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12篇“ 艺术学理论“的相关文章
- 艺术学理论
- 艺术学在学科分类上虽然曾经被等同于“艺术史”,但作为“艺术科学”的艺术学,既包括艺术史,也包括对于艺术的性质、作用、方法、类型、发生、演变、形态、技术以及与艺术发生关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一切人类现象所进行的研究。...
- 朱青生
- 艺术学理论的新探讨与新认识
- 2025年
- 当前,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进程中,艺术学学科以其跨界特性与交叉融合而受到广泛关注,呈现出包容开放与互联共建的格局,推动了丰富的学术实践与学理探讨,为中国艺术学的学术、学科、话语“三大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实践立场来看,“三大体系”重在立足传统、坚持本位,从历史文化基因中确定行动方向,以知行合一引领创新知识体系的发展,推动现代化视野中的学术范式的生成。本次采访从“艺术学理论如何实现自身‘三大体系’建构”这一问题出发,关注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现状与趋向、架构和方法、边界与跨界等内容,对艺术学理论进行新时代、新技术、全球化视野下的新探讨与新认识,并从中国艺术史中的经典理论汲取营养,积极联动中国本土的现实问题,推动方法出新与结构转型,以此凝练中国式的话语主张。
- 夏燕靖
-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知识整合文化自信
- 2024艺术学理论:多维度推进自主理论建构
- 2025年
- 2024年,艺术学理论的发展总体上呈现五方面的态势。在艺术理论方面,对基础理论和基本问题的探讨不断加强,学科基础进一步夯实;在艺术批评方面,自主性艺术批评实践不断深化,话语体系进一步构建;在艺术史方面,对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和反思成效显著,新的篇章进一步绘就;在艺术跨学科研究方面,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地理学等加深对艺术与文化、社会、地理环境之间关联的认识,新的视野进一步开拓;在艺术与科技方面,对人工智能艺术、数字艺术、电子游戏等现象进行创新性探究,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特质进一步凸显。总体而言,2024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主旋律是多维度推进自主理论建构,呈现出在夯实理论基础上强化学科交叉、在面对文艺现实中建构自主体系的良好态势。
- 卢文超
- 关键词: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 传承与创新:新形势下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战略思维——2024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第二十届年会综述
- 2025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守正创新。面临新时代、新语境、新形势,中国艺术理论研究亟须在承继艺术学学科体系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新战略、新思维、新方法来应对新问题、开拓新论域。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集美大学共同主办的“传承与创新:新形势下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战略思维”学术研讨会恰逢其时,会议围绕“中国艺术理论面临的新时代、新语境”“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新战略、新思维”“中国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时代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适应与转化”“人工智能的涌现与中国艺术学科的对策”等五个议题展开研讨。这是促进中国艺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积极探索。
- 张兰芳赵阳
- 关键词:战略思维
- 中国艺术学理论范式的倡导与构建
- 2024年
- 对话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李心峰教授一直从事艺术理论和艺术遗产保护研究等工作,现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继续拓展艺术学等领域研究。李心峰教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以从事艺术理论研究而闻名,他曾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艺术学理论建设,并且颇有原创性见解。本期“问学”,将围绕相关问题与之交流对谈,以期获取对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更深入的认识。
- 周星李心峰
- 关键词: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学理论文化产业艺术遗产中国艺术学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两个结合”的重要启示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也离不开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做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此同时,还离不开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
- 彭吉象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指导
- 历史意识与未来视野:2023年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
- 2023年艺术学理论在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绩。学科建设中,以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为核心,形成整体性的学术布局;同时,学界认真反思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与短板,积极寻求解决通道。对学科内基本概念、问题、核心思想的历史溯源,对艺术物性、事性、定义的哲学追问,对艺术的跨媒介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艺术史学理论、中国艺术学学术史、文献整理、史学方法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艺术批评理论聚焦新媒体时代的新批评、批评方法以及中西方艺术批评理论等。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研究中,艺术传播学异军突起,在学术史梳理、学科建构及热点分析等方面都有新突破;艺术社会学、艺术地理学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时代,关于艺术与科技的历史联系、当代互动及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等方面形成颇多创见。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学术史和跨学科研究成为当下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 李修建孙晓霞
- 关键词:艺术史学跨学科
- 2023—2024年艺术学理论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向
- 2024年
- 近年来,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变革和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艺术学成功升格为第13个学科门类,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独立。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艺术学门类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将其整合为以艺术学理论为基础的艺术学一级学科。这种学科结构的整体改变引发了学术界的巨大震动,对艺术学领域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思想高度、学术视野、理论水平等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 楚小庆
- 关键词:学科结构艺术学理论学科门类学术视野
- 2023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建设与跨学科构建被引量:2
- 2024年
- 2023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六大方面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指引下,艺术学理论自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破西方现代化既有路径,以“三大体系”建设引领中国人文研究新形态;在艺术学学科方面,新学科目录调整推动新时代艺术学研究及教育格局的不断完善;在艺术学理论基础理论及评论方面,强调“史、论、评”结合,且艺术评论得到重视和充分讨论;在美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与艺术学理论的交融方面,对中西古典美学概念进行溯源和重构,并对本土概念进行创造性阐释和价值肯认,促进各学科的本土化发展;在媒介研究方面,对媒介本体的思考、跨媒介艺术理论及相应的批评标准与时俱进,并在艺术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展现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在人工智能与艺术跨界融合方面,从艺术实践到理论生产、研究范式以及人才培养得到切实推进。
- 唐宏峰王子畅
-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中国式现代化艺术评论媒介跨学科
- 2011—2023年我国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热点与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 2024年
- 该文作者以CNKI(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DMD(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11—2023年艺术学理论专业3529篇硕士学位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可视化与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获得近些年我国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艺术风格、艺术的现代性、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视觉文化语境下的电影叙事研究等是相对核心的选题方向。基于以上分析,相关人员可对未来我国艺术学理论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提出建议。
- 李杰
-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论文知识图谱
相关作者
- 李心峰

- 作品数:113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艺术 艺术史 艺术理论
- 王一川

- 作品数:520被引量:2,833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艺术 影片 中国电影 艺术学理论 电视剧
- 梁玖

- 作品数:125被引量:250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学 艺术 艺术学理论 理学 艺术教育
- 夏燕靖

- 作品数:125被引量:47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艺术史 学科建设 艺术学学科
- 李倍雷

- 作品数:190被引量:35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 艺术学理论 列传 母题 比较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