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干细胞
  • 3篇体外
  • 3篇膀胱
  • 2篇脂肪干细胞
  • 2篇体外构建
  • 2篇基因
  • 2篇基质干细胞
  • 2篇骨髓基质
  • 2篇骨髓基质干细...
  • 2篇分化
  • 2篇膀胱壁
  • 1篇蛋白
  • 1篇定向诱导分化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成形术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诱导分化

机构

  • 12篇上海市组织工...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刘伟
  • 6篇曹谊林
  • 4篇周广东
  • 4篇刘伟
  • 2篇卢慕峻
  • 2篇王忠
  • 2篇袁捷
  • 2篇殷德民
  • 1篇刘广鹏
  • 1篇吴娟娟
  • 1篇刘德莉
  • 1篇张莹莹
  • 1篇王晓晶
  • 1篇傅强
  • 1篇吴春芳
  • 1篇王营
  • 1篇蒋婷
  • 1篇陆平
  • 1篇刘晓音
  • 1篇姜华

传媒

  • 5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2007年华...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esenPRO RS Medium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MesenPRO RS Medium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MesenPRO RS Medium与DMEM+10%FBS两种培养基培养人脂肪干细胞,比较两者在细胞形态、体外增殖能力、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CFU-F)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差异。结果MesenPRO RS Medium培养的人脂肪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形态,在增殖速度、细胞集落,以及成脂、成骨及成软骨能力等方面均优于DMEM+10%FBS。结论MesenPRO RS Medium是人脂肪干细胞优良的培养基。
蒋婷张莹莹刘伟刘伟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培养基分化潜能
Cathepsin K基因siRNA的筛选及其质粒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筛选出对人Cathepsin K(CTSK)基因抑制效率最高的1对siRNA,并通过质粒载体表达该siRNA,为进一步抑制去分化人软骨细胞中CTSK的表达奠定基础。方法针对Cathepsin K基因设计4个靶位点,并根据靶位点合成4对siRNA,并转染人软骨细胞。通过Real-timePCR检测4对siRNA中抑制效率最高的1对,与线性化的PGCsilencer-Hl/Neo/GFP连接、转化、扩增与纯化质粒。结果4对siRNA转染软骨细胞后72h,通过对照FITC-siRNA的绿色荧光观察,siRNA的转染效率达到70%~80%。Real-time PCR检测每对siRNA的CTSK量与对照组比的百分率得到其抑制效率,分别为:第1对的比值大于对照组(无抑制作用),第2对47.5%,第3对53.1%,第4对67.3%(抑制效率最大)。成功构建出pGCsilencerTMH1/Neo/GFP/CTSK RNAi载体,经测序证实了克隆的RNAi打靶序列100%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CTSK基因的siRNAs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抑制该基因表达对延缓软骨细胞的去分化过程并促进其成软骨能力奠定了基础。
张艳金蓉刘伟
关键词:基因双链RNA
角质干细胞及其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04年
张杰刘伟刘伟
关键词:皮肤组织工程表皮生物学基因治疗
改良法分离大鼠IOUs构建小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采用改良方法分离大鼠小肠上皮类器官单位(IOUs),鉴定IOUs裸鼠体内发育能力。方法取出生5~8d大鼠的小肠组织,采用改良分离法获得IOUs,与细胞外基质胶混合后植入裸鼠皮下,定期取材,组织学鉴定。结果采用改良方法分离时间明显缩短,体内植入所有实验组均有多个囊泡样组织形成,植入2周后部分囊腔凹陷可见隐窝样结构,2周后部分囊泡内壁可见分化较成熟的上皮细胞突出,类似绒毛结构;上皮下可见少量平滑肌样细胞围绕囊状管腔周围。结论初步证实改良方法分离出IOUs用于组织工程肠管构建的可行性,并为出生后组织修复重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莹施诚仁姚晓虹刘伟周广东殷德民宗莉娟
聚羟基乙酸作为支架材料体外构建复层膀胱壁结构的探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作为支架材料并复合成年猪膀胱平滑肌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体外构建复层膀胱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GA作为支架材料,并以聚乳酸(polylact acid,PLA)塑形。以酶消化法分别获得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体外扩增。以MTT法分别检测P3代膀胱平滑肌细胞(SMC)和尿路上皮细胞(UC)的体外增殖能力。将P3代膀胱平滑肌细胞先接种在支架上,再接种尿路上皮细胞。将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2周并行组织学鉴定。结果:酶消化法获得的膀胱平滑肌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仍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形成分层排列结构,包括黏膜上皮层和膀胱平滑肌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平滑肌层α-Smooth MuscleActin表达阳性,黏膜上皮层广谱角蛋白表达阳性。而细胞材料复合物继续体外培养至2周,细胞从支架上大量脱落。结论:PGA适合作为复层膀胱壁结构体外构建的支架材料。采用PGA作为支架材料并复合膀胱平滑肌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可以体外构建出类似复层膀胱壁结构。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左右较适合进行体内回植修复。
卢慕峻王忠董国勤姜华周广东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膀胱聚羟基乙酸
