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 作品数:33 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方案治疗老年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在老年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10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64例老年高危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疗组(A组,n=20)、ATRA+三氧化二砷(ATO)(静脉)组(B组,n=22)、ATO+复方黄黛片(口服)组(C组,n=22),比较3组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影响。结果A组与B组、C组在早期死亡率、完全缓解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方面比较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在心脏毒性及肝功能损伤率比较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在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位随访35.7个月,A组与B、C组之间生存期比较,A组低于B、C组(P<0.05)。B、C组之间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的治疗模式是老年高危APL患者较好选择,而中药复方砷剂因化疗毒副反应更轻为更佳选择。对老年高危APL患者的治疗选择具有临床指导性意义。
- 何秋连赵小蓉马春蓉杨昆胡银山刘洋魏锦邹兴立曹红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老年人高危组临床疗效
- 全麻插管时牙齿脱落入下呼吸道1例的处理被引量:2
- 2010年
- 唐嘉陵刘洋
- 关键词:下呼吸道牙齿脱落全麻插管气管异物全麻气管插管典型病例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清醒镇静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清醒镇静在无痛人T流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160例,完全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清醒镇静组,各80例。全身麻醉组静脉单次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2.5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即进行操作;清醒镇静组给予舒芬太尼0.175μg/kg、丙泊酚0.8~1.0mg/kg,待患者警觉/镇静评分达3分时即进行操作,2组患者在宫内操作结束时停止给予任何药物。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HR,并记录手术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同时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和产科医生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情况。结果与全身麻醉组相比,清醒镇静组患者的MAP、HR、SpO2在诱导后无明显变化,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也比较稳定,全身麻醉组患者的低血压、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清醒镇静组[27.50%(22/80)比3.75%(3/80),12.50%(10/80)比1.25%(1/80),P〈0.05],体动反应低于清醒镇静组[1.25%(1/80)比11.25%(9/80),P〈0.05];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和产科医生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醒镇静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全身麻醉组[(4.6±1.1)min比(12.5±1.0)min,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清醒镇静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恢复时间短。
- 李军祥张勇左友波杨小霖刘洋
- 关键词:丙泊酚舒芬太尼清醒镇静人工流产术
- 不同手术室噪声对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室噪声对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人工流产术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噪声为30~40 dB)、B组(噪声为50~60 dB)和C组(噪声为70~80 dB),每组40例.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根据患者意识情况可分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待其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噪声干预前5 min(T0)、麻醉诱导前1 min(T1)、手术开始后1、3、5、10 min(T2、T3、T4、T5)以及术后患者清醒时(T6)的MAP、HR、SpO2和BIS值.观察并记录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同时记录术中追加丙泊酚的剂量;观察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梦境感受并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B、C组MAP和BIS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1),且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或P<0.01);T2时三组MAP和BIS均明显降低(P<0.01),HR明显减慢(P<0.05);T3、T4时三组BIS仍明显降低(P<0.01),但T4时B、C组BIS明显高于A组(P<0.05);T5、L时B、C组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HR明显增快(P<0.01),且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或P<0.01),B、C组BIS明显高于A组(P<0.05).与C组比较,A、B组麻醉效果明显提高(P<0.05),A组丙泊酚诱导剂量和术中追加剂量明显减少(P<0.05).与A组比较,B、C组苏醒时间与离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梦境难受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手术室噪声不仅影响丙泊酚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效果,还会加重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 汪芳俊胡建华涂发平刘洋
-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丙泊酚
- 脊髓背角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机制的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引发的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等,属于临床上的难治性慢性疾病。药物耐受性、依赖性和随时间推移的恶性疼痛的出现,导致常见的药物治疗,如离子通道阻断药、镇痛药、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的使用在NP治疗效果上的不确定性。
