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柑橘属植物果皮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化学计量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柑橘属植物果皮对α-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3批柑橘属植物果皮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构建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柑橘属植物果皮与酶抑制作用进行谱效分析。结果:13批柑橘属植物果皮均有较好的α-糖苷酶抑制作用,检测出柚皮甙、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等黄酮类成分。化学计量学结果显示,柑橘属植物果皮中橙皮素是主要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结论:柑橘属植物果皮可应用于开发降血糖的大健康产品中。
- 闫平张彦张华张寒郑梦迪柴希艳
- 关键词:降糖活性化学计量学
- 基于加权秩和比法调查西安地区高校中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现状的综合评价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西安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水平、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3月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13个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指标,采用加权秩和比法对西安市医学院校、工科院校、理科院校、体育院校、文科院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无偿献血政策知识(W=0.133),家人朋友意愿影响(W=0.117)、献血积极态度(W=0.109)是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因素。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最优(WRSR=0.048),体育院校大学生在知识指标(WRSR=0.74)、意愿态度指标(WRSR=0.30)、行为指标得分(WRSR=0.021)均最低,综合评价位于最低档(WRSR=0.018)。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最优,应借鉴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模式,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大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并建立我国高校大学校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是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 谭姣马永红陶园张华李豪培刘凯袁其凤曹宁家
- 关键词:加权秩和比大学生无偿献血
- 小儿消化不良伴腹泻临床转归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小儿消化不良伴腹泻临床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三家医院收治的210例消化不良伴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一般资料,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分析患者临床转归,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小儿消化不良伴腹泻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10例消化不良伴腹泻患儿经临床系统治疗后治愈101例(48.10%),显效63例(30.00%),有效28例(13.33%),纳入疾病控制组;无效18例(8.57%),归入疾病未控制组。疾病控制组患儿伴上消化道疾病家族史所占比例及H.pylori阳性率、Cag A-IgG阳性率显著低于疾病未控制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上消化道疾病家族史(OR1.915,95%CI 1. 080-3. 405)、Cag A-IgG阳性(OR 2. 647,95%CI 1.346-5. 207)、H. pylori阳性(OR 2. 518,95%CI1.104-5.736)是小儿消化不良伴腹泻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遗传因素、CagA-IgG阳性、H.pylori阳性会影响消化不良伴腹泻患儿临床治疗转归,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韩长青张华李玉品许东叶
- 关键词:小儿腹泻转归
- 基于生物网络分析研究柑橘属果皮辅助预防2型糖尿病作用
- 2024年
- 目的:初步阐明柑橘属植物果皮辅助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成分与机制。方法:体外测定柑橘属植物果皮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后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再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3批柑橘属植物果皮均对α-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线性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得到活性成分柚皮素、桔皮素、月桂酸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来抑制高血糖,与炎症中的PI3KAkt、Ras、HIF-1信号通路有关,和血管相关的VEGF信号通路等有关。桔皮素为主成分。结论:柑橘属植物果皮对α-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可能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预防的作用。
- 张彦闫平张华张寒郑梦迪柴希艳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降糖作用
- 2017年冬季本院甲乙型流感患儿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7年冬季本院甲乙型流感患儿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识别、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我院儿科病房的100例甲流患儿(甲流组)、23例乙流患儿(乙流组)及6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RSV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感病毒检出率为14.3%,<5岁流感患儿占77.2%。甲流、乙流组均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患儿占比均高于RSV组,且热程均长于RSV组(P<0.05)。发病48 h后进行流感病毒筛查,甲流组占54.0%(54/100),乙流组占56.5%(13/23)。甲流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RSV组(P<0.05)。三组的呼吸道感染均以下气道感染为主,但甲流、乙流组的发生率均低于RSV组(P<0.05);甲流、乙流组合并热性惊厥、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RSV组,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RSV组(P<0.05);甲流组合并细菌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RSV组(P<0.05)。结论 2017年冬季本院儿童以轻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甲流、乙流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但较其他呼吸道病毒更易合并热性惊厥、粒细胞减少症及细菌感染等。
- 付惠玲韩长青焦书真陈芸张华
- 关键词:儿童
- 基于生物网络对柑橘属植物果皮预防高尿酸血症的研究
- 2024年
- 初步阐明柑橘属植物果皮预防高尿酸血症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通过体外测定柑橘属植物果皮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评价其预防高尿酸血症的效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柑橘属植物果皮预防高尿酸血症的物质基础及其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以验证结果。柑橘属植物果皮对黄嘌呤氧化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线性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结果显示,柚皮素和桔皮素为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脂质代谢、血管功能等途径抑制高尿酸血症。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皮可应用于大健康产业,用于预防高尿酸血症。
- 闫平张华张彦柴希艳张艳
- 关键词:柑橘属果皮高尿酸血症网络药理学
- 刺四缝联合双歧杆菌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刺四缝联合双歧杆菌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110例,随机分为刺四缝组(刺四缝联合双歧杆菌剂治疗)和参照组(双歧杆菌剂治疗)各55例。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刺四缝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刺四缝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血铁、血锌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刺四缝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四缝联合双歧杆菌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胃泌素的分泌,还能提高患儿的血铁、血锌含量。
- 张华李文魁
-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胃泌素
- 2018-2022年西安单中心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2018-2022年西安单中心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进一步推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2022年共收治儿童手足口病625例,发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43∶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各年份间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3.389,P>0.05);患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91.52%),尤其是0~<1岁年龄段儿童(33.60%),各年龄段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58,P<0.05);发病主要集中在7、11月,全年各月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889,P<0.05)。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阳性220例,阳性率为35.20%;阳性标本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构成比分别为51.13%、30.83、18.05%;2018、2019、2021年以肠道病毒CVB感染为主,2020、2022年以CA⁃16感染为主,各年份间不同肠道病毒感染和各肠道病毒感染的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地区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应放在5岁以下儿童,以及夏、冬季节。对于手足口病感染病原,除既往较为关注的EV71、CA⁃16外,CVB及其他肠道病原监测亦不能忽略,应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及预测的发病趋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 陈芸彭程赵凤兰李淑娟张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疫情防控
- 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研究新进展
- 2024年
-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致命性的间质性肺疾病,其诊断和管理一直面临挑战。近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为IPF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监测和治疗反应评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针对IPF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清和呼吸道样本中的蛋白质标志物、血清基因表达标志物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等方面。这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本研究将阐述生物标志物在IPF中的研究新进展。
- 贺朴张华王星愿韩冬温红侠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特发性肺纤维化
-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
- 2024年
- 本文回顾一例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最终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以“反复发热40余天,恶心、呕吐1月”入科,初步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经淋巴结穿刺活检后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1月后随访未复发,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 张峻源吴桦张华杜雨鸽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