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样细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全反式维生素A酸(RA)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等多种因子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分化,探索这几种细胞因子对ESC的成软骨定向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小鼠ESC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上培养扩增,在1×109mol/L全反式RA条件下制备拟胚体(EB),贴壁后联合应用TGF-β1及BMP2诱导分化,经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细胞性质。结果 ESC在悬浮培养下,经RA初步诱导后给予TGF-β1及BMP2等因子继续诱导,贴壁后EB周边可爬出多角形分化细胞,诱导分化细胞和EB表达Ⅱ型胶原和软骨发生早期特异性转录因子Scleraxis。结论 在RA预诱导EB分化后,TGF-β1和BMP2等因子可定向诱导小鼠ESC表达软骨特异性相关基因和蛋白,为胚胎干细胞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了可能。
王晓云丛笑倩刘晓音吴春芳吴娟娟殷德民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维生素A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软骨组织工程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构建重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腺病毒表达系统载体。方法 eNOS的cDNA插入pcDNA3.1(-)中,进行DNA测序、酶切鉴定;插入片段用Xbal和AflⅡ双酶切后连接到pshuttle中,并予酶切鉴定;用P1-sce Ⅰ和Ⅰ-ceu Ⅰ双酶切下pshuttle中eNOS的cDNA插入腺病毒载体,通过PCR鉴定。结果 正确构建重组eNOS腺病毒表达系统,并被目的基因的PCR鉴定证实。结论 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正确,为其在预防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基因转染奠定基础。
陆平蔡文玮盛净刘德莉夏万尧刘伟
关键词:腺病毒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动脉成形术酶切
脂肪干细胞诱导成肌细胞构建尿路肌性管腔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与聚羟基乙酸(PGA)材料复合在体外诱导构建尿路肌性管腔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法获取脂肪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和扩增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90、CDl05、CD34,并接种于PGA上,形成细胞一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4周后,采用由10txmol/L5。氮杂胞苷+5%马血清+5%胎牛血清组成的成肌诱导培养液诱导4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肌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蛋白(desmin)和肌球蛋白(myosin)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90、CDl05及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4.2%、90.7%和0.6%,所构建组织形成类似尿道的肌性管腔结构,管腔轻度塌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脂肪干细胞在诱导4周后,表达desmin和myosin;细胞材料复合物胶原成分较多。结论脂肪干细胞复合PGA后生长良好,可在体外完成成肌诱导,构建肌性管腔。
王营傅强赵仁淹刘伟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成肌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复合珊瑚材料的生长和成骨活性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尝试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体外培养,以发现适宜的细胞接种密度以及复合物体外共培养时间。方法分离犬BMSCs,成骨诱导后复合珊瑚继续培养,以无诱导BMSCs复合物为对照。进行黏附率、生长曲线、扫描电镜、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蛋白(OCN)生物化学定量检测。结果AKP和OCN检测均显示成骨诱导BMSCs-材料组显著高于无诱导BMSCs-材料组。复合物接种密度超过1.5×107/cm3时,黏附率显著下降;生长曲线示7天后BMSCs在材料上生长进入平台期,电镜示诱导BMSCs复合珊瑚7天后生长良好,且OCN从第7天开始表达。结论诱导BMSCs-珊瑚复合物成骨活性高于无诱导细胞-材料复合物。复合物接种密度1.5×107/cm3,体外共培养7天较适宜。
袁捷刘广鹏刘广鹏祝联翁雨来许锋刘伟翁雨来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MARROWSTROMAL骨钙蛋白
复合生物支架胶原蛋白/壳聚糖及聚乙烯醇/丝胶在大鼠膀胱扩大手术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评价复合生物材料胶原蛋白/壳聚糖及聚乙烯醇/丝胶在膀胱扩大手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雌性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即膀胱扩大手术组(实验组:修补材料为胶原蛋白/壳聚糖+聚乙烯醇/丝胶);膀胱部分切除组(对照组)和非手术组(平行对照组)。所有3组实验动物在术后7 d、21 d、42 d进行膀胱容量测定,并取材观察其形态学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接受膀胱扩大手术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膀胱容量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大体检查见膀胱血管纹理清晰,修补部位与正常膀胱无明显分界,结石发生率为71.4%。镜下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7 d时,支架外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结构无法分清。术后42 d时,支架内层上可见泌尿上皮呈多层排列,黏膜下层增厚明显,但平滑肌层相对稀疏且排列欠规则。结论复合生物支架胶原蛋白/壳聚糖+聚乙烯醇/丝胶能成功应用于大鼠膀胱扩大手术,但存在膀胱平滑肌层再生情况不佳、成石率较高的缺点,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
何竑超戴军吴稼晟李伟窦红静陆国樑王晓晶刘伟孙康沈周俊
关键词:膀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