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 篇“ PLATELETAGGREGATION “的相关文章
祛瘀宁痛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祛瘀宁痛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血小板聚集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祛瘀宁痛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祛瘀宁痛贴0.3、0.9、1.8g/kg生药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减慢血沉速度,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体外血栓形成(分别P<0.05或0.01)。结论:祛瘀宁痛贴有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张乐之 孟德胜 温宝书 吕金胜 魏斌关键词:祛瘀宁痛贴 急性血瘀模型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IVD患者108例,健康对照30名为该院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群。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u)组(n=31)、脑白质疏松(LA)组(n=77),同时按照Fazekas的评分标准将LA组严重程度分为3级。所有受试者分别以花生四烯酸(ACA)、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为诱导剂,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比较SIVD组及各亚组与健康对照组(NC组)间P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PA水平与LA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IVD组P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A组和LI组P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A与u组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L诱导的PA水平LA3级与LA1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及PA水平与LA等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0,P=0.001;r=0.260,P=0.026)。在校正各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A、ADP及COLL分别诱导的PA高水平组(〉86.80%,〉87.63%,〉87.60%)及较高水平组(82.63%-86.80%,82.80%~87.63%,83.80%~87.60%)发生SIVD的风险高于一般水平组(〈82.63%,〈82.80%,〈83.80%),发病风险分别是其13.95、20.78、28.53及3.09、5.85、9.0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8;P〈0.001,P=0.003;P〈0.001,P=0.002)。结论PA的增强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PA水平与LA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该研究对进一步了解SIVD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上SIVD的防治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赵秀秀 沈春子 谢新欣 徐乔乔 周霞 孙中武关键词:脑缺血 痴呆 多发性梗死性 脑白质疏松症 血小板聚集 水杨梅根黄酮类成分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水杨梅根黄酮类(adina rubella flavonoids,ARF)成分对血小板活化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不同的聚合剂5'-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5'-diphosphate,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体外血小板聚集;分别建立ADP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小鼠尾部出血模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检测ARF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D41的蛋白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ARF低、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肺栓塞大鼠存活率、延长小鼠尾部凝血时间、抑制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大鼠血栓形成。ARF还能显著抑制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标记蛋白CD41的上调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ARF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其机制可能与CD41/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相关。 方晴霞 邹小舟 俞文英 方杰 莫丽 余陈欢关键词:黄酮类 血小板聚集 血栓 NOVEL EMBEDDED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AUTOMATIC PLATELET AGGREGOMETER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FUNCTION ANALYSIS IS APPLIED IN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MORE AND MORE WID... JU BEN MA XUDONG FANG FANG XU XIN DONG ZIQUAN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补体旁路过度激活影响体内凝血功能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对体内纤溶、凝血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眼镜蛇毒因子(CVF)造成大鼠体内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检测大鼠给药前和给药后多个时间点血样的补体活性、t-PA、PAI-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P-selectin、PF-4、β-TG、血小板数量及聚集活性的变化,并检测小鼠静脉给予CVF后其尾部出血时间的变化。结果大鼠注射CVF后,血清补体活性在1h内基本消失。t-PA和PAI-1含量在1h内有明显增加,在48 h时间点t-PA/PAI-1比值有明显下降(P<0.01);PT、APTT、TT均略有变化,而血浆FIB含量明显下降;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导致血中P-selectin、PF-4、β-TG明显上调,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被明显抑制,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只受到轻微影响。小鼠尾部出血时间在1 h时明显缩短。结论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能明显影响体内凝血功能,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李敏 孙黔云 赵琼 蒿雨露 季仁升 沈良贤关键词:补体激活 内皮细胞活化 凝血功能 黏附分子 眼镜蛇毒因子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血小板作用观察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13例TIA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TIA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7d后测量血小板聚集率和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据此诊断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R)。