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与生物材料研究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德氮吡格
  • 1篇对映
  • 1篇对映体
  • 1篇中间体
  • 1篇手性
  • 1篇手性药物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肿瘤
  • 1篇体外抗肿瘤活...
  • 1篇透皮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活性
  • 1篇喹喔啉
  • 1篇稳定性
  • 1篇硝基
  • 1篇瘤活性
  • 1篇纳米乳
  • 1篇抗肿瘤
  • 1篇抗肿瘤活性
  • 1篇活性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余瑜
  • 3篇李伟
  • 1篇夏铸
  • 1篇汤为学
  • 1篇程训官
  • 1篇张昕宇
  • 1篇罗宗伟
  • 1篇钟晓东
  • 1篇成禹杉
  • 1篇张雪梅
  • 1篇郑小红

传媒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型手性抗肿瘤药物德氮吡格(TNBG)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手性旋光异构体德氮吡格(TNBG)对6株人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运用MTT法检测手性TNBG对6株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油红O染色法观察QGY-7701细胞中脂质聚集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手性TNBG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影响。结果手性TNBG能不同程度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油红O染色提取显示QGY-7701细胞内脂质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有S期细胞增加,并且手性TNBG还能诱导QGY-7701细胞发生凋亡。结论手性TNBG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使肿瘤细胞产生脂质聚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效应。总体看(+)TNBG体外抗肿瘤活性比(-)TNBG更强。
郑小红李伟张昕宇程训官夏铸汤为学余瑜
关键词:手性药物MTT法
2,3-二氯-6-硝基喹喔啉的合成
2007年
邻苯二胺和草酸二乙酯经闭环、硝化得6-硝基-1,4-二氢喹喔啉-2,3-二酮,经三氯氧磷和DMF氯代制得2,3-二氯-6-硝基喹喔啉,总收率约79%。
罗宗伟李伟成禹杉钟晓东余瑜
关键词:中间体
格拉司琼纳米乳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制备格拉司琼纳米乳(granisetron nanoemulsion,GRN-NE)并考察其理化特征。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处方,以十四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为油相、卵磷脂(Phosphatidyl choline,PC)和吐温80(Tween80,T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Alcohol,Alc)为助表面活性剂,按GRN:IPM:PC:T80:Alc:water=0.05:1.15:1.4:1.25:14.6的配比,采用自微乳化法制备GRN-NE。用pH计、黏度计、电导仪、折光仪、激光粒度测定仪、TEM和DSC对其进行表征,考察稳定性。结果制备的GRN-NE pH为6.83,黏度为21.70 mPa·s,电导率为0.42 ms·cm^(-1),折光率为1.3771 n_D^(25),透射电镜下纳米乳乳滴呈球形,外观圆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64 nm,Zeta电位为-28.3 mv,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工艺简单可行,制备的纳米乳质量稳定,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张雪梅李伟余瑜
关键词:格拉司琼纳米乳透皮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