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勇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卒中
  • 9篇脑卒中
  • 5篇卒中患者
  • 5篇关节
  • 4篇脑卒中患者
  • 3篇疼痛
  • 3篇偏瘫
  • 3篇卒中后
  • 3篇脱位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卒中后
  • 3篇康复
  • 3篇半脱位
  • 2篇电刺激
  • 2篇电针
  • 2篇动功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后
  • 2篇中风后遗症

机构

  • 17篇浙江省人民医...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7篇刘勇
  • 7篇金振华
  • 4篇谭同才
  • 4篇余艳梅
  • 4篇章晓峰
  • 3篇邵玉玲
  • 2篇叶祥明
  • 2篇张大威
  • 2篇陈玲
  • 1篇杨婷
  • 1篇程瑞动
  • 1篇王宏法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康复
  • 2篇护理与康复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2013浙江...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对中风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
目的:对比电针结合康复手法与单纯康复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分为针康组(30例)、康复组(30例)。针康组采用电针(穴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结合康复治疗,康复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在...
刘勇
关键词:电针中风后遗症肩脱位康复
文献传递
体外冲击波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疼痛及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疼痛以及血清和触发点局部组织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冲击波组,每组10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8周。空白组接受常规喂养不参与造模;模型组在造模后无需干预,仅接受常规喂养;冲击波组进行体外冲击波干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和冲击波干预后,测试大鼠的热痛阈值;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触发点局部肌肉组织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造模完成时,模型组和冲击波组与空白组相比,热痛阈值缩短(P<0.05),模型组与冲击波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热痛阈时间与造模完成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组大鼠热痛阈时间长于造模完成时(P<0.05),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清中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冲击波组高于空白组(P<0.05),低于模型组(P<0.05);局部组织中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log值比较,冲击波组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疼痛,降低血清和局部组织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
谭同才余艳梅方春意刘勇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冲击波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
全身低频渐进振动联合运动治疗对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与步行能力的作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究全身低频渐进振动联合运动治疗对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与步行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7例,编号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身低频渐进振动联合运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MAS)、表面肌电信号(sEMG)、10m步行试验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MAS评级、RMS均值、10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低频渐进振动联合运动治疗能改善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提升步行能力。
金振华陈玲叶祥明刘勇
关键词:振动卒中肌张力
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IEE)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1)。两组患者均分阶段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Biodex等速训练系统进行一周2次的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两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和4个月时采用该等速测试系统在60°/s角速度下对患肢进行向心屈、伸膝峰力矩值(PT)、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比率)及屈膝相对峰力矩(PT/BW)的测定,并用量角器对患肢进行主动伸膝角度(AAKE)测定以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AAKE与LKSS评分统计不区分性别)。结果:术后第1个月,治疗组进行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前,两组患者患侧膝关节的屈膝PT、H/Q比率、屈膝PT/BW、AAKE以及LK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个月,除对照组H/Q比值没有明显改变外,两组患者的其余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组内术后第1个月评定所得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治疗组H/Q比值及屈膝PT/BW增大最为明显(P<0.01)。结论: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主动伸膝角度,增加屈膝肌力并提高膝关节功能。
章闻捷叶祥明张大威章晓峰刘勇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功能
MMP-3抑制剂Ⅰ结合中等强度运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效果
2020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抑制剂Ⅰ结合中等强度运动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大鼠关节软骨的修复效果。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结合跑台组,每组12只。后3组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建立KOA模型,然后抑制剂组大鼠关节腔注射MMP-3抑制剂Ⅰ注射液,抑制剂结合跑台组大鼠在注射抑制剂后再行中等强度跑台训练。采用O’Driscoll组织学评分法分析关节软骨组织及软骨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实验前后大鼠血清MMP-3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表达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1)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结合跑台组大鼠软骨O’Driscoll组织学评分均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均P<0.05);抑制剂结合跑台组大鼠软骨O’Driscoll组织学评分高于抑制剂组(P<0.05);(2)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结合跑台组大鼠血清MMP-3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均P<0.05);抑制剂结合跑台组大鼠血清MMP-3表达水平低于抑制剂组(P<0.05);(3)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结合跑台组大鼠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抑制剂结合跑台组大鼠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表达水平高于抑制剂组(P<0.05)。结论 MMP-3抑制剂Ⅰ结合中等强度运动能促进KOA模型大鼠关节软骨的修复。
余艳梅黄振谭同才程瑞动邵玉玲刘勇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跑台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最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之一,临床发生率为12.5%~70%[1]。肩手综合征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1~3个月,病情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疼痛加重,阻碍患者全面康复[2]。肩手综合征越早进行干预治疗,效果越好,寻求早期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上肢残疾率[3]。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主要是在清醒状况下利用固定频率连续发送脉冲磁场进行无痛、无创的刺激大脑皮层组织的技术[4],应用范围广泛。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利用利多卡因等麻醉剂注射对局部交感神经阻滞,减少交感神经活动的治疗方法[5]。以上两种方法均被证实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效,我院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观察高频rTMS联合SGB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刘勇王宏法卢丹婵邵玉玲金振华谭同才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重复经颅磁刺激星状神经节阻滞
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两组持续4w。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上肢肢体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1.2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6±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观察组康复后简易上肢功能(STEF)评分〔(72.31±4.87)分〕和Fugl-Meyer(FMA)评分〔(51.27±5.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72±7.29)分和(39.27±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9.724,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19.32±2.56)°〕、最大屈曲角度〔(53.17±5.98)°〕和最大伸展角度〔(38.65±4.97)°〕明显高于对照组〔(13.09±3.25)°〕、〔(41.36±7.91)°〕和〔(27.6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8、6.523、7.596,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70.28±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83±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0,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
金振华金振华
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
多模态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3组均予常规康复,B组增加镜像疗法,C组增加多模态镜像疗法,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患手最大握力和捏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FMA-UE评分、UEFT评分、患手最大握力和捏力、MBI评分均显著提高(|t|>7.878,P<0.001),C组各项成绩均最优(F>12.563,P<0.001)。结论多模态镜像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提高患手肌力和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孙凤宝章晓峰刘勇徐智韬金振华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手功能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数字化步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数字化步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采用数字化跑台(Walker View)行步行功能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10米步行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患侧步长、步速、功能性步行分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3例脱落。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t|>5.808,|Z|>2.961,P<0.01),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t|>2.049,Z=-2.572,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数字化步行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金振华陈玲刘勇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自我效能
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PNF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4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肢PNF技术,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改...
刘勇
关键词:PNF技术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