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6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19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行TCR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宫内节育器为A组,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宫内节育器+可吸收医用膜为B组,术后均使用人工周期。比较患者的术后月经改善、宫腔及妊娠情况。结果: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中,B组的治愈率高于A组(57.7%vs 31.0%,P=0.047),宫腔再粘连率低于A组(15.4%vs 44.8%,P=0.018);A、B组的妊娠率分别为4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B组的治愈率高于A组(43.8%vs 18.8%,P=0.031),宫腔再粘连率低于A组(15.6%vs 46.9%,P=0.007);A、B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1%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使用Foley球囊导尿管+宫内节育器+可吸收医用膜治疗效果优于Foley球囊导尿管+宫内节育器组。
- 黄玥张蔚王勇易跃雄
- 关键词:宫腔粘连医用膜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血管生长物质表达及新生动脉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促进血管新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和抑制血管新生的ADAMTS-1表达及对有功能的新生动脉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心脏IPC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PC后6、12、24 h VEGF、PDGF-B和ADAMTS-1的表达.在IPC后24 h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14 d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IPC对心脏梗死区边缘成熟的新生小动脉形成的影响.对照组不进行缺血预处理,仅开胸手术24 h后取心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或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观察新生小动脉形成情况.结果 IPC后6、12、24 h,心肌的缺血区可见促进血管新生的VEGF和PDGF-B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和非缺血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血管生长的ADAMTS-1表达在各时间点亦可见显著升高(P均〈0.05),且表达区域与VEGF和PDGF-B一致.IPC后心肌梗死14 d,可见梗死边缘区新生动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C可以促进梗死边缘区成熟的新生动脉的形成,促血管生长的VEGF、PDGF-B和抑制血管生长的ADAMTS-1的相互调节作用可能促进了成熟的新生小动脉的形成.
- 王勇黄从新程劲松王慧吴文静廖文强温见燕柯元南郑金刚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原癌基因蛋白ADAMTS-1
-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及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33
- 2015年
- 目的比较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liquid cytologic test,TCT)单独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宫颈病变患者673例,均行TCT、HPV-DNA检测及宫颈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计算并比较TCT与TCT联合HPV-DNA诊断宫颈癌及宫颈早期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76例,CINⅡ级92例,CINⅢ级59例,宫颈鳞癌33例,共260例;TCT诊断宫颈癌及宫颈早期病变249例,经组织病理证实180例,诊断灵敏度为69.2%(180/260),特异度为83.3%(344/413);HPV-DNA诊断宫颈癌及宫颈早期病变296例,经组织病理证实191例,诊断灵敏度为73.5%(191/260),特异度为79.4%(328/413);HPV联合TCT诊断265例,经组织病理证实216例,诊断灵敏度为83.1%(216/260),特异度为88.1%(364/413);HPV-DNA联合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独TCT或HPV-DN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TCT检查比较,在宫颈癌及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联合检测HPV-DNA与TCT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 王勇张蔚黄玥刘珍
-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早期病变液基细胞学
-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产物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DR组),包括31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25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HdG)、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与29例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DC组)和23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1 DR组血清8-HdG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DC组和NC组,DC组明显高于NC组(P均<0.05),PDR组与NP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R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DC组和NC组(P均<0.05),PDR组与NP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协同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早期。因此,早期干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可能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 杨红兰王勇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氧化应激老年
- 卵巢交界性肿瘤行单侧附件切除术与囊肿剥除术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比较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单侧附件切除术(USO)与囊肿剥除术(CYS)发生术中囊肿破裂、术后复发与术后妊娠情况的差异.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全中文数据库,搜索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单侧附件切除术与囊肿剥除术的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阅读全文,提取资料中对照试验,利用Review Manager 5.2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4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USO术中囊肿破裂率较CYS低,RR=0.73,P=0.06,95%CI(0.52~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复发率USO较CYS低,RR=0.48,P=0.004,95%CI(0.32~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后共144例患者有妊娠愿望,其中USO组98例,59例成功妊娠;CYS组56例,29例成功妊娠,OR=1.26,P=0.54,95%CI(0.81, 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OT患者采用单侧附件切除术及囊肿剥除术均有一定的术后妊娠率,但单侧附件切除术较囊肿剥除术更安全.
- 王勇张蔚黄玥刘珍
-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附件切除术囊肿剥除术META分析
- 胎儿生长受限胎盘血管形成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7年
-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导致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对其远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重要影响。胎盘血管正常发育是确保胎儿充足血流供应、氧及营养物质摄取的基础,对维持胎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p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等参与妊娠时期胎盘血管形成,其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胎盘血管网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妊娠早期子宫内螺旋动脉重塑障碍也会影响胎盘血管形成,导致胎盘血流供应不足,从而导致FGR发生。
- 吴寒舒刘福林吴婉容陈雨柔张蔚王勇
- 关键词:胎儿生长受限胎盘血管形成
- 光可调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屈光误差是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的主要原因。既往矫正屈光误差的手术方式均为有创性操作,存在不可逆的术源性损伤,因此无创矫正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研究具有迫切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一类新型人工晶状体(IOL)矫正屈光误差的研究颇为热门,即光可调IOL。这类人工晶状体可以在体外通过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而发生屈光度改变,从而实现无创矫正屈光误差。目前光可调IOL类型有多种,包括紫外光可调IOL、氩激光热机械可调IOL、飞秒激光重塑IOL屈光度以及双光子效应介导的IOL屈光度的调整等。本文旨在综述几种光可调IOL的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涂碧玥袁静王勇
- 关键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屈光不正白内障
-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48
- 2015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SCI、Cochrance Databace、EMbase、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找有关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相关文献,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文献11篇,共1 309例患者,观察组742例行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对照组567例仅行腹腔镜手术或联合应用安慰剂;Meta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患者的疾病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OR=0.40,95%CI:0.29~0.55,P=0.000),复发率明显降低(OR=0.40,95%CI:0.28~0.57,P=0.000),妊娠率提高(OR=0.40,95%CI:0.28~0.57,P=0.000)。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联合GnRH-a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且可提高妊娠率。
- 黄玥张蔚王勇刘珍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腹腔镜META分析
- 大承气汤外敷结合常规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外敷结合常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6年2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大承气汤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4 d。记录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AMY)、CRP、PCT。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实验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的CRP、PCT水平,Ranson、APACHEⅡ、C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承气汤外敷结合常规方案能明显改善SAP患者的急性期腹痛、腹胀及肠麻痹等临床症状,降低CRP、PCT水平,减轻胰腺炎性的全身损伤,利于疾病的康复。
- 熊晓炎谭诗云王勇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大承气汤外敷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补肾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研究补肾蠲痹汤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口服甲氨蝶呤片+补肾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晨僵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类风湿性关节炎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健康评估问卷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类风湿性关节炎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及健康评估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相比,补肾蠲痹汤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在改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优势,还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胡刚明高杰元吴正刚曾进军贾天王勇
- 关键词:甲氨蝶呤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