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4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藻类
  • 3篇太湖
  • 3篇附着藻类
  • 2篇水沙
  • 2篇流域
  • 2篇流域水沙
  • 1篇氮吸收
  • 1篇氮源
  • 1篇东太湖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水沙变化
  • 1篇水体
  • 1篇太湖沉积物
  • 1篇太湖水
  • 1篇太湖水体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人工基质
  • 1篇鄱阳湖
  • 1篇鄱阳湖流域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奥斯陆大学
  • 1篇水利部长江水...
  • 1篇安徽国祯环保...

作者

  • 6篇张强
  • 4篇刘正文
  • 3篇张强
  • 2篇张强
  • 1篇许崇育
  • 1篇许有鹏
  • 1篇刘春玲
  • 1篇陈桂亚
  • 1篇陈永勤
  • 1篇姜彤
  • 1篇陈晓宏
  • 1篇孙鹏
  • 1篇李宽意
  • 1篇张强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江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可能影响原因被引量:34
2009年
运用小波变换的方法研究了长江流域干流站(屏山站、宜昌站、大通站与汉口站)以及位于支流嘉陵江流域的北碚站近40年来月均流量与输沙率,研究认为:(1)水利工程(本文主要指水库)对下游河道输沙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流量的影响;(2)葛洲坝是低水头径流式发电站,对下游流量变化影响不大,虽然在建库初期对输沙率有一定影响,导致下游河床下切,但远未达到使输沙率固有的1年周期受到影响的程度;(3)三峡大坝的建设已经对下游输沙率产生严重影响,使其固有的1年周期消失,但三峡大坝下游河道输沙率对这种影响的响应与距三峡大坝的距离成反比,即愈往下游,输沙率受三峡大坝的影响愈小;(4)输沙率变化对水利工程影响的敏感程度受流域尺度的影响,流域尺度越大,其反应就愈迟钝,反之亦然。
张强张强陈桂亚许崇育许有鹏刘春玲
关键词:水沙变化小波变换长江流域
附着藻类对湖水磷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聚乙烯网作为人工基质,在水池建立附着藻类群落,研究了附着藻类对湖水中磷的去除效应。实验设置3个处理,即无人工基质的对照组(CG)、网目孔径为8.48mm的人工基质组(大孔径组,LMSG)和网目孔径为2.83mm的人工基质组(小孔径组,SMSG),各组的P输入负荷均为5mg/(m·3d)。结果表明:SMSG的附着藻类生物量平均值为6.23μg/cm2,LMSG的为5.93μg/cm2,SMSG的虽然高于LMSG的,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有人工基质的两组处理中总磷、总溶解磷、溶解性反应磷、颗粒态磷浓度均显著低于无附着藻类的CG,各形态磷浓度比CG的减少了37%以上,LMSG和SMSG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比CG的低64%以上,但LMSG和SMS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说明,通过建立人工基质,构建附着藻类群落可以有效降低湖水的磷浓度。
张强张强
关键词:人工基质附着藻类浮游藻类
东太湖四角菱(Trapa quadrispinosa)生长特性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室外受控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沉积物类型及不同水体营养水平条件下东太湖四角菱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类型对菱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在营养相对丰富的湖泥中,菱的相对生长率、同化根与吸收根的生物量以及株高增长率分别为相对贫瘠的岸泥的4.3、2.4、7.3、2.5倍,菱盘直径增长率在湖泥中为16.5%,在岸泥中则为负增长(-13.2%)。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菱的生长,而且营养盐浓度(尤其是磷)升高对菱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岸泥中要比在湖泥中显著得多。探讨了沉积物类型与水体营养水平对菱生长的作用机理,并认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及湖泊沼泽化所造成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沉积物中的大量积累是东太湖菱种群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宽意张强张强
关键词:东太湖
附着藻类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附着藻类是清水态浅水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附着藻类对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在室内柱状装置中,将尼龙网所培养的附着藻类加盖到太湖沉积物上,即处理组,并设置无附着藻类加盖的对照组,进行为期13d的实验.结果表明:加附着藻类的处理组中的无机磷释放速率显著低于无附着藻类的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期间加附着藻类的处理组释放到水体中的磷,平均减少1.16mg.其中附着藻类吸收了0.81mg磷(70%),而附着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改变沉积物表面的氧环境抑制了0.35mg磷的释放(30%).研究表明,底栖附着藻类可以通过吸收磷和抑制沉积物磷释放降低水中营养盐含量.
张强张强
关键词:附着藻类沉积物磷释放太湖
附着藻类对太湖水体中3种氮源的吸收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15N标记技术,比较了附着藻类对太湖3种氮源(尿素、NH4^+和NO3^-)的吸收能力。附着藻类对尿素的吸收速率为1.93~5.52μmol/(g.h),对NH4^+的吸收速率为0.89~7.67μmol/(g.h),而对NO3^-的吸收速率为0.09~0.35μmol/(g.h)。各氮源的贫化百分比在0.18 %~9.03 %。在浓度为20和50μmol/L时,尿素的贫化值分别为8.41 %和8.14 %,与NH4^+的贫化值相当(分别为9.03 %和 7.01 %);NO3^-的贫化值在各浓度下都低于0.29 %。附着藻类对每种氮源的吸收速率在3种氮源吸收速率总和中的相对比重:尿素平均为47.9 %,NH4^+平均为49.6 %,NO3^-平均为2.5 %。根据Vmax与Ks比值,附着藻类对3种氮源的吸收亲和力大小顺序为:尿素>NH4^+>NO3^-。研究表明,尿素是除NH4^+外附着藻类生长可利用的又一重要氮源。
张强张强
关键词:附着藻类氮吸收NH4^+太湖
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被引量:83
2010年
运用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与突变检验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等五大支流的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外洲、李家渡、梅港、虎山、万家埠)1956-2005年的水沙序列,在系统搜集流域内水库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流域内水沙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各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无明显变化外,其余4站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五大支流的输沙量变化比较复杂,外洲站、李家渡、梅港站和虎山站的输沙量在1985年以后减少的趋势显著,而万家埠站的输沙量直到1999年才开始减少;(2)森林覆盖率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森林对减少湿季径流量的作用不明显,但对枯季径流量增加的影响显著。(3)水利设施(尤其是水库)对五大支流的水沙变化影响很大,尤其对输沙量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也是鄱阳湖流域大部分水文观测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孙鹏张强张强陈晓宏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突变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