之后停用阿司匹林,改服西洛他唑治疗14 d,然后再次测量血小板聚集率和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313例TIA患者中,有35例(11.2%)存在AR。AR患者经阿司匹林治疗7 d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8.2±12.2)%和(27.5±7.8)%,与治疗前的(81.5±10.1)%和(30.6±9.8)%比较无差异(P>0.05);停用阿司匹林,改用西洛他唑治疗14 d后,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1.4±9.8)%和(17.3±5.8)%,均低于治疗前(P<0.05)。西洛他唑治疗14 d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34例(97.1%)。西洛他唑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洛他唑对AR的TIA患者确有抗血小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AR的TIA。 翟万庆 李瑞霞 宋丽艳 周亦关键词: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果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的氯吡格雷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急性非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506例,计算机简单随机法分为标准组、强化组。标准组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300mg顿服,后予75mg/d维持;强化组入院后给予300mg顿服,后予150mg/d口服至PCI术后5d,后75mg/d维持。所有患者均于入院、顿服氯吡格雷300mg后24h、术前及术后5d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检查。于入院及术后5d行血常规检查,观察血小板变化,并随访术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强化组术前及术后5d的PA明显下降,强化组术前及术后5d的PA(%)较标准组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929,P<0.05;t=13.1384,P<0.005)。强化组与标准组比较30d主要心血管事件有减低趋势,但未见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IMI出血事件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同时出血风险未见明显增加,是安全可行的。 于凝 惠永明 马超 熊永红 仲崇星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血小板聚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冠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继以75 mg/d维持剂量抗血小板治疗,并随机分为质子泵抑制剂(PPI)A组(A1组:埃索美拉唑40 mg/d,n=30,A2组:雷贝拉唑20 mg/d,n=30)、H2受体拮抗剂(H2RA)B组(B1组:雷尼替丁300 mg/d,n=30,B2组:法莫替丁40 mg/d,n=30)和空白对照C组(C组:n=3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D62P、GPⅡb/Ⅲa含量及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PPI或H2RA治疗前后,A组、B组与C组相比,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1组、A2组、B1组、B2组与C组相比,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无明显的影响。 王艳 袁铭 魏丽萍 石小朋 李春红 贺媛 郭文怡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功能 Expression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Ib/Ⅸ/Ⅴ Complex,a Receptor of Thrombin,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Thrombopathy 被引量:3 2008年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GP) Ib/Ⅸ/Ⅴ complex and its subunit GP Ibα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thrombopathy (HT), the expressions of GP Ib/Ⅸ/Ⅴ complex and GP Ibα,defined as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 were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maximum aggregation of platelet was determined by turbidity method. These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among 68 HT patients with the presenting complaint of hemorrhage, 33 well-controlled HT patients and 32 normal healthy subj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FI of GP Ib/Ⅸ /Ⅴ complex and GP Ibα was markedly lower in HT patients with current hemorrhage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with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s of GP Ib/ Ⅸ/ Ⅴ complex and GP Ibα between well-controlled HT patients and normal healthy subjects (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GP Ib/Ⅸ /Ⅴ complex, the receptor of thrombin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was down-regulated in HT patients with current hemorrhage, which might result in the dysfunc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recurrence of HT. 沈霖 沈迪 朱锐 朱闽 卢芙蓉 秦铀 范恒关键词:PLATELETAGGREGATION 毛冬青酸抗血栓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0 2003年 目的 :研究毛冬青酸 (Ilexolicacid ,ILa)的抗血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测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 (occlusivethrombusformationtime ,OT) ;称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湿重 ;测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 ;测大鼠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 ;ADP、胶原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 ,测 5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PAR5M) ;放射免疫法测大鼠胸主动脉壁 6 酮 PGF1a和血小板内cAMP含量。结果 :ivILa 2 0、4 0、80mg/kg均可明显延长大鼠颈总动脉OT ,减轻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湿重 ,缩短ELT ,对PT和KPTT无影响 ;ivILa 2 5、5 0mg/kg均能明显抑制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ivILa 2 0、4 0、80mg/kg,大鼠胸主动脉壁 6 酮 PGF1a含量均增加 ;ILa 3、6mg/mlPRP 37℃水浴 15min ,血小板内cAMP含量均增加。结论 :ILa具有抑制动。 张芳林 郭晟 朱令元 曹守仪关键词:抗血栓 纤维蛋白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