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

作品数:120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文学
  • 15篇哲学宗教
  • 15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艺术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4篇文学
  • 19篇伊格尔顿
  • 19篇罗蒂
  • 12篇文化
  • 12篇本质主义
  • 11篇文艺
  • 9篇反本质主义
  • 7篇舒斯特曼
  • 7篇主义
  • 7篇文论
  • 6篇新实用主义
  • 6篇审美
  • 6篇实用主义
  • 6篇后现代
  • 5篇代文
  • 5篇文学理论
  • 5篇现代主义
  • 5篇后现代主义
  • 4篇意识形态
  • 4篇政治

机构

  • 120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20篇王伟
  • 4篇魏然
  • 2篇南帆
  • 2篇刘小新
  • 1篇杨洁洁
  • 1篇陈潜

传媒

  • 14篇社会科学论坛
  • 12篇学术评论
  • 8篇文艺争鸣
  • 6篇学术界
  • 6篇福建论坛(人...
  • 5篇东南学术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4篇宁波广播电视...
  • 4篇知与行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学术
  • 2篇天中学刊
  • 2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学习月刊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学术探索
  • 2篇河北青年管理...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实用主义的两种审美生活构想--回应舒斯特曼先生
2022年
同为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罗蒂与舒斯特曼在应该选择何种“审美生活”的问题上激烈争论。罗蒂的审美生活张扬自我创造与私人完美,认为它们与社会正义、人类团结属于两种不同的取向,不应也无法在理论层次上把两者综合起来。舒斯特曼严词批评罗蒂将这种审美生活片面等同于非凡的天才与独创性,将“强健诗人”与“反讽主义者”两种审美典型错误地予以合并,将自我不断新异化、再描述,导致其因缺乏统一性而变得语无伦次、荒诞不经等。实际上,这些意见忽视了罗蒂对非凡天才的鲜明批评,误解了自我创造与独创之间的关系,未晓“强健诗人”与“反讽主义者”各自的言说对象以及两者的异同,不明罗蒂所言的“偶然”——时间与机缘——决定了审美自我的动态生成与网状更新。
王伟
关键词:罗蒂审美生活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
概念的现场——南帆《五种形象》读札
2011年
对时下习惯了读图时代/视觉文化的人们而言,或许很难想像文学在几经曲折的20世纪曾经扮演了怎样举足轻重的角色。怎么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又如何想象投身其间的知识分子群体肖像?已有的分门别类式研究早已硕果累累,
王伟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分子群体视觉文化读图时代
“油腻中年”:媒介建构与社会心态
2018年
人生天地间,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翩翩少年到英姿焕发,从苍颜白发到油尽灯枯,这本来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生命历程。与之相应的是,每一阶段都会有各自的尺短寸长,各自的得意与失落,各自的欢欣与苦痛。应该说,这是十分平常的道理。然而,让人错愕不已的是,众多男女竟然把此类常见之理抛诸脑后,加入到肆意吐槽中年群体的队伍之中。
王伟
关键词:社会心态中年媒介生命历程道理
中国当代文学需要“向外转”再议被引量:2
2012年
罗兰·巴特曾指出,历史学家愈接近自己的时代,其话语行动的压力便愈大。文学史家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能够明了、承受多种凶素带来的压力,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的纵深地带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展开认真反思,从而以史为鉴,为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或建议。
王伟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学家文学史家以史为鉴文学创作负责任
反本质主义、文论重构与中国问题被引量:5
2013年
一度形成人人争说反本质的局面过后,"反本质主义"仍然是文艺理论界的论争焦点与热门话题,这既让人欢喜也同时让人担忧:喜的是反本质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学界迅速播撒开来,可以给人以方法论的启迪,循此而往,人们可以发现更多以往被遮蔽的空间;而忧的是反本质主义的不少探讨误解层出,浮于表面,不愿深入,小得即满,人云亦云。直至今天,仍有不少学者宣扬反本质主义否定一切、走向虚无,因而痛心疾首地呼吁文学理论应该重建,有意思的是尽管口口声声反对本质主义,实际上却重蹈覆辙。
王伟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文论文学理论理论界方法论文艺
冲击与博弈:文化研究视野下的经典教育被引量:2
2013年
文化研究深刻改变了文学经典的生存状态。当前整个文化空间内的符号斗争尤为激烈,从根本上说,所谓文学经典的危机既是文学建制的文化资本被重新配置的反映,也是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整体边缘化的症候。尽管如此,经典决不会终结或完全瘫痪,共时结构的局部性延续依然会维持其一定程度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而且,经典仍然是文学教育的重要板块。只是人文经典教育特别需要处理好"共时"与"历时"或者"与"和"取"之间的关系问题,处理好原始作品与不断变换的背景之间永续的对话问题,从而避开"唯古是从""唯一是听"的误区。
王伟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学经典文学教育
阐释的确定性、非任意性与文学性——与张江先生对话
2023年
张江《再论强制阐释》探讨了阐释的确定性、整体性、非任意性与文学性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在具体论述强制阐释产生原因的过程中,此文显露出三个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的问题。其一,此文认为后现代主义将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分别赋予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而后者是强制阐释泛化的主要诱因。实际上,后现代主义解构了这种二分法,并提供了一种新型范式的确定性与可公度性。其二,此文以接受美学与读者理论为典型案例,论证后现代任意性的阐释方式使强制阐释大肆泛滥。这个例证本身却是漫画式的,经不住仔细推敲。其三,此文批评文学阐释与非文学阐释的淆乱为强制阐释推波助澜,断言文学的阐释目的是求取共鸣而无真假对错之分。这既简化了阐释的多重目的,又为任意性的强制阐释开启了理论之门。辨析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认识强制阐释的生成机理,找寻相应的解决路径。
王伟
关键词:文学阐释非任意性
文学“家族相似”特征的定位与意义——以伊格尔顿《文学事件》为中心
2020年
伊格尔顿在《文学事件》一著中引入、重释了“家族相似”理论。他挑选出文学的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与规范性等五种家族相似特征,并强调它们均非文学的充要条件,家族相似的交叉、动态、自我解构等特色值得关注。上述重释与定位有助于准确把握伊格尔顿文学观的“常”与“变”——与多年之前的相关论述相比,虽然其侧重点有变,但它并未为“本质”招魂,更未在根本立场上从“反本质主义”转向“本质主义”。
王伟
关键词:伊格尔顿文学
历史的结构与权力——与韩毓海《我们需要一种“光明史观”》一文商榷
2012年
韩毓海以"光明史观"对抗所谓"阴暗史观",这种简单而激进的钟摆式表态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及后者的时代意义;而断言历史错误是伟大人物推动历史的伟大错误尤为荒唐,其骨子里的"英雄史观"热衷于为历史创伤涂脂抹粉而缺乏反思批判精神。历史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历史话语与权力有着多样的纠葛。
王伟
台湾传统戏曲的产业化对策被引量:3
2011年
全球化、新媒体与网络社会的崛起强化了娱乐方式的可选择性,使得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如何既妥善保存又积极赓续戏曲传统,台湾业界文化创意的诸多经验值得借鉴。
魏然王伟
关键词:传统戏曲文化创意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