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2-41)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武云雷建容杨玉敏李俊王琴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2篇亚基
  • 2篇养分
  • 2篇养分积累
  • 2篇人工合成小麦
  • 2篇胁迫
  • 2篇基因
  • 2篇钾胁迫
  • 2篇HMW-GS
  • 1篇氮磷
  • 1篇地下害虫
  • 1篇对光
  • 1篇性状
  • 1篇养分分配
  • 1篇养分利用
  • 1篇养分胁迫
  • 1篇有机质
  • 1篇生产技术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处理

机构

  • 9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内江市农业科...

作者

  • 5篇杨武云
  • 5篇杨玉敏
  • 5篇雷建容
  • 4篇万洪深
  • 4篇张庆玉
  • 4篇王琴
  • 4篇李俊
  • 4篇田丽
  • 4篇张冀
  • 3篇魏会廷
  • 3篇阳路芳
  • 2篇叶慧丽
  • 2篇夏先全
  • 2篇温雯
  • 1篇张奇
  • 1篇彭正松
  • 1篇李朝苏
  • 1篇刘定辉
  • 1篇周永红
  • 1篇冯文强

传媒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HMW-GS Dx5与Dx2亚基共显性标记
2015年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是决定小麦烘烤品质的重要蛋白组分,其中Glu-D1基因座(Locus)与小麦的烘烤品质关系最为密切,该座位的亚基类型中,Dx5亚基的面团弹性要大于Dx2亚基。本研究根据Dx5亚基和Dx2亚基DNA序列的中间重复区重复单元数目的不同,开发出用于鉴别两种不同亚基类型的共显性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对含有Dx2亚基的川麦38与具有Dx5亚基的川麦42杂交F1植株、F2群体进行PCR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电泳条带清晰,片段大小符合期望值,F2群体检测统计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共显性标记能够用于早期分子辅助选择育种。
万洪深温雯王琴李俊杨武云
关键词:普通小麦
小麦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虫病一体预防技术
2022年
小麦是四川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四川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单位面积的稳产高产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小麦生产一直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特别是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发生后极难有效防治,且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文章介绍了四川小麦生产上主要的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种类及发生特点,并结合麦地耕作和播种方式,因地制宜提出了以播前土壤处理和药剂浸种拌种相结合的病虫一体预防技术,为有效控制小麦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威胁,保障小麦等粮食作物稳产高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夏先全魏会廷肖万婷敬华英张伟邢艳叶慧丽
关键词: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
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29个乡镇500个土样的有机质和全氮的检测发现,川中丘陵区有机质含量为7.48~43.05 g/kg,平均为18.53 g/kg,主要处于Ⅱ级丰富水平和Ⅲ级中等水平,Ⅱ级和Ⅲ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3.4%和27.4%。全氮含量为0.55~2.55g/kg,平均为1.27 g/kg,含量主要处于Ⅱ、Ⅲ和Ⅳ级,各级所占比例分别为49.8%、21.6%和22.4%。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9,线性回归方程为TN=0.053OM+0.29,换算系数0.046~0.103,平均0.070。
雷建容莫太相李孝东张庆玉张冀田丽杨玉敏唐莲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有机质全氮
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性评价指标筛选被引量:10
2016年
干旱是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耐旱小麦的评价指标和农艺特征,为筛选小麦抗旱材料及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水分处理,副因素为小麦材料,研究了100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在全生育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农艺性状特征和抗旱性评价指标。小麦全生育期水分处理设置了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干旱胁迫采用干旱棚胁迫。结果表明,抗旱系数DC与干旱胁迫下产量(Yd)和正常供水下产量(Yw)无显著相关性。抗旱指数DI与Yd相关系数为0.8696,与Yw加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602)。算术平均生产力MP与产量(Yd和Yw)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6和0.7101。几何平均生产力GMP与Yw的相关系数为0.9482,与Yd的相关系数为0.6929。耐旱指数DTIv与Yw的相关系数为-0.3892,与Yd的相关系数为0.5368。干旱胁迫下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量、小穗数、单株分蘖数与小麦的抗旱性关联度很高,关联度分别为0.9397、0.9386、0.9201和0.9187。抗旱指数和算术平均数能反映在干旱胁迫和非水分胁迫下材料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可作为抗旱筛选的首选指标。干旱胁迫下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量、小穗数和单株分蘖数是小麦抗旱性评价较为直观的农艺性状。
杨玉敏杨武云陈尚洪雷建容阳路芳陈春秀张奇程洪林刘定辉
关键词:小麦抗旱指标农艺性状
人工合成小麦HMW-GS D^tx1.5亚基的AS-PCR鉴定程序优化及遗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人工合成小麦综合了自然界中现有四倍体小麦(Triticum turgidun)和粗山羊草(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丰富遗传变异,是将野生祖先种中优异的抗病、抗逆基因成功利用到普通小麦育种中的重要桥梁。源于粗山羊草的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Dtx1.5亚基,是一种新的优质亚基。本研究对HMW-GSDtx1.5亚基AS-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了逐步的优化,并利用普通小麦川育12与人工合成小麦Syn780(含有Dtx1.5亚基)杂交F2代(低代)和F9重组自交系(高代)群体对Dtx1.5亚基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目的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可靠,可以用于Dtx1.5亚基的分子鉴定;Dtx1.5亚基在普通小麦与人工合成小麦杂交的低代和高代群体中的分布都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说明源于粗山羊草的Dtx1.5亚基能在小麦遗传背景下遗传稳定,传递正常,可用于小麦品质育种。
