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6篇“ 历时性“的相关文章
- 共时性、历时性与主体性: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视角
- 2024年
- 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共时性、历时性和主体性三重视角展开。共时性的视角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确认中国式现代化的后发特征、社会主义底色、中国道路特色。历时性的视角以宏大的历史进程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确认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符合世界文明发展历程,接续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处于不断生成的状态。共时性的视角与历时性的视角统一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视角。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时代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伟大历史事业,是人民主体论的生动展现。共时性、历时性、主体性三重视角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更科学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 韩升李斌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共时性历时性主体性
- 伟大建党精神的历时性、共时性与整体性——基于大历史观视域之研究
- 2024年
- 大历史观是一种考察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宽广视角和科学思维方法,是唯物史观立场的具体表现形态。基于大历史观视域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在历时性维度上,要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在共时性维度上,要坚持“两个结合”,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现实依据;在整体性维度上,要立足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整体,深刻领会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流关系,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精神生产领域守正创新夯实根基。
- 梁军孟克迪
- 关键词:大历史观历时性共时性整体性
- 一种历时性的、尺度灵活的、关系性的、视角化的运作:捍卫(一直变革的)媒介特异性
- 2024年
- 至少从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宣称光纤电缆是“媒介的终结”以来,电影和媒介研究领域就有了这样一种观点:随着所有的媒介变成数字化,媒介特异性的概念就逐渐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与此同时,随着媒介学者将注意力转向诸如尘埃、城市和鲸鱼,很多人都质疑我们的领域是否具有一致性。我认为尽管表述方式有所变化,但数字融合使媒介特异性变得更为重要,而不是无足轻重。虽然我们的研究对象广泛,无法凝聚我们的学科,但将媒介特异性的使用作为一种历时性的、尺度灵活的、关系性的、视角化的运作却可以做到。
- 柏愔
- 关键词:媒介研究弗里德里希光纤电缆历时性特异性
- 应重视荀子思想的历时性发展之维
- 2024年
- 目前荀学研究中普遍存在忽视荀子思想历时性发展的问题,学者往往把《荀子》三十二篇看作一个整体,用某一篇或几篇的观点去解读其他各篇,结果得出不同的观点,造成不必要的争论,或者指责荀子思想存在内在矛盾。荀子一生经历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分别受到赵文化、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影响,《荀子》为议论体,其各篇是荀子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存在观点的变化是正常现象。荀子的人性论是情性一知性说,既认为放纵情性会导致争夺、混乱,又主张依据知性可以明确规范,建立秩序,只不过对情性、知性的具体理解存在前后的变化,因而存在不同的表达。性恶心善说是《性恶》篇的人性论主张,是对情性-知性说的具体表达,不适合运用到其他各篇。荀子没有提出性朴说,而是主张朴-伪说或性朴-伪盛说,它同样只适用于《礼论》篇,不可推及到其他各篇。荀学研究者应当借鉴西方学者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进行历时性研究已经是普遍性做法,完成从系统-统一论范式到历史-发生论范式的转变。
- 梁涛
- 关键词:荀学历时性
- 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研究
- 2024年
- 新闻媒体报道是大型体育赛事推广的重要途径,能影响公众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认知和态度。采用新闻叙事学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与人工编码,以我国主流报纸近十多年的全运会新闻报道为例,探究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经研究发现,全运会新闻从关注赛事的竞技属性与社会效益向人才培养、群众体育等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转变,叙事模式从事件叙事、属性叙事向情感叙事转变,信息源与叙述方式日趋多样。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变化主要体现为:1)报道立场由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2)叙事内容由叙述赛事的外部性特征转向体验性特征;3)叙事模式从宣传模式转向人文关怀模式。这主要受我国生产力水平、体育文化软实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众体育观念的影响,但是与我国主流报纸对国际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相比,全运会的新闻报道在叙事方式上仍有待进一步转变。
- 张汝莹刘贺娟
- 关键词:全运会新闻叙事主题建模叙事特征
- 同一人声纹特征历时性变化研究
- 2024年
- 对同一人语音声纹特征的历时性变化进行研究,旨在为法庭科学中的语音同一认定、声纹自动识别中的特征选择等提供参考。利用PRAAT、语音工作站分析语音频谱特征,结合专业听辨人的听觉检验,对同一人不同时期语音的声纹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同一人不同时期的语音在听觉上总体相似,语音听觉特征历时性变化较小,频谱特征中的共振峰频率、高阶共振峰形态、发音时长以及声韵时长比例等特征变化较明显,基频曲线、振幅曲线等特征较稳定。
- 宫筱杰王虹胡越
- 关键词:历时性频谱分析
- “园林村居”的审美传统和历时性特征初探
- 2024年
- “村居”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与之相对应的“村居园林”也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类型活跃于历代园林实践中。然而,囿于实物遗存的缺失,对其研究长期被忽视,缺乏对其概念的明晰和特征的总结。为此,结合史料文献的考析、典型案例分析,从时间维度阐述“村居”与“园林”之间的审美传统以及造园背后士人心境和以园林为外化表征的历时性特征。以期构建对“村居”园林的历时性认识,拓展中国园林史研究的视野。
- 章婷婷李沛
- 关键词:风景园林村居审美传统历时性
-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政府工作报告》的历时性研究
- 2024年
- 作为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文本体现,《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各国智库、情报机构探查中国国策民情的重要公开资源,报告中的“生态观”与中国政府所倡导的“生态和谐”环境发展理念是否一致,亦成为开源情报分析的关注点、媒体外交的博弈点。文章以社会认知分析为基本路径,以概念隐喻为认知分析理论框架,提取并分析“生态和谐”理念提出以来三届《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8、2023)中的生态隐喻,描述文本所蕴含的作者生态认知及其与当代中国发展特点的历时性关联,揭示中国政府对于环境和生态的底层认知,并以此与世界对话,回应世界对中国“生态和谐”环境理念的评述甚至质疑。
- 张嘉伟陆丹云
-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政府工作报告》历时性概念隐喻
- 更迭与传承:贵州晴隆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历时性考察
- 2024年
- “阿妹戚托”是流传于晴隆原三宝彝族境内的彝族传统婚嫁舞蹈。由于时代变迁,“阿妹戚托”由原生态舞蹈逐渐朝着舞台表演艺术发展,表演场地、人员构成和舞蹈形态也随之嬗变。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族群内文化自觉性与政府主导下的共同参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助力“阿妹戚托”的当代传承和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陈爽娇
- 关键词:彝族舞蹈传承
- 中原地区宫室建筑的历时性变化与早期国家形成(上)
- 2024年
- 一、前言传世文献中经常能见到关于“宫室”的记载。《周易·系辞》有“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1;《史记·夏本纪》有“(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2;《史记·宋微子世家》中“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3等。
- 桑栎陈国梁
- 关键词:传世文献宫室
相关作者
- 梁涛

- 作品数:108被引量:43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研究主题:荀子 发微 儒学 《孟子》 性恶
- 李倍雷

- 作品数:183被引量:34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 艺术学理论 列传 母题 比较艺术学
- 赫云

- 作品数:61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母题 主题学 乔伊斯 主题 比较艺术学
- 王进

- 作品数:35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样板戏 钢琴协奏曲 音乐 美学视野 历时性
- 李锐

- 作品数:295被引量:1,60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户 伪距 清华简 郭店简 上博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