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773)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孙庆申韩德权杜易阳吴桐李月明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壳聚糖
  • 3篇淀粉
  • 3篇复合膜
  • 2篇植物乳杆菌
  • 2篇乳杆菌
  • 2篇葡萄
  • 1篇蛋白
  • 1篇淀粉膜
  • 1篇性质分析
  • 1篇氧化锌
  • 1篇抑菌
  • 1篇饮料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荧光猝灭
  • 1篇日落黄
  • 1篇乳酸
  • 1篇乳酸链球菌
  • 1篇乳酸链球菌素

机构

  • 9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孙庆申
  • 7篇韩德权
  • 3篇吴桐
  • 3篇杜易阳
  • 2篇李月明
  • 2篇李迪
  • 2篇于艳梅
  • 2篇朱丽
  • 1篇刘春光
  • 1篇杨卫卫
  • 1篇张泓
  • 1篇赵凯
  • 1篇韩晓云
  • 1篇宋永
  • 1篇翟佳慧
  • 1篇邵淑双
  • 1篇刘志栋
  • 1篇李晓娣
  • 1篇许博
  • 1篇赵亭亭

传媒

  • 4篇黑龙江大学自...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模糊数学法优化桑葚-山葡萄复合饮料及其性质分析
2022年
桑葚果肉嫩而多汁,是一种药食同源食品,具有抗衰老、降血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但新鲜桑葚果实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藏,加工成桑葚饮料后口味单一,且制作成本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寒地桑葚“龙桑1号”(Morus abla L.cv.Longsang 1)为原料,与当地廉价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进行复配,获得一款新型复合饮料。以龙桑一号桑葚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山葡萄汁及白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出该饮料的最佳配方,并通过电子鼻、电子舌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phase-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饮料的感官特性及复配前后的风味物质成分。结果显示,以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得到复合饮料的优化条件为桑葚汁含量为14.18%,山葡萄汁含量为10.60%,白糖添加量为8.00%,该条件下的风味和口感最佳,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38±0.19)Brix。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C)结果显示,两款饮料的风味有显著的差异,电子舌分析显示,复合饮料有更好的酸味和鲜味。通过GC-IMS从两种饮料中共检测出33种化合物。与桑葚饮料相比,有17种化合物在复合饮料中的含量较高,赋予了复合饮料令人愉悦的风味,这与电子舌分析的结果一致。本文拓展了山葡萄的应用范围,降低了桑葚饮料的生产成本,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韩晓云韩晓云谭文献王亚男宋永赵秋红宋永杜宝昌孙庆申
关键词:桑葚山葡萄风味物质
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微胶囊化被引量:1
2011年
以壳聚糖(CS)为壁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PG)的CS微球,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口服PG微球的缓释效果。通过低、中、高3种剂量裸PG和PG微球对小鼠进行灌胃1周处理,每隔3d断尾取血,连续进行15d,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结果表明: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依壁、芯材比而变化,其中,PG和CS质量比为1:1的复合微球平均载药量为(37.00±3.24)g/100g,包封率为(92.00±2.38)%。在免疫后第9天各微球组小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均达到最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后第15天各微球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仍保持较高水平。载PG的CS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能够显著延长PG作用时间。
朱丽韩德权孙庆申吴桐李昊哲
关键词:肽聚糖壳聚糖微球缓释
载Nisin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的研制及抑菌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以壳聚糖和淀粉为主要成膜材料,通过向其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Nisin)制备可食性抗菌薄膜,并对膜的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了评价。载Nisin的壳聚糖淀粉复合膜表面及截面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Nisin与膜液有一定的相容性,但是Nisin的添加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壳聚糖淀粉膜的抗拉强度。载Nisin壳聚糖淀粉膜对细菌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研究为开发安全、可降解的食品保鲜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李迪孙庆申于艳梅韩德权杜易阳张颍王美青王汝张雅琼侯丽娟
关键词:壳聚糖淀粉乳酸链球菌素抑菌
