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224)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冯征卢强陈召祖超王武平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肺癌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预后
  • 2篇突变
  • 2篇鳞癌
  • 2篇开胸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癌患者
  • 2篇EGFR
  • 1篇胸外
  • 1篇胸外伤
  • 1篇炎症
  • 1篇炎症介质
  • 1篇预后研究

机构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冯征
  • 5篇陈召
  • 5篇卢强
  • 4篇祖超
  • 3篇李小飞
  • 3篇张继朋
  • 3篇王居正
  • 3篇王武平
  • 2篇张天翼
  • 2篇陆莎
  • 2篇张志培
  • 2篇周勇安
  • 2篇孙盈
  • 2篇王艳
  • 1篇马建刚
  • 1篇文苗苗
  • 1篇王雪娇
  • 1篇夏靖华
  • 1篇邢昊
  • 1篇朱恺

传媒

  • 7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EML4-ALK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EGFR突变检测及其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肺癌(primary lung cancer)人群中的突变率,并分析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的106例病例均为中国西北五省人群,且经ALK融合基因检测为阳性。将10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ARMS方法检测EGFR基因18-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统计分析双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06例ALK融合基因突变阳性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有7例(6.6%)同时存在EGFR突变,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的3例(42.9%),L858R突变的2例(28.5%),L861Q和G719X突变的各1例(14.3%);7例ALK和EGFR双突变的患者中ALK融合基因的突变均为EML4-ALK突变亚型1(variant 1,V1)。7例双阳性的患者中,6例患者的年龄小于总体患者的中位年龄(53岁),占85.7%;男性患者4例,占57.1%;不吸烟患者7例,占100%;腺癌患者4例,占57.1%,其中女性3例;肉瘤样癌2例,占28.6%;粘液表皮样癌1例,占14.3%。结论:EML4-ALK融合基因和EGFR突变能够共存,在EML4-ALK阳性的肺癌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为6.6%,双突变的患者大多年轻且均无吸烟史,且双突变的女性患者均为腺癌。
冯征朱恺周勇安何铭张志培
关键词:EML4-ALK融合基因EGFR突变原发性肺癌
Fn14在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125例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组织及与之相对应的30例正常肺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和比较其Fn14的表达,分析Fn14的表达与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的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n1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膜和胞质中。在125例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鳞癌和腺癌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6);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的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0)。Fn14蛋白的表达与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的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以及肿瘤解剖学分类均显著相关(P=0.000、P=0.029、P=0.000、P=0.026),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关(P=0.816、P=0.122、P=0.816)。结论:Fn14在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中呈异常高表达,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很可能通过上调Fn14通路,促进NSCLC的发生和发展。
孙盈王雪娇夏靖华文苗苗邢昊庞赛楠李小飞张志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组)60例与对照组(开胸手术组)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3 d、7 d的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物质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引流等临床指标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癌患者术前1 d的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物质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 d、3 d及7 d胸腔镜手术组的细胞炎症因子及疼痛物质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指标较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胸根治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不仅减少了患者体表创口,亦减小了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且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亦较小。
冯征陈召王居正王武平张继朋卢强
关键词:炎症介质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的救治和预后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要点和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森工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我院10年间收治单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7例及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86例,单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9.5(13/137),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内出血(36/26.3%)、脑挫裂伤(31/22.6%)、呼吸衰竭(27/19.7%)等;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死亡率为17.4(15/86),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18/20.9%)、脑挫裂伤(18/20.9%)、脑内出血(15/17.4%)等。单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时间为187.6±11.3分钟、术后住院时间为10.9±1.8天、肢体运动障碍12例(8.8%)、植物生存2例(1.5%);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手术时间为265.4±18.9分钟、术后住院时间为14.3±2.1天、肢体运动障碍10例(11.6%)、植物生存3例(3.5%)。其中,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肢体运动障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较单纯重症颅脑损伤的致死率更高,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术后住院天数较长。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患者,应尽量保全肢体功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术后生活质量。
