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4篇“ IL-15“的相关文章
- IL-15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 2024年
- IL-15作为免疫调控的关键分子,主要由髓系细胞分泌产生。IL-15在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记忆CD8+T细胞稳态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广泛表达、严格分泌的特性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潜能。IL-15与IL-15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激活下游JAK/STAT、Ras/Raf/MAPK及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抗感染等生物学效应。本文主要综述了IL-15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并总结了以IL-15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小分子激动剂和抑制剂,以期为深入探究IL-15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聂亚丹贺毅贺毅孙作厘孙作厘杨健杨健
- 关键词:IL-15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激动剂
- PCV2对仔猪腹股沟淋巴结内IL-15的抑制作用
- 2024年
-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主要损伤猪的免疫细胞,引起淋巴细胞缺失和免疫功能抑制。白细胞介素15(IL-15)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功能,对自然杀伤(NK)、CD8+T细胞和NK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免疫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明确PCV2对IL-15表达的影响,用PCV2感染4周龄仔猪(n=4),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n=4)。感染后7 d,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腹股沟淋巴结,应用猪细胞因子抗体芯片(QAP-CYT-1)定量检测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筛选差异细胞因子,对IL-15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ELISA方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对IL-15的差异表达进行验证,并同时检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中的IL-1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的IL-15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5主要参与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免疫应答、细胞活化,以及JAK-STAT和TNF信号通路等的调节过程;感染组的腹股沟淋巴结IL-15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QAP-CYT-1的检测结果一致。但同时检测的PBMC和血清中的IL-15 mRNA与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PCV2对仔猪腹股沟淋巴结微环境内IL-15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揭示PCV2的免疫抑制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 张亚楠王飞燕袁晨任静苏恺岳怀宁周双海李焕荣宋勤叶
-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仔猪腹股沟淋巴结IL-15
- IL-12、IL-1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CD34+白血病细胞转化为N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24年
- 分析IL-12、IL-1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CD34+白血病细胞转化为NK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取患者BM-MNC,构建NK细胞诱导体系,A组加入SCF、IL-7、IL-12、IL-15,B组加SCF、IL-7、IL-2、IL-15。5周诱导分化结束后,对NK细胞活化情况进行检测。对NK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取K562细胞和患者来源原代白血病细胞分别作为靶细胞,取培养第5周的A、B组的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对NK细胞杀伤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诱导分化前,BM-MNC中NK细胞和CD34+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46±0.11)%、(80.35±5.12)%。诱导分化后,A组NK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CD34 细胞所占比例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CD69+、Kp46+、NKG2D+表达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经组间差异检验,B组GranzymeB、TNF-α和IFN-y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对两组NK细胞对不同效靶比K562细胞与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效靶比下,NK细胞对本组K562细胞以及骨髓血来源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均呈现出效靶比越大,相应的杀伤率越高的特点。对两组NK细胞在同一效靶比下对不同细胞的杀伤情况进行比较,可知,对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5)。开展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同一效靶比下,A组细胞组合对K562细胞以及患者来源细胞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IL-12、IL-15细胞因子组合可体外诱导分化CD34+白血病细胞为NK细胞,且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 薛春娥赵娟娟张义亮
- 关键词:CD34+NK细胞IL-12IL-15
- 敲除CISH敲入并IL-15显著增强N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2024年
- 背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5是调节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功能的关键细胞因子,而CISH可负向调控IL-15信号通路,从而影响NK细胞功能。靶向CISH基因和IL-15基因对NK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可增强NK细胞抗肿瘤活性。目的探讨CISH基因、IL-15基因对NK细胞的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sCas12a Ultra基因编辑工具敲除CISH基因,并敲入IL-15基因,对NK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并通过基因测序检测CISH基因敲除效率,采用ELISA检测IL-15的表达,用LDH检测基因编辑后的NK细胞对H358细胞系的杀伤活性,评估CISH基因敲除、IL-15基因敲入对NK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SH基因敲除组和CISH基因敲除+IL-15基因敲入组杀伤效率显著增强[E∶T=2∶1组,34.57%±6.32%vs 71.40%±5.81%和69.23%±4.28%,P<0.001]。结论敲除CISH基因可上调IL-15信号通路,增强NK细胞抗肿瘤活性。
- 刘传玲李营营李燕荣胡梦唐立春王海燕焦顺昌卢社莲赵卫红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CISH白细胞介素-15
- 单纯疱疹病毒2型ICP27_(377-513)核酸疫苗联合IL-15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
- 2024年