可降解壳聚糖淀粉抗菌复合膜对红提葡萄保鲜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研究可降解壳聚糖淀粉抗菌复合膜对红提葡萄的保鲜效果。方法设置可降解壳聚糖淀粉抗菌复合膜组、可降解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组、市售PE保鲜膜组和空白组4个组进行红提葡萄保鲜效果研究。果蔬保鲜效果用失重率、好果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等指标评定,其中失重率、好果率、呼吸强度和总酸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应用手持折光仪。结果红提葡萄贮藏60 d((3±1)℃)后,空白组的失重率超过30%,好果率仅为18%;市售PE保鲜膜组的好果率为20%;可降解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组的失重率达到23%,好果率约为40%;可降解壳聚糖淀粉抗菌复合膜组的失重率仅为18%,好果率可达到60%以上。结论可降解壳聚糖淀粉抗菌复合膜具有良好的保水、抗菌功效,可应用于葡萄保鲜。
李月明张泓周三九孙庆申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保鲜红提葡萄
荧光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柠檬黄和日落黄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柠檬黄和日落黄之间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310 K时的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2.51×105 L/mol和1.42×105 L/mol;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310 K时静态猝灭常数(KLB)依次为5.79×105 L/mol和5.56×105 L/mol;用lg((F0-F)/F)=lgK0+nlgρ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556 95、0.640 56。并且两种色素在质量浓度为0~3μg/mL范围内其含量与荧光猝灭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刘志栋韩德权杨卫卫李雪茹邵淑双孙庆申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柠檬黄日落黄荧光猝灭
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抑菌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为评价改性壳聚糖(CS)和CS复合物的抑菌效果,利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CS,通过官能团偶联的方法将甲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接枝到CS分子上制备水溶性的CS衍生物(mPEG-g-CS);戊二醛(gluteradehyde,GA)交联法制备了β-环糊精(β-CD)-CS复合物。傅利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CS骨架上的-NH2由于发生了衍生化反应而使得氢键消失,CS与mPEG发生了接枝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分子量为十万左右,浓度为20 mg.L-1的CS(CS1)对两种菌抑菌效果明显,改性后的CS对S.aureus,E.coli抑菌效果均降低。
翟佳慧孙庆申刘春光韦成刚赵凯韩德权
关键词:CSMPEGΒ-CD改性
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三氯乙酸法提取了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对提取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结构验证。结果表明:经氨基酸组分分析,溶菌酶实验,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证明了该物质主要成分确系肽聚糖,其得率为(15.29±1.28)%,其中总糖含量为(39.10±1.95)%,脂肪含量为(1.41±0.04)%,蛋白质含量为(58.00±2.16)%,组成植物乳杆菌肽聚糖的四种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菌粉中同种氨基酸含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提取物具有肽聚糖特征性结构。
朱丽韩德权张家玲孙庆申吴桐许博向郑杰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
壳聚糖淀粉膜的研制及结构性能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以壳聚糖和淀粉为主要成膜材料,通过调整壳聚糖和淀粉的比例及添加甘油的量,制备可食性膜。并对膜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淀粉的质量比为8∶2共混,甘油的含量为0.4%,干燥温度为55℃时膜的力学性能最好,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红外图谱结果都显示出壳聚糖淀粉两者成膜时表现出很好的相容性。
杜易阳孙庆申韩德权李晓娣吴桐刘雅欣赵亭亭孔佳南杨蓉
关键词:壳聚糖淀粉复合膜
可食性降解抗菌保鲜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食品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引起的腐败是影响食品货架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作为食品流通领域的重要成员,食品包装材料不仅应具有美观商品、便于运输等优点,对一些包装材料还要求具有抗菌、延长食品货架期的功能,并且本身具有安全性和可食用性,这就推动了人们对食品抗菌保鲜膜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可食性、可降解性(抗菌)保鲜膜的概念、种类(多糖类、蛋白质类、脂类、复合膜类),抗菌剂的种类(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细菌素等);阐述了可食性、可降解抗菌保鲜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可食性降解抗菌保鲜膜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期望为抗菌保鲜膜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周三九李月明韩德权杜易阳于艳梅李迪孙庆申
关键词:可食性可降解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