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新型城镇化
  • 3篇城镇化
  • 2篇农业
  • 2篇悖论
  • 2篇结构性改革
  • 2篇居民消费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实证
  • 1篇综合评价
  • 1篇熵权
  • 1篇熵权法
  • 1篇消费结构
  • 1篇消费金融
  • 1篇两轮驱动
  • 1篇路向
  • 1篇金融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经济增长效应
  • 1篇挤出效应
  • 1篇房价

机构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7篇王平
  • 6篇王琴梅
  • 6篇王平
  • 1篇李毅

传媒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经济学家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房价变动影响不同收入群体日常消费的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房价波动对居民日常消费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房价波动对居民日常消费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我国2000-2013年间房价与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面板数据,从绝对量与相对量实证分析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既有财富效应又有挤出效应,最终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二者相比较的结果。房价对低收入者消费的挤出效应比高收入者更加明显。整体来看,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对居民消费有较大影响。据此提出建议: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发展金融市场,引导高收入群体通过房产抵押等形式合理消费;保持房价相对稳定,以减少挤出效应,并防止财富效应下滑。
李毅王平
关键词:房价波动挤出效应财富效应
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驱动因素差异研究——基于华东与西北地区12个省(市、区)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以新型城镇化理论和政策为指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四大因素对华东和西北各省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西北地区,但区域内部也存在较明显差异;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推动2005—2014年这一期间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因素,人口发展和环境发展因素贡献较小;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各有优势,但华东优势更加突出;环境是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共同制约因素。
王平王平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农业“悖论”下供给侧改革能力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农业领域的"三量齐增"是供需"悖论"的直接表现,而矛盾的焦点在供给侧。本文构建了农业要素配置和供给能力评价的逻辑分析框架,通过与发达国家对比对我国"六要素"配置相对应的"六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国家战略层面的"两轮驱动"、制度层面的"三权分置"、系统化特别是"三位一体"的要素配置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实施"精细化"、"规模化"和"多元化"生产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方向。
王平王平
关键词:路向
消费金融驱动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研究——基于结构与质的多重响应被引量:42
2018年
将消费金融研究范畴界定为保险、消费信贷、储蓄、投资四个方面,认为消费金融通过配置效应、融通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效应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与消费质量的提升,在消费结构与质量的多重响应中居民消费得以升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境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消费金融促进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消费结构看,消费金融较为明显地促进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低级的食品、衣着向高级的交通通信等发展;从消费升级率看,对消费升级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投资、保险、储蓄、消费信贷,但消费信贷的统计结果不显著;分区域的实证结果显示,保险和投资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贡献最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贡献最小,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差异",欠发达地区消费升级较发达地区更依赖于传统的储蓄这一金融活动。
王平王平
关键词:消费金融消费结构
新型城镇化驱动居民消费的效应机理与实证被引量:24
2016年
以消费理论为依据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的机理,认为新型城镇化通过收入、环境、示范、价格、财富效应等驱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并根据我国2000年-2014年分省的面板数据,分别就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看,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价格效应与居民消费存在负向关系,居民消费受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的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惯性"最强。由此建议将增强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减少消费习惯对居民消费影响、扩大居民消费的可行路径。
王平王平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居民消费
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传导路径被引量:10
2015年
新型城镇化已上升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性举措。文章构建指标体系计算了我国30个省市新型城镇化率这一综合指数,并以此为核心解释变量,检验了我国2000—2014年新型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是一种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关系;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这一效应在不断增强;分省数据的深入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增长效应中投资效应明显,而老牌、成熟的大型城市则消费效应明显。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发挥巨大的消费潜力,对于发达地区则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让消费在促进我国经济可增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王平王平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区域能力差异及其改善被引量:24
2017年
本文以宏观经济理论及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为基础搭建理论框架,并依此构建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实证计算了我国各省区2001—2015年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要素供给能力,尤其是资金融通和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现阶段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呈现中、东、西部由高到低的弱"阶梯式"差异。(3)东、中、西部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但资金、技术优势明显;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具有充沛的农业自然资源,具备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条件;西部地区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独特地形地貌、优质牧场、特色农产品等得天独厚。因此,在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通过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两轮驱动",实现东部农业的"精细化"、中部的"规模化"及西部的"多元化"是未来改善我国农业供给结构的必然路向。
王平王平
关键词:熵权法两轮驱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