- 目的构建表达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细胞蛋白27(infected cells protein 27,ICP27)的重组质粒pcDNA3.1-ICP27377-513并观察白细胞介素(IL)-15核酸疫苗联合HSV-2-ICP27377-513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cDNA3.1-ICP27377-513重组质粒。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cDNA3.1-ICP27377-513联合pcDNA3.1-IL-15(pIL-15)组、pcDNA3.1-ICP27377-513组、pcDNA3.1组和pIL-15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8 d取血,用微量中和实验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中和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L-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阴道给予致死量HSV-2攻击小鼠,分别于接种后3 d、7 d和14 d收集阴道冲洗液,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生殖道病毒载量。结果pcDNA3.1-ICP27377-513联合pIL-15组和pcDNA3.1-ICP27377-513组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40.00±8.16、28.67±4.4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ICP27377-513联合pIL-15组IFN-γ、IL-4水平明显高于pcDNA3.1-ICP27377-513组(P<0.05),但IL-2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给予致死量HSV-2攻击后,pcDNA3.1-ICP27377-513联合pIL-15组和pcDNA3.1-ICP27377-513组小鼠阴道冲洗液中病毒载量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低,pcDNA3.1-ICP27377-513联合pIL-15组和pcDNA3.1-ICP27377-51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5核酸疫苗联合HSV-2-ICP27377-513核酸疫苗对小鼠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 韩小艳吴振村周艳贾凤珍王晨红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2型白细胞介素15核酸疫苗
- 与IL-12和IL-18的基于IL-15的融合物
-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多特异性融合蛋白复合物,这些多特异性融合复合物具有包含IL‑15或功能性变体的一个结构域以及对IL‑12或IL‑18具有特异性的结合结构域。
- W·D·马克斯R·纽曼刘白L·尤L·孔彼得·罗德H·C·黄
- 基于IL-15的与IL-7和IL-21的融合体
- 本发明提出多特异性融合蛋白复合体,其具有一个包含IL‑15或功能变体的结构域以及一个IL‑7或IL‑21特异性的结合结构域。
- H·C·王
- 与IL-12和IL-18的基于IL-15的融合物
- 本发明涉及与IL‑12和IL‑18的基于IL‑15的融合物,具体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多特异性融合蛋白复合物,这些多特异性融合复合物具有包含IL‑15或功能性变体的一个结构域以及对IL‑12或IL‑18具有特异性的结合结构...
- W·D·马克斯R·纽曼刘白L·尤L·孔彼得·罗德H·C·黄
- 应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可溶性TNF受体、IL-15评估肺结核的预后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外周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白细胞介素-15(IL-15)评估肺结核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定枣庄市胸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就诊的150例肺结核患者,比较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血清sTNFR-55、sTNFR-75、IL-15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清sTNFR-55、sTNFR-75、IL-15对肺结核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的血清sTNFR-55、sTNFR-75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IL-1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变范围、血清sTNFR-55、sTNFR-75、IL-15是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TNFR-55、sTNFR-75、IL-15联合检测灵敏度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血清sTNFR-55、sTNFR-75、IL-1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血清sTNFR-55、sTNFR-75表达量较低,血清IL-15表达量较高,联合检测血清sTNFR-55、sTNFR-75、IL-15,可提高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丹孔维顺
- 关键词:肺结核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白细胞介素-15
- 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IL-15和PCT及凝血纤溶因子表达水平变化与相关危险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降钙素原(PCT)及凝血纤溶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分析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4)和对照组(n=76),分析血清IL-15、PCT及凝血纤溶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平均年龄、吸烟率、住院时间、呼吸机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4.459、7.888、9.639、6.836,P均<0.05)。感染组患者血清IL-15、PCT、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PL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28、8.813、9.647、4.487、5.124、5.404、4.204,P均<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IL-15、PCT、PT、APTT、FIB及PAI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LG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63、3.149、8.938、2.467、8.004、11.634、7.093,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吸烟、住院时间、呼吸机治疗、血清IL-15、PCT、PT、APTT、FIB、PLG及PAI水平均是冠心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IL-15、PCT及凝血纤溶因子表达异常,且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重点关注导致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吴婷婷钱涛李涛李伟杨丽婷
- 关键词:冠心病白细胞介素15
相关作者
- 王润田

- 作品数:95被引量:54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研究室
- 研究主题:COLON26肿瘤细胞 免疫抑制分子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作用 体外研究
- 张征峥

- 作品数:72被引量:1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IL-15 抑瘤饮 基因转染 免疫抑制分子 S180
- 丁军颖

- 作品数:88被引量:276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抑瘤饮 IL-15 基因转染 S180 NCI-H446
- 魏海明

- 作品数:350被引量:72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NK细胞 NK 细胞因子 肿瘤 自然杀伤细胞
- 王智华

- 作品数:80被引量:36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抑制分子 COLON26肿瘤细胞 免疫抑制作用 体外研究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