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1篇“ ADC值“的相关文章
- 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女性正常乳腺ADC值的差异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女性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2年11月弋矶山医院因自觉“包块”、不适,MRI检查双侧乳腺健康受试者332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组(n=107)、中年龄组(n=114)、高年龄组(n=111)。根据不同月经状态将受试者分为月经期(n=49)、增殖期(n=77)、分泌期(n=94)和绝经后(n=112)。在西门子后处理站中测量正常乳腺ADC值,多次测量(ROI保持一致)取平均值,比较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的乳腺ADC值差异。结果:高年龄组左右侧正常乳腺ADC值均低于中、低年龄组(P<0.05),3组左右侧正常乳腺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双侧正常乳腺ADC值均低于月经期、增殖期及分泌期(P<0.05),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及绝经后双侧正常乳腺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下正常女性乳腺ADC值的差异及个体间的变异度较大,利用ADC值诊断女性乳腺疾病应考虑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下的基线ADC值差异。
- 张爱娟李周丽吴莉莉闫娜朱乐乐陈基明
- 关键词:乳腺表观扩散系数月经
- 乳腺癌根治术前分期应用MR-ADC值诊断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前分期应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MR-ADC)值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0例,纳入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23年6月。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Ⅰ~Ⅱ期组(n=51)、Ⅲ期组(n=39),两组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核磁(DCE-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DWI及DCE-MRI指标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WI与DCE-MRI的相关性;评估DWI及DCE-MRI指标诊断乳腺癌病理分期的价值。结果Ⅲ期组患者ADC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患者Ve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Ktrans、Ke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ADC分别与Ktrans、Kep呈明显负相关(r=-0.321、-0.483,P均<0.05),ADC与Ve呈明显正相关(r=0.502,P<0.05)。ROC曲线显示,ADC、Ktrans、Kep、Ve、DCE-MRI(Ktrans+Kep+Ve)诊断乳腺癌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701、0.752、0.726、0.821,其中DWI诊断AUC略高于DCE-MRI诊断。结论乳腺癌不同分期患者DWI-ADC值及DCE-MRI指标Ktrans、Kep、Ve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与病理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DWI、DCE-MRI检查在鉴别乳腺癌术前分期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其中DWIADC诊断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 谢浩顾海悦胡高峰
-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ADC值
- DWI检查的ADC值与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0至2022-01于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胰腺癌伴肝转移的96例患者,行常规MRI联合增强扫描。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患者DWI的ADC值的水平,对患者进行随访,以术后12个月为随访止点,根据患者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63)和死亡组(n=3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胰肿瘤最大直径、肝转移瘤直径、肝转移瘤数目、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Alb、ADC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BMI、肿瘤位置、神经侵犯情况、Hb、PLT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瘤数目[OR=2.702,95%CI(1.340,5.450)]、血管侵犯[OR=1.906,95%CI(1.052,3.452)]、肿瘤分化程度[OR=1.269,95%CI(1.025,1.571)]、ADC值[OR=0.422,95%CI(0.216,0.824)]均为影响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DC值为独立保护性因素,其余皆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转移瘤数目、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ADC值均为影响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根据相应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与完善。
- 杨珊珊沈松柏胡良先华双一
-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预后
