • 3篇雷刚
  • 3篇李贝贝
  • 2篇陈海
  • 2篇谢艳玲
  • 2篇尚晓鹏
  • 2篇张越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测绘科学
  • 4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资源科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测绘通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科教导刊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软科学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0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榆林地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被引量:17
2017年
榆林地区是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以榆林地区2000—2015年MODIS NDVI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及缓冲区方法,分析了区域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榆林地区总体上NDVI较小,植被覆盖水平较低。2000—2015年NDVI以每年0.009 6的线性速率递增,空间上主要表现出线性增加趋势,占总面积的97.06%,减少趋势面积较小且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分布在区域西南部山区、城镇附近及中、东部的河流谷地。(2)相关分析表明,榆林地区NDVI与气温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降水以正相关为主,反映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导因子。(3)NDVI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类活动范围中,市级行政中心缓冲区人类活动强度高于县级行政中心缓冲区。市级行政中心缓冲区范围可划分为5 km以内受人类活动剧烈影响区域、5~9km受人类活动影响递减区域和9 km以外未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域。
王涛杨梅焕
关键词:NDVI气温降水
西安城市扩展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针对西安城市扩展研究当中研究时段跨度大、政府政策对城市扩张影响分析较少等问题,该文基于1988—2015年10期Landsat影像及统计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安1988—2015年城市扩展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安主城区建设用地增量大、非主城区增速快,城市扩展主要发生在先后建立的经济新区当中,而第一、第二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非农业人口增加是驱动西安城市扩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王涛李贝贝何亮余盼盼张越肖飞艳王珣
关键词:建设用地
基于局地气候区的西安市城市热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快速城市化过程引起的城市热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改善城市热环境对于提高城市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基于2019-2022年9期70 m分辨率的ECOSTRESS数据,结合局地气候区(Local Climate Zone,LCZ)分类,利用相关性分析及分区统计等方法,对城市热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为城市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建筑类型(LCZ1-7)局地气候区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72.94%。其中紧凑型中低层建筑(LCZ2-3)局地气候区分布在城市一环路以内,开敞型建筑类型(LCZ4-7)局地气候区分布在城市一环和绕城高速之间,自然类型(LCZA,LCZB)局地气候区和大型低层和硬地面(LCZ7)局地气候区分布于绕城高速周边。(2)日间,紧凑型建筑类型(LCZ3)局地气候区地表温度最高,水体(LCZA)地表温度最低;夜间,水体(LCZA)地表温度最高,植被(LCZB)地表温度最低。紧凑型建筑类型(LCZ1-3)地表温度高于开敞型建筑类型(LCZ4-6),且日间地表温度表现为紧凑型高层(LCZ1)<紧凑型中层(LCZ2)<紧凑型低层(LCZ3),夜间反之。(3)日间,地表温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以紧凑型建筑类型(LCZ1-3)局地气候区为主的城市二环路内,地表温度低值区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研究区东南部和二环西北部边缘区域的植被(LCZA)和水体(LCZB)局地气候区内;夜间地表温度高值区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水体(LCZB)和绕城高速内的建筑类型(LCZ1-6)区域,地表温度低值区与日间相似。(4)地表温度与NDVI呈显著负相关,与人口和夜间灯光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西安市未来建筑类型应多以开敞型建筑为主,并在开敞型建筑类型(LCZ4-7)局地气候区中加强城市绿化,同时,在紧凑型建筑类型(LCZ1-3)局地气候区中建设通风廊道,可起到改善城市热环境的作用。
杨梅焕姚明昊王涛王涛邓彦昊赵滢滢张政亮
关键词:地表温度城市热环境
陕西省能源足迹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
陕西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密切,能源足迹是定量评价区域内能源消耗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陕西省能源足迹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以陕西省1999~2014年能源消耗数据为基础,采用能源足迹计算模型和STIRPAT模型,分析陕西省能源足迹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2007~2014年是能源足迹快速增加时期;能源足迹的增加明显高于能源足迹人均承载力,导致陕西省能源足迹长期处于赤字状态,且赤字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加大,生态安全风险增大,自然生态系统处于严重不安全状态;2陕西省能源足迹中煤及煤制品的贡献最大,平均超过80%,降低煤及煤制品消耗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足迹水平;3陕西省单位能源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而能源足迹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陕西省能源集约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4陕西省能源足迹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减少煤及煤制品消耗量,均是陕西省降低能源足迹水平的有效途径。
王涛王涛
关键词:STIRPAT模型生态安全
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研究植被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SPOT NDVI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总体以0.008 6/a的速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不同地域NDVI增速为陕北(0.010 9/a)>关中(0.005 3/a),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增速为草地(0.011/a)>耕地(0.008 1/a)>林地(0.007 8/a)。(2)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比为86.19%,其中显著增加的面积比例为81.90%,陕北(91.87%)>关中(66.91%),林地(97.48%)>草地(90.38%)>耕地(69.78%)。(3)偏相关分析发现90.24%的区域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以正相关关系为主,66.3%的区域植被NDVI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4)研究区植被NDVI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占比分别为5.65%,73.11%,21.24%,人类活动面积占比陕北(79.88%)>关中(55.49%),草地(85.2%)>耕地(73%)>林地(59.67%)。总体上,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活动明显增强,降水相比温度对研究区植被影响更大,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这为研究区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岳萌耿广坡王涛杨睿顾倩
关键词:植被变化气候变化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4年
