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性状
  • 2篇玉米
  • 2篇侵染
  • 2篇侵染率
  • 2篇马铃薯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2篇分子标记
  • 2篇分子标记技术
  • 2篇产量性状
  • 2篇丛枝菌根
  • 2篇丛枝菌根真菌
  • 1篇倒伏
  • 1篇稻草覆盖
  • 1篇冬马铃薯
  • 1篇冬种
  • 1篇冬种马铃薯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机构

  • 1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11篇王勇
  • 3篇韦善清
  • 3篇江立庚
  • 2篇王传之
  • 2篇胡钧铭
  • 2篇梁和
  • 2篇陈念平
  • 2篇张元昶
  • 2篇黄京华
  • 1篇冼季夏
  • 1篇曾燕红
  • 1篇黎金锋
  • 1篇张雪
  • 1篇王勇
  • 1篇曾富兰
  • 1篇刘玉佩
  • 1篇向波
  • 1篇陈涛
  • 1篇吴洁敏
  • 1篇吴晓伟

传媒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标记技术在种子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品种抗性是防治稻瘟病等主要水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杂交水稻优良种子的推广应用也为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和人为利用相似的种子等严重影响了杂交稻的种子质量。目前杂交稻的种子纯度和真伪鉴定通常是在播种前到海南进行田间种植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杂交稻种子纯度和真伪鉴定,以克服海南田间种植鉴定周期长、异地鉴定费用高等缺点。
韦善清王传之梁芳梅苏秀荣王勇徐建陈念平
关键词:分子标记纯度MAS
宿主不同对丛枝菌根真菌扩繁效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目前AMF还不能纯培养,只能通过与宿主植物共生的方式扩繁。为研究不同宿主植物对AMF的扩繁效应,本研究选择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作为宿主,分别对聚丛根孢囊霉(Rhizophagus aggregatus)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进行扩繁。在种植后的第30、60、90和120天分别对接种AMF后宿主植物根系的AMF侵染率、基质中的AMF孢子密度以及AMF的接种势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宿主对AMF的扩繁效应不同,扩繁结束后聚丛根孢囊霉及幼套近明球囊霉对宿主植物的侵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玉米>高粱>三叶草>黑麦草,聚丛根孢囊霉的孢子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玉米>高粱>黑麦草>三叶草,幼套近明球囊霉的孢子密度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粱>玉米>三叶草>黑麦草。同一宿主对不同AMF的扩繁效应也不同,玉米和黑麦草对聚丛根孢囊霉的扩繁效应高于幼套近明球囊霉,三叶草和高粱对幼套近明球囊霉的扩繁效应高于聚丛根孢囊霉。试验还发现,AMF的孢子密度与其对植物的侵染率有关,并且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本研究表明,玉米是聚丛根孢囊霉扩繁的最佳宿主植物,高粱是幼套近明球囊霉扩繁的最佳宿主植物。
马俊卿侯宁孙晨瑜杨怡森覃圣峰王勇王勇廖虹霖黄京华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扩繁侵染率孢子密度宿主植物
不同基质及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育苗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筛选出适宜黄花蒿幼苗生长的理想基质,比较了6种不同基质以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基质中,泥炭∶河沙=1∶2基质中的黄花蒿种子最早出现萌芽及第1片真叶,发芽率、幼苗苗高、根长、鲜重、干重和菌根侵染率均最高,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后促进效果更显著。泥炭与河沙按1∶2比例混合的基质可作为培育黄花蒿菌根化苗的理想基质。
曾燕红韦周泽曾富兰钟永弟梁琳吴洁敏王勇黄京华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黄花蒿基质幼苗生长菌根侵染率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类型及其在玉米遗传图谱的构建、品种纯度鉴定和玉米遗传多样性等育种中的应用。
王勇张元昶方忠
关键词:玉米SSR遗传育种
微生物肥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自然环境下施用微生物肥和复合肥,探索微生物肥料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后,高油玉米叶绿素含量比施复合肥叶绿素含量要高,对玉米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改善;能改善玉米叶片的抗脱水能力,增加叶片束缚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的比值;增加玉米叶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和玉米叶片蛋白质含量,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高油玉米产量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效协调了产量的构成因素。
韦善清梁芳梅胡钧铭苏秀荣梁和王勇
关键词:高油玉米微生物肥叶片生理指标产量性状
马铃薯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从马铃薯茎尖脱毒和脱毒快速繁殖2个方面叙述了当前马铃薯茎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具体分析了包括影响茎尖大小、外源激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不同基质养分成分等因素,指出了脱毒与快繁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技术研究方向。
张思鸣王勇胡钧铭王传之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微型薯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9
2008年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进行冬马铃薯5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方式的出苗率最高;不同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商品薯率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最高。此外,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总糖、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还原糖、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其中以传统栽培和免耕覆盖稻草(8cm)后盖普通地膜的总糖、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少耕或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性。
邝伟生张雪刘玉佩王勇梁和
关键词:冬马铃薯耕作方式稻草覆盖
不同水稻品种群体质量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选取30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叶面积指数、源(叶)库(粒)比率、单茎茎鞘重和株高,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品种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其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显著大于晚熟品种,间接影响小于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的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799和-0.893,晚熟品种分别为-0.231和1.085;两类型品种的叶面积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78和0.690,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073和-0.016;早熟品种粒叶比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69,而间接通径系数高达1.176,晚熟品种主要是直接作用(0.797),间接作用很小(0.016);早熟品种单茎茎鞘重与产量的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74和0.254,但晚熟品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3,间接通径系数为0.826;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株高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838和-0.799,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542和1.120,都大于直接影响。
王勇陈涛吴晓伟江立庚
关键词:水稻通径分析
不同水稻群体产量性状、质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选取30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各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叶面积指数、总干物质生产量、粒叶比、单茎茎鞘重和株高,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水稻群体产量构成性状、群体质量性状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水稻群体,其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水稻产量的相关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以结实率表现最明显;水稻群体质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群体中也表现不一致,以粒叶比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变化最明显。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针对不同群体,明确不同产量性状和群体质量性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应抓住重点性状并协调其与产量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作用,以获得水稻最高产量。
张思鸣王勇黎金锋江立庚
关键词:水稻
水稻抗倒伏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22
2007年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倒伏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同时也影响水稻品质。从20世纪50年代的矮化育种开始,水稻倒伏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同的研究者对水稻倒伏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文章从力学角度、抗倒能力的评价指标以及遗传角度讨论了水稻倒伏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目前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理论水平,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准确的抗倒能力评价指标,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大规模培育优良抗倒伏品种(系)的期望仍未实现。
王勇向波冼季夏江立庚张元昶
关键词:水稻抗倒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