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SIR-Ⅴ重建算法在高原地区低剂量头颈CTA检查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Ⅴ)在高原地区低剂量头颈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需行头颈CTA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组30例,分别为100KV组(A组)和80KV组(B组),A组数据进行ASIR-Ⅴ40%进行重建,B组分别采用ASIR-Ⅴ40%和80%进行重建,分别为B1组和B2组,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的有效剂量为:(3.06±0.42)mSv,B组有效剂量为(1.57±0.29)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及B2组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高于A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图像噪声大于A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图像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轴位图像及VR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IR-Ⅴ重建算法联合低剂量能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能有效降低高原地区头颈CTA辐射剂量。
- 李春辉次旦旺久边巴次仁王先涛尼玛卓嘎张鹏雷彦明
- 关键词:迭代算法血管成像低剂量多层螺旋CT
-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检查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检查在临床肿瘤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肿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临床治疗前均接受肿瘤部位增强CT、常规序列MR及全身弥散序列检查,分析影像图像,并全身弥散序列对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显示情况与增强CT及常规MR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全身弥散成像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全身弥散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原发灶,能清晰显示肿瘤病灶轮廓,肿瘤显示与CT及常规序列MR一致性良好。全身弥散成像共发现220个转移病灶,其中脏器转移24个,淋巴结转移120个,骨转移36个,原发病灶40个。CT/常规MRI发现转移病灶敏感度49%,全身弥散敏感度为51%。结论全身弥散成像能很好显示肿瘤原发灶,对肿瘤转移病灶显示与CT及常规MR序列取得一致性结果。因此,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张鹏尼玛卓嘎次旦旺久
- 关键词:恶性肿瘤
- 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检查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6年5月临床诊断为PE并行MSCTPA的72例患者,通过影像表现分析该检查对PE诊断的价值。结果 72例患者共发现肺动脉栓子346个,其中中央型肺动脉栓子106个,周围型肺动脉栓子240个。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直接征象为中心型栓塞(129支)、偏心型栓塞(151支)、附壁环形栓塞(24支)、完全闭塞型栓塞(43支),间接征象常有肺动脉高压(30例)、肺梗死(20例)、心影增大(14例)、胸腔积液(32例)、心包积液(10例)。结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具有无创、快速的优点,可作为诊断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 张鹏刘海鹏孔令燕刘洋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胸痛表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予以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胸痛的表现。方法 纳入我院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胸痛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效果显著,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诊断方式,应用价值极高。
- 张鹏
- 关键词:胸痛冠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