万洪深温雯李俊杨武云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AS-PCR
不同施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根及根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田间试验对8个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根和根瘤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碱性紫色土上,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的根长、根干物质重、根瘤数和根瘤鲜重差异显著。磷、钾和微量元素促进根伸长、根干物质量的增加、根瘤数和根瘤鲜重的增加。在光叶紫花苕的生长前期,不施氮会促进根伸长、根干物质量的增加、根瘤数和根瘤鲜重的增加,在生长中后期需要补充氮素满足生长。同时,根据地上和地下生长的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根干重和单株干重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高达0.93,根干重对单株干重直接作用的通径系数为0.7220。根据结果可推知,光叶紫花苕的生长过程中磷钾肥很关键,氮肥前期可不施,中后期要适量施用氮肥,会促进根和根瘤的生长,同时提高光叶紫花苕的产量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张庆玉杨玉敏庞良玉张冀田丽雷建容冯文强
关键词:光叶紫花苕施肥根瘤
川农16和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被引量:2
2015年
以四川地区代表性品种川农16和川麦4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全营养、氮胁迫、磷胁迫和钾胁迫下的生长、养分积累、分配和利用。氮磷钾胁迫显著降低川农16和川麦42有效分蘖、籽粒产量和养分积累,氮胁迫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磷胁迫,然后是钾胁迫。氮磷钾胁迫会促进二者株高增加,磷胁迫最明显。川农16和川麦42在不同处理下部位间氮磷钾积累量差异明显。氮磷主要积累在籽粒,氮在籽粒中分配率为67.64%~77.30%;磷在籽粒中分配率为59.05%~69.41%,磷在穗部分配率为84.73%~92.46%;钾主要积累在茎中,分配率为46.87%~55.72%。氮胁迫提高二者氮钾利用效率,降低磷利用效率;磷胁迫提高氮磷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钾胁迫提高钾收获指数,降低氮磷利用效率。川农16和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生长、养分积累、养分分配和养分利用差异明显。川农16在4个处理下最大分蘖、有效分蘖显著好于川麦42,川麦42的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以及单分蘖根、茎、叶和颖壳重显著优于川农16。磷钾胁迫下川麦42单分蘖根、茎、叶、颖壳和籽粒中氮磷钾积累高于川农16。同时,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籽粒中养分分配率较高,养分利用效率也较优。由此可推知,氮磷钾胁迫显著影响小麦的生长,小麦的穗数、穗重受遗传基因控制。川麦42在氮磷钾胁迫下的农艺性状、养分积累、养分分配和养分利用方面优于川农16。
杨玉敏张庆玉李俊雷建容万洪深张冀王琴阳路芳田丽杨武云
关键词:养分胁迫养分积累养分分配
四川小麦赤霉病流行预测及防控技术要点
2023年
赤霉病是四川省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春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据气象预测,小麦生产进入到中后期时极有可能遭遇较为集中的连续降雨天气,四川省多地麦区小麦赤霉病有可能大流行。做好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对稳定粮食生产、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夏先全叶慧丽肖万婷邓清燕蒲宗君敬华英魏会廷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小麦新品种内麦366特征特性及旱地套作生产技术要点
2019年
本文介绍了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内麦366的主要特征特性、适宜区域和旱地套作生产技术等情况.
汪仁全黄辉跃王相权荣飞雪王仕林杨杰智关淑仙周海燕李明陈新媛
关键词:小麦生产技术
小麦新品种川麦104的遗传构成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解析突破性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104的遗传构成,探讨双亲川麦42和川农16对其高产特性的贡献。【方法】利用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的176个SSR和683个DArT标记对川麦104及其亲本进行分析,了解川麦104的遗传构成;根据已定位到的产量性状QTL,分析来源于双亲的染色体区段对川麦104产量相关性状的贡献。【结果】在川麦104的双亲具有差异的859个多态位点中(22个位点缺失),有522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来源于川麦42,315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来源于川农16;川麦104更多地继承了川麦42的遗传成分(60.8%);川麦104中来源于双亲的遗传位点在A、B和D基因组分布不同,来源于川麦42的等位位点在A、B和D基因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5.00%、60.20%和67.27%;川麦104中来源于双亲的等位位点在21条染色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来源于川麦42的等位位点主要分布于3A、5A、7A、1B、5B、7B、3D、4D、5D和7D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等位位点主要分布于4A、3B、4B、6B、1D、2D和6D染色体上。川麦104来源于双亲的染色体区段(遗传距离大于5 cM)共68个,总长度为3 089.6 cM;来源于川麦42和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分别为36和32个,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主要分布在3D、5D、7A、7B和7D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主要分布在3B、4B和6D染色体上;在A和D基因组川麦104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比川农16的多,B基因组中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比川麦42的多。在1B、1D、2B、4A、4D、5A、5B、5D和7A染色体上,9个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以及5个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富集了与产量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在1BS和4A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携带增加穗粒数的QTL等位位点;在1D、2B和4A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染色体区段携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的QTL等位位点;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染色体区段和4A、4D染色体上来源
李俊万洪深杨武云王琴朱欣果胡晓蓉魏会廷汤永禄李朝苏彭正松周永红
关键词:SS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