- 全容积ADC直方图分析联合ADC值术前预测直肠癌肿瘤沉积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ADC值在术前预测直肠癌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s,TDs)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术前行直肠MRI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11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TDs阳性组(n=30)和TDs阴性组(n=81),在ADC图像上手动勾画每一层肿瘤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terest,ROI)并提取ADC直方图参数,包括第10百分位数(ADC_(10%))、第90百分位数(ADC_(90%))、最大值(ADC_(max))、最小值(ADC_(min))、均数(ADC_(mean))、中位数(ADC_(median))、峰度及偏度;同时测量肿瘤最大层面的平均ADC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ADC值及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模型,利用ROC曲线分析ADC值、全容积ADC直方图参数及两者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间的差异。结果ADC值、ADC_(10%)、ADC_(90%)、ADC_(max)、ADC_(mean)、ADC_(median)及峰度在TDs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_(90%)的预测效能最高(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78、80.0%、65.4%)。由ADC值、ADC_(10%)、ADC_(90%)、ADC_(mean)构建的联合模型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40、86.7%、93.8%,其诊断效能优于ADC值(AUC为0.645)及各全容积ADC直方图参数(AUC为0.649~0.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容积ADC直方图参数及肿瘤最大层面的ADC值可用于术前预测直肠癌TDs,尤其当两者联合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冯飞文刘原庆胡粟胡粟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扩散加权成像直方图
- 浸润性乳腺癌ADC值与免疫组化指标表达情况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浸润性乳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探索ADC值与乳腺癌预后的联系。方法:搜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67例,所有患者均行乳腺MRI检查,测得病灶区平均ADC值。统计分析各免疫组化指标阳性组与阴性组ADC_(mean)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各免疫组化指标组阳性细胞百分比与ADC_(mean)值之间、HER2组阳性等级与ADC_(mean)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ER阳性组与阴性组、PR阳性组与阴性组ADC_(mean)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免疫组化指标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ER组细胞阳性率与ADC_(mean)值间为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细胞阳性率与ADC_(mean)值间为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组阳性等级与ADC_(mean)值间为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增殖指数与ADC_(mean)值间、P53组细胞阳性率与ADC_(mean)值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ADC值越低的浸润性乳腺癌可能预后越好,而ADC值越高的浸润性乳腺癌可能预后越差。
- 李丹菲邱运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ADC免疫组化指标
- ADC值评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淋巴结炎性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治疗前后唾液腺引流区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形态变化及其在反映pSS患者疾病炎性活动程度的潜在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3例pSS患者,分别于治疗前、规律治疗12周后行常规头颈部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经过后处理得到ADC图像。与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使用t检验比较pSS患者治疗前后、健康志愿者各区淋巴结的形态及ADC值。结果pSS患者治疗前Ⅰb、Ⅱa、Ⅱb区淋巴结短径均大于健康志愿者[Ⅰb(t=2.293,P=0.028)、Ⅱa(t=2.397,P=0.022)、Ⅱb(t=1.409,P=0.030)],治疗12周后唾液腺引流各区淋巴结短径均较治疗前减小[Ⅰa(t=4.391,P<0.001)、Ⅰb(t=3.439,P=0.002)、Ⅱa(t=3.458,P=0.002)、Ⅱb(t=4.667,P=0.001)]。pSS患者治疗前Ⅰb、Ⅱa区淋巴结ADC值小于健康志愿者[Ⅰb(t=3.337,P=0.002)、Ⅱa(t=2.207,P=0.038)],治疗12周后Ⅰa、Ⅰb、Ⅱa区淋巴结ADC值大于治疗前[Ⅰa(t=3.674,P=0.001)、Ⅰb(t=2.198,P=0.039)、Ⅱa(t=2.484,P=0.004)]。结论Ⅰb、Ⅱa、Ⅱb区淋巴结短径在鉴别pSS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可能具有应用价值,唾液腺引流各区淋巴结短径在鉴别pSS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可能具有应用价值;Ⅰb、Ⅱa区淋巴结ADC值在鉴别pSS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可能具有应用价值,Ⅰa、Ⅰb、Ⅱa区淋巴结ADC值在鉴别pSS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 田曼婷丁长伟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乳腺良恶性肿瘤钆喷酸葡胺增强后不同时间点ADC值的评估
- 2024年
-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胺增强对乳腺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以及增强前及增强后3 min、13 min的ADC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72个乳腺病灶增强前后肿瘤实质的ADC值,分别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非浸润性乳腺癌组及良性肿瘤组间在增强后3 min、13 min与增强前的ADC值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增强前及增强后3 min的ADC值分别为(0.999±0.167)×10^(-3) mm^(2)/s、(0.934±0.165)×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余病理类型增强前后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增强前、增强后3 min区分肿瘤良恶性ADC值截断值分别为1.23×10^(-3)、1.31×10^(-3) mm^(2)/s,敏感度为92.3%、80.8%,特异度为96.3%、100%;增强前、增强后13 min区分肿瘤良恶性ADC值截断值分别为1.22×10^(-3)、1.30×10^(-3) mm^(2)/s,敏感度为95.7%、92.4%,特异度为91.3%、95.0%;增强前及增强后3 min、13 min的ADC值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均大于0.9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组增强后3 min ADC值有所下降,但不影响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效能;在增强后3 min采集扩散加权成像序列有助于减少总检查时间。
