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贴面
  • 3篇IPS
  • 3篇瓷贴面
  • 2篇缺损
  • 2篇铸瓷
  • 2篇铸瓷贴面
  • 2篇钛网
  • 2篇美学修复
  • 2篇3D打印
  • 2篇E.MAX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牙间隙
  • 1篇引导骨再生
  • 1篇硬化斑块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粘结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超
  • 7篇夏荣
  • 3篇杨旭黎
  • 3篇刘春
  • 3篇孙磊
  • 3篇徐基亮
  • 3篇章辉
  • 3篇朱一铭
  • 2篇郑穗生
  • 2篇黄山
  • 1篇王龙胜
  • 1篇顾康琛
  • 1篇管松
  • 1篇邹立巍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前牙区牙间隙的美学修复
夏荣孙磊徐基亮孙子环刘春章辉朱一铭王超杨旭黎
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与CT征象的关系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征象与病理Fuhrman核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CCRCC的CT表现,包括肿块皮髓期最大CT值、衰减值(△P1、△P2、△P3)、最大直径、肿瘤假包膜及强化环,并与病理核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级别组(Fuhrman核分级Ⅰ~Ⅱ级)病灶皮髓期最大CT值显著高于高级别组(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t=3.214,P=0.002);低级别组CCRCC的衰减值△P2(皮髓期与排泄期)明显高于高级别组(t=3.363,P=0.001),而高、低级别组间△P1(皮髓期与实质期)、△P3(实质期与排泄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级与Ⅱ级病灶的皮髓期最大CT值、△P1、△P2、△P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低级别组的假包膜及强化环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35,P=0.026;χ^2=6.727,P=0.009);各核分级病灶间假包膜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6);高级别组肿瘤最大直径明显高于低级别组(t=-2.363,P=0.022);假包膜、强化环不完整/无的病灶最大直径明显高于完整者(P均〈0.05)。结论肾CCRCC核分级越低,皮髓期强化越明显,衰退也越快;CCRCC核分级越高,肿瘤直径越大,假包膜、强化环的完整性也越差。
王超王龙胜郑穗生顾康琛黄山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肾细胞
一种新型个性化钛网的数字化建模和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研究一种新型个性化钛网(TM)的数字化建模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结构受力特性、设计合理性进行一定的生物力学分析。实验依据1名志愿者影像学数据,通过软件重建出上颌骨三维模型,对中切牙及部分牙槽骨进行虚拟切除,并重建切除部分牙槽嵴形态,设计出具有牙槽嵴形态的个性化TM。然后,对比传统打印TM,建立使用两种TM修复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荷载,模拟咀嚼运动,观察两种TM修复后各部分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实验设计出具有近似牙槽嵴美学形态的个性化TM,经有限元对比分析可知,TM修复后的上颌骨整体应力最值降低约50%;个性化TM修复后,前牙区、TM、种植体、前牙修复体的范式等效(Von Mises)应力稍微高于传统打印TM修复,差异约在0. 63%~24. 03%。两者的应力云图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应力最值变化范围在4. 43~5. 53 MPa;各结构的位移变形差异不明显,基本在0. 05 mm内。新型个性化TM具有独特的牙槽嵴形态,其特殊结构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有利于种植体后期的美学重建,有限元分析(FEA)方法对于上颌骨临床美学设计及修复重建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王超夏荣刘芮肖楠楠
关键词:3D打印钛网有限元分析
IPS e.max铸瓷贴面美学修复的临床应用
夏荣孙磊徐基亮孙子环刘春章辉朱一铭王超杨旭黎
Er,Cr:YSGG激光处理技术对楔状缺损粘结面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探究Er,Cr:YSGG激光与酸蚀技术联合应用对提高楔状缺损冠向粘结面剪切粘结强度的作用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处理后牙面微观形貌特征变化。选取120颗离体的第三磨牙在颈部按楔状缺损形态制备,取冠向面;G1组:自酸蚀组;G2组:全酸蚀组;G3组:Er,Cr:YSGG激光处理组;G4组:Er,Cr:YSGG激光+自酸蚀组;G5组:全酸蚀+Er,Cr:YSGG激光组;G6组:Er,Cr:YSGG激光+全酸蚀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后牙齿表面的形态学改变。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其剪切粘结强度(SBS)。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EM观察牙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呈现不同的表面形貌。SBS平均值:G6组>G5组>G4组>G2组>G1组>G3组,G1组与G2组S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与Er,Cr:YSGG激光联合使用中,G5组与G6组的S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r:YSGG激光联合全酸蚀或自酸蚀对提高楔状缺损的剪切粘结强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芮夏荣肖楠楠王超