- 刘虹陈朝晖刘洋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机制脊髓背角自发性疼痛药物耐受性痛觉异常
- 藏族成人右手部分骨的X线测量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为藏族人手外科的应用、掌指和指间关节假体的设计以及人类体质学调查提供解剖学资料和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健康藏族成人大学生68人(男35人,女33人),进行右手后前位X线摄片,分别测量各掌骨、近节和中节指骨轴的长度、轴中点处的左右径及髓腔长度、最窄处左右径及最窄处与相应骨末端的距离等,将所得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骨轴长和中点处的左右径:除大拇指末节轴长以外,男性均大于女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2.各骨髓腔长度:示指中节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指中节女性显著大于男性(P<0.01),其余男性显著大于女性(P<0.01)。3.各骨髓腔最窄处的左右径:第Ⅱ、Ⅲ掌骨和大拇指末节女性显著大于男性(P<0.05),中指近节指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男性显著大于女性(P<0.05)。4.骨髓腔最窄处与相应骨远端的距离:掌骨和大拇指近节指骨男性显著大于女性(P<0.05),其余骨女性显著大于男性(P<0.05)。结论本研究对藏族人手矫形外科选择最佳关节假体及内固定物均有指导意义。
- 李良文刘洋李彩群
- 关键词:掌骨指骨骨髓腔X线测量
-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Ⅰ-Ⅱ级标准、年龄1—4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采用吸入七氟醚诱导麻醉,术中维持药物选用丙泊酚1.5mg/(kg·h)微泵持续注入。间断吸入七氟醚;氯胺酮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和氯胺酮1.5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至麻醉满意。记录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术前1min(T2)、插入支气管镜时(T2)、拔支气管镜时(T3)、清醒时(T4)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医生满意度,观察术中和术后患儿是否有支气管痉挛、呕吐、呼吸道梗阻、舌后坠等并发症。结果2组患儿T2时收缩压、心率较T0时明显升高。七氟醚组患儿T1时收缩压、心率较T0时明显降低;2组患儿血氧饱和度T1-T4各时段均较T0时明显升高;七氟醚组患儿苏醒时间显著快于氯胺酮组;七氟醚组患儿医生满意度较氯胺酮组高;术后氯胺酮组患儿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0~T4各时段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能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术中麻醉平稳,术后患儿苏醒快且苏醒质量较高。
- 汪芳俊万勇涂发平刘洋孙桂英
- 关键词:气道异物取出术七氟醚丙泊酚
- 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对大鼠脊髓的神经毒性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对大鼠脊髓的神经毒性.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的Wistar大鼠60只,体重210~22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0.9%NaCl溶液0.4 ml;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组(R1~4组)鞘内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0.4 ml,浓度依次为0.224%、0.447%、0.671%、0.894%.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鞘内给药结束至鼠尾丧失运动的时间)和维持时间(鼠尾丧失运动至恢复运动的时间).鞘内给药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L4.5脊髓节段,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并进行脊髓损伤评分.脊髓损伤评分≥2分为发生神经毒性,记录脊髓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 随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的升高起效时间逐渐缩短,维持时间逐渐延长(P<0.05或0.01).脊髓神经毒性发生率C组为0,R1组为0,R2组为17%,R3组为42%,R4组为100%;随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的升高,脊髓神经毒性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或0.01).结论 鞘内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对大鼠可产生脊髓神经毒性,且取决于其浓度.
- 汪芳俊刘洋涂发平吴咏梅谢贤镛贺红侠自华芬
- 关键词:甲磺酸盐类酰胺类药物毒性
- 维奈克拉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维奈克拉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初诊AML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注射用阿糖胞苷,观察组患者给予维奈克拉片+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注射用阿糖胞苷。两组患者均以28 d为1个周期,诱导化疗1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PLT)<20×10^(9) L^(-1)持续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及血小板输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CRi)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CR/CRi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MRD阴性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低、中、高危患者中,两组患者的CR/CRi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PLT<20×10^(9) L^(-1)持续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及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治疗AML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均好。
- 周玲彭秋媛赵攀魏锦林晓静邹兴立罗文丰王静谢坤莹李向龙刘洋倪勋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疗效安全性
- 临床麻醉实习带教的新思考被引量:8
- 2010年
- 通过制定全面的实习目标和详细的临床麻醉实习带教方案,促使实习生对书本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坚持临床麻醉带教内容的多样化和均衡化。从而为临床麻醉实习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确保临床麻醉技能培训的全面性。
- 汪芳俊涂发平刘洋孙桂英陈斌
- 关键词:临床麻醉实习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