- 穆兰敖永胜王昶翔李宣乐赵婕锐陈洪亮邱丽华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钆喷酸葡胺
- ADC值在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应用初探
- 2024年
- 目的:探讨ADC值在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清洁饲养)、模型组(60只,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和假手术组(60只,不结扎下腔静脉)。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各分为4个亚组(1、4、8、12周组,每亚组15只)。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肝脏ADC值的变化,以各组肝脏HE染色情况,检测各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模型组ADC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第4周最低),始终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术后MDA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始终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SOD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始终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模型组ADC值与MDA呈负相关,与SOD呈正相关,SOD与MDA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ADC值与BCS的肝脏淤血缺氧后的氧化应激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动态评估BCS肝脏淤血缺氧损伤的新的检查手段。
- 朱楠刘亚成德雷袁支忠郑磊刘超齐吴娟袁昊陈丽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脑脊液NSE水平与新生儿HIE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小脑及脑干ADC值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索脑脊液(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严重程度、小脑以及脑干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关系。方法在2019年3月—2021年5月选择了43例出生后6 h内确诊的HIE患儿和经59例非HIE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NSE与HIE、脑损伤严重程度和ADC的关系。结果HIE患儿CSFNSE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2.50,203.00)ng/mL vs.32.0(24.0,57.0)ng/mL,Z=-5.360,P<0.001];在轻度、中度和重度HIE患儿中CSFNSE水平分别为34.0(25.0,72.0)ng/mL、72.0(58.75,76.75)ng/mL、220.50(120.50,368.75)ng/mL,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H=26.511,P<0.001)。CSFNSE与左小脑半球ADC值呈负相关(rs=-0.604,P<0.001),与小脑蚓部、延髓ADC(rs=0.396、0.323,P<0.05)呈正相关。预后不良组的NSE在中或重度脑病、死亡、不良结局、左小脑ADC<3.40×10-3 mm2/s的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E水平是影响HIE发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性因素。CSFNSE预测HIE、HIE发生不良结局和HIE死亡的截断值分别为69.000 ng/mL、220.500 ng/mL和267.500 ng/mL。结论出生后72 h内CSF样本中高水平NSE与HIE患儿疾病进展和存活婴儿24月时神经发育结局关系显著,且与左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延髓的ADC存在显著相关性。
- 尤一军董秋菊尹志芳
-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效能及价值。方法:将107例临床上怀疑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84例共88个病灶,良性病变23例共31个病灶),在手术或穿刺活检前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恶性病灶、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组织的ADC值。结果:本研究样本中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P=0.00)。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低于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7)。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恶性肿瘤组织在弥散加权成像DWI图上呈相对高信号,其ADC值减低,针对乳腺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作为乳腺癌MRI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张留王锦江胡爱华张晶春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ADC值乳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
相关作者
- 程敬亮

- 作品数:1,415被引量:4,854H指数:2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MRI诊断 磁共振
- 王霄英

- 作品数:604被引量:3,423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 前列腺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 蒋学祥

- 作品数:443被引量:3,657H指数:3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 MRI 扩散加权成像
- 张勇

- 作品数:650被引量:1,738H指数:1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 MRI表现
- 马景旭

- 作品数:82被引量:3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 FA值 ADC值 扩散张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