周贵勤陈召毛景涛王居正王武平张继朋卢强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胸外伤救治预后
71例Ⅲ-N2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病例的生存分析
2015年
目的:对71例Ⅲ-N2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方法:我院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诊断为Ⅲ-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诱导或辅助化疗及术后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对以上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49.6%和35.5%;1年、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4%、41.8%和27.4%;9例患者(12.6%)出现局部复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3个月,而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鳞癌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DFS分别为85%、60%、42.5%和80.0%、55.0%、34.2%;腺癌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DFS分别为77.1%、42.0%、36.0%和60.0%、28.6%、28.6%,两组OS和DFS均无显著性差异。
陆莎祖超冯征王艳卢强陈召张天翼李小飞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综合疗法
miR-103通过抑制MED26的表达促进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miR-103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03在人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将miR-103 inhibitor转染到人小细胞肺癌细胞中,通过CCK8实验检测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3 inhibitor后小细胞肺癌细胞中MED2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03与MED26的作用机制。结果:miR-103在小细胞肺癌组织和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细胞系。转染miR-103 inhibitor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miR-103 inhibitor后小细胞肺癌细胞中MED26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03mimics的实验组中MED26 3'-UTR报告基因活性显著降低(P<0.05)。转染MED26后能显著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结论:miR-103可以通过抑制MED26的表达来促进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马建刚陈方圆薛佩妮李竟源祖超李天浩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增殖
肺鳞癌、腺癌组织中miRNA-210表达对预后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肺鳞癌腺癌组织中mi RNA-210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至2007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肺鳞癌腺癌患者80例,采用定量RT-PCR测定的方法 mi RNA-210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定量RT-PCR测定结果显示,mi RNA-210与肺鳞癌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负相关(DFS,P=0.001;OS,P=0.004)。mi RNA-210与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P=0.018)、晚期疾病(P=0.003)及较差的预后(P=0.002)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显示mi RNA-210是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P<0.001)。结论:肺腺癌病人肿瘤组织重mi RNA-210可能为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陆莎祖超陈召王艳冯征卢强张天翼李小飞
关键词:MI
根据ERCC1、RRM1及TUBB3检测结果对食管鳞癌患者实行个体化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酸还原酶基因1(RRM1)及人微管蛋白β3基因(TUBB3)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辅助化疗,评估该个体化辅助治疗方案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40例,病理证实均为鳞癌,分期为Ⅲa-Ⅲc期。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顺铂(DDP)联合氟尿嘧啶(5-FU)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研究组120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对120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RRM1及TUBB3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三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选取DDP、吉西他滨(GEM)和多西他赛(DOC)等药物进行辅助化疗。对以上入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和1年疾病复发率。结果:至随访结束,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收集数据110例和114例。对照组和研究组mTTP分别为7.3个月和10.5个月(P<0.001)。ERCC1、RRM1及TUBB3三种基因mRNA均为高表达的患者1年内疾病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三种基因同时高表达为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8,P=0.039,95%CI=1.039-4.359)。结论:根据ERCC1、RRM1及TUBB3检测结果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对食管鳞癌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可以使患者有较大的获益,以上三种基因同时高表达是Ⅲ期食管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征祖超周勇安
关键词:ERCC1RRM1食管鳞癌
两孔、三孔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两孔、三孔胸腔镜与传统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110例,根据VATS肺叶切除技术不同将其分为A(48人)、B(62人)两组,另选取2008-2010在我院接受传统后外侧开胸肺叶切除患者49例作为C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和站数、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前3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前三天总引流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量、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各项参数均明显优于B、C组;(2)三组在淋巴结清扫数和清扫站数、N2淋巴结清扫数和清扫站数、淋巴结分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N1和N2期患者中,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小,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如手术时间、术后3天总引流量、清扫淋巴结数和站数、病理阳性淋巴结数和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三孔法同样安全有效,并且能相对减少降低机体损伤,便于患者术后恢复。
冯征孙盈陈召王居正王武平张继朋卢强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