以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6个气象站点1959-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选择降水量、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有降水日数、中雨日数和大雨日数6个降水指数,利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IDW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近53 a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有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显著,其它指数均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1960-1969年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多发期,而1990-1999年为匮乏期。2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强度于1984年发生增加突变,有降水日数于1980年发生减少突变。3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强度以延安地区为高值中心,吴起为低值中心;其它指数均以洛川为高值中心,横山为低值中心,呈自南而北的递减规律,表现出对季风气候过程的响应。有降水日数持续减少和降水强度持续增加将会导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予以重视。
王涛于冬雪杨强
关键词:降水指数MANN-KENDALL检验黄土高原
北方农牧交错带靖边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农业和畜牧业交错地带,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陕西省北部靖边县为研究区,以1990,2000和2010年3期TM/ETM+影像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了靖边县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1990—2010年,靖边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加态势,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为减少态势。(2)1990—2010年,靖边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于2000年之后,其中尤以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为特点。(3)1990—2000年,靖边县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数量较大,且共同向建设用地转变。这种变化主要集中于北部风沙滩区。(4)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油气等资源的开采是靖边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是耕地、林地、草地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崔晓临白红英王涛郭琳张加利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遥感影像
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以新疆地区2000—2020年MODIS地表温度、地表反射、植被指数遥感数据产品与2000、2005、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平台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方法,研究了2000—2020年人类活动对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协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新疆地区土地以未利用地、草地为主,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59.32%、28.81%。研究时段内耕地面积增量最大,达3.09万km;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达118.18%。2000—2020年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并呈微弱下降趋势,可分为2000—2010年快速下降阶段和2010—2020年的缓慢上升阶段,主要原因与前一时段林地和水体大面积转为耕地有关。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下降区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准噶尔盆地与新疆东部。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促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而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综上所述,新疆地区耕地增加能够有力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但应选择未利用地进行耕地开发,严格限制占用水体、林地的耕地开发行为。
李朋轩杨永崇王涛赵刚杨梅焕
关键词:耕地变化生态环境质量
秦岭地区植被NDVI海拔梯度差异及其气温响应被引量:48
2013年
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域,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基于2000年-2009年时序重建MODIS NDVI及气温、DEM等数据,对气候变化下的秦岭地区NDVI变化趋势及区域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年-2009年,秦岭地区植被覆盖较好,且呈逐年增加态势;②秦岭10a平均NDVI值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在海拔1500~2000m范围内,最小值在海拔<500m范围内,反映了秦岭地区海拔<500m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③秦岭地区植被覆盖除在海拔1500~2000m和>2700m范围内增加趋势不显著外,在其他海拔范围内均呈显著增加态势,且增加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④近30a来秦岭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高于我国近30a来的平均增温速率。秦岭地区高海拔区域(>2700m)NDVI与气温相关性最高(0.43),表明高海拔区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崔晓临白红英王涛
关键词:NDVI植被气温海拔梯度
陕北洛河流域降水和植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土壤侵蚀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过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0—2014年陕北洛河流域日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简称NDVI)、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土壤类型等数据,结合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简称RUSLE)模型,定量分析该流域土壤侵蚀及降水、植被变化对该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洛河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其面积共占区域总面积的86. 29%。2000—2014年该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呈增加趋势,其中微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其他侵蚀类型面积比例增加。(2)在植被覆盖因子固定情景下,降水变化导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而其他侵蚀类型面积比例增加,总体变化过程与自然状态下相似。在降水固定情景下,植被覆盖因子变化导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增加,而其他侵蚀类型面积比例减少,总体变化过程与自然状态下完全相反,说明降水是土壤侵蚀的主导与控制因子,而植被覆盖因子作用相对较小。(3)降水对该流域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及其变化速率分别起到79. 17%、72. 90%的作用,植被覆盖因子对该流域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及其变化速率分别起到20. 83%、27. 10%的作用。因此,降水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的作用强于植被覆盖,且随着全球及区域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降水事件增加,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过程中的降水作用将可能增强,须要加强对未来该地区极端降水的研究,科学合理地评估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
王涛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植被变化土壤侵蚀降水变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