关键词:酸蚀楔状缺损粘结扫描电子显微镜
IPS e. max瓷贴面修复体颜色稳定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选取采用IPS e.max瓷贴面美容修复的31例患者,以瓷贴面相邻健康牙齿为参照牙,用Olympus Crystaleye齿科比色仪测量瓷贴面修复体及对照牙中1/3处的L^*、a^*、b^*值。以修复完成时为时间基点,分别记录基点、0.5年、1年、2年后瓷贴面修复体的L^*、a^*、b^*值,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瓷贴面修复体颜色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瓷贴面修复体的a^*、b^*值在基点与修复后0.5年、1年、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瓷贴面修复体在基点与修复后0.5年、1年、2年的平均⊿E值分别是0.46、0.69、0.92,同期对照牙的平均⊿E值分别为0.67、0.81、0.76,表明基点与0.5、1、2的色差⊿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表明IPS e.max瓷贴面修复体在前牙美容修复中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同时能够保持长久的颜色稳定性。
肖楠楠夏荣王超刘芮
关键词:瓷贴面美容修复
IPS e.max铸瓷贴面颜色匹配性的体内研究
夏荣孙磊徐基亮孙子环刘春章辉朱一铭王超杨旭黎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DCT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预测脑血管症状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拟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接受MDCT平扫及CTA的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38)及无症状组(n=49),通过手动勾画ROI的方法测量CT平扫及CTA图像上斑块非钙化部分的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采用平扫CT值及强化幅度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并采用Z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平扫CT值分别为(45.58±8.94)HU和(31.09±6.83)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有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强化增幅大于无症状组(t=-3.421,P=0.001)。ROC曲线阈值分析显示,平扫CT值最佳临界值为37.20HU,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敏感度为92.10%(35/38),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率86.21%(75/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强化幅度最佳临界值为10.1 HU,其敏感度为76.32%(29/38),特异度为63.27%(31/49),准确率为68.97%(60/87),曲线下面积为0.735;二者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3,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非钙化部分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与脑血管症状有关;斑块平扫CT值对判断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优于斑块强化幅度。
黄山郑穗生管松邹立巍王超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D打印个性化钛网重建牙槽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一种新型个性化钛网在牙槽嵴骨缺损美学形态重建上的优势。方法:实验选取6只比格犬,根据个性化钛网三维建模方法,虚拟切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及部分牙槽骨,通过软件重建并设计出个性化钛网,并对打印成品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分别拔除比格犬双侧下颌第二、三前磨牙,设计双侧下颌骨骨缺损模型,分别进行骨粉+常规钛网(CTM组,conventional titanium mesh)、骨粉+个性化钛网(PTM组,personalized titanium mesh)的重建修复,术中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膜龈暴露及术后感染情况。术后4个月,取出钛网,记录牙槽嵴高度差异,同时,通过Micro-CT扫描比较两种骨重建方法在牙槽嵴骨量和形态上的差异。结果:新型个性化钛网减少了GBR手术持续时间大约30min;术后感染,CTM组中出现2例感染,而PTM组只有1例感染,两组的差异是16.6%;术后4月去除钛网,PTM组骨缺损可见牙槽嵴形态结构,2组间牙槽嵴高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骨重建效果PTM组>CTM组;Micro-CT扫描结果,发现两组钛网术后骨再生程度和形态上相差较明显,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个性化钛网具有独特的牙槽嵴形态,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体内实验证明新型个性化钛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后期骨缺损牙槽嵴的美学形态重建。
王超夏荣刘芮肖楠楠
关键词:3D打印钛网骨缺损引导骨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