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47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会议论文
  • 2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7篇食管
  • 17篇细胞
  • 11篇腺癌
  • 10篇肿瘤
  • 9篇预后
  • 8篇术后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结
  • 7篇淋巴结转移
  • 6篇人粒细胞
  • 6篇重组人粒细胞
  • 6篇化疗
  • 6篇放化疗
  • 5篇胸部
  • 5篇食管腺癌
  • 5篇食管小细胞癌
  • 5篇重组人粒细胞...
  • 5篇细胞癌
  • 5篇细胞刺激
  • 5篇小细胞

机构

  • 47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定州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47篇李娜
  • 33篇王军
  • 29篇郭银
  • 25篇刘青
  • 15篇王祎
  • 13篇程云杰
  • 13篇曹峰
  • 12篇景绍武
  • 8篇吴凤鹏
  • 8篇杨从容
  • 7篇张彦军
  • 6篇万欣
  • 5篇杨香然
  • 5篇龙书敬
  • 4篇李静
  • 3篇王惠
  • 3篇王莉
  • 2篇许彦枝
  • 2篇张辉
  • 2篇刘健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20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G-rhG-CSF对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PEG-rhG-CSF)对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试验组包括:PEG-50组38例、PEG-100组26例、 PEG-R组21例,给药方式依次为PEG-rhG-CSF 5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10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 PEG-rhG-CSF 5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rhG-CSF 5μg· kg -1· d -1皮下注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2.0×109/L后停用rhG-CSF;对照组为R组20例,即rhG-CSF 5μg· kg-1· d-1皮下注射,ANC≥2.0×109/L后停用。对上述4组患者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时间-ANC值、粒细胞缺乏所致不良症状的缓解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05),各试验亚组的临床效应发挥均始于用药12~24 h,于24 h左右达到改善粒细胞缺乏的治疗目的, P-50组与P+R组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时间-ANC值无明显差异( 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缓解因粒细胞缺乏所致临床症状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PEG-rhG-CSF对于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推荐剂量为单次50μg/kg皮下注射,其效应发挥时间始于12~24 h之后,如果在此期间ANC值无明显提高,无需加用rhG-CSF。
吴凤鹏张明王军李娜程云杰刘青杨香然万欣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同步放化疗
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经我院手术治疗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患者98例进行研究,手术共清扫淋巴结833枚。分析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分布情况及病变浸润深度、病变长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
焦文鹏王军刘青郭银武亚晶李娜
文献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根治性放疗靶区勾画参考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06—2009年间39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资料,分析不同 Siewert 分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等淋巴结转移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高危淋巴引流区。χ2检验组间差别。结果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9.2%、转移度为31.31%,以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6.4%、转移度为8.3%,以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 SiewertⅠ型较Ⅱ、Ⅲ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3),腹腔淋巴结转移度低(P=0.002)。 T3+T4期及肿瘤最大径≥6 cm 者淋巴结转移度在腹腔多个区域均高于对照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度在肿瘤最大径组间差别不明显。胃大弯、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膈下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在不同组间均低于<10%。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放疗腹腔高危淋巴区域应包括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旁、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纵隔高危淋巴引流区包括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并依据不同 Siewert 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个体化靶区设计。
王军张彦军刘青郭银李娜武亚晶王祎曹峰景绍武杨从容
关键词:放射疗法靶区勾画淋巴结转移
食管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治疗模式预后分析
<正>我国食管腺癌发病率低,国内有关食管腺癌术后不同治疗模式疗效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研究食管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比较,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综合治疗选择提供参考选择2004-01-01—2013-12...
李娜王军李静曹峰王祎程云杰刘青景绍武杨从容武亚晶郭银
关键词:食管腺癌手术化学治疗
文献传递
食管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治疗模式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食管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腺癌患者201例,其中Ⅰ期50例,Ⅱ期75例,Ⅲ期71例,Ⅳ期...
李娜王军李静曹峰王祎程云杰刘青景绍武杨从容武亚晶郭银
剂量-体积参数指标对晚期放射性心包损伤发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心脏剂量-体积参数指标对晚期放射性心包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胸部强化CT和超声心动图观察49例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晚期放射性心包损伤发生情况,并对心脏剂...
龙书敬王军王祎曹峰焦文鹏李娜武亚晶郭银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同步放化疗所致Ⅳ度粒缺患者挽救性治疗的临床观察
<正>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同步放化疗所致Ⅳ度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同步放化疗所致Ⅳ度粒缺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
吴凤鹏王惠李娜郭银程云杰刘青杨香然万欣王军
关键词:恶性肿瘤
文献传递
食管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治疗模式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我国食管腺癌发病率低,国内有关食管腺癌术后不同治疗模式疗效的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比较以及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4-01-01-2013-12-31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01例食管腺癌患者,其中单纯手术120例,手术+化疗63例,手术+放疗+化疗18例。比较单纯手术组与术后综合治疗组疗效,筛选术后综合治疗获益人群。将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病变长度、T分期、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化疗与否和放疗与否12项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寻找食管腺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0%、49.2%和31.2%。对于淋巴结阳性组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27.5%,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8%,χ2=6.059;P=0.014;而对于淋巴结转移度>10%和Ⅲ+Ⅳ期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和27.7%,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的7.3%和6.7%,χ2值分别为6.552和4.861,P值分别为0.010和0.02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N分期及术后化疗与否是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食管腺癌术后淋巴结阳性者,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度>10%及Ⅲ+Ⅳ期患者,建议行术后综合治疗。脉管瘤栓、N分期及术后化疗与否是影响食管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娜王军李静曹峰王祎程云杰刘青景绍武杨从容武亚晶郭银
关键词:食管腺癌手术化学治疗预后因素
中药双黄补对人牙周膜细胞在玉米醇溶蛋白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中药双黄补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在玉米醇溶蛋白(Zein)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探讨双黄补-Zein作为一种复合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PDLCs,水提醇沉法制备双黄补煎液,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Zein支架,制备Zein支架浸提液并用其配制50、100、150、200、500、1000μg/mL浓度的双黄补培养液。分别设不同浓度双黄补组、Zein支架浸提液组及细胞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对HPDLCs增殖的影响;根据MTT检测结果,选取最佳浓度(100μg/mL)双黄补作为实验组,10%FBS的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双黄补对HPDLCs在Zein支架材料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与Zein支架浸提液组及细胞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双黄补均能促进HPDLCs的增殖,且以100μg/mL浓度的双黄补促增殖作用最明显(P<0·01);Zein支架浸提液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细胞增殖率为正值;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HPDLCs在Zein支架上生长良好,且在双黄补作用下Zein支架上的HPDLCs数目较多,形态较好。结论双黄补能促进HPDLCs在Zein支架上的黏附生长及增殖。双黄补-Zein作为一种复合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具有可行性。
许彦枝李娜刘健吴景景杨凤英罗冬青
关键词:人牙周膜细胞双黄补玉米醇溶蛋白细胞增殖
Survivin和CyclinE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yclinE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链霉素-生物素(S-P)法。结果(1)宫颈癌中Survivin和CyclinE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2)Cy...
贾金华李娜单莉莉
关键词:CYCLINESURVIVIN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