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9037)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捍东刘峰王平何洁李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急性毒性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2篇QSAR
  • 2篇QSAR研究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中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法
  • 1篇相色谱
  • 1篇氯代
  • 1篇环境学
  • 1篇二级胺
  • 1篇酚类
  • 1篇酚类物

机构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3篇李捍东
  • 1篇李腾
  • 1篇宋志慧
  • 1篇王志平
  • 1篇孙欣欣
  • 1篇李霁
  • 1篇何洁
  • 1篇王平
  • 1篇刘洋
  • 1篇范雪兰
  • 1篇刘峰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氯代酚类物质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收集整理了取代苯类化合物与斑马鱼的48 h和96 h急性毒性(LC50)的定量关系数据,依据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原理,利用AM1法计算分子描述符表征化合物后,以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建模,并对建好的QSAR模型进行评价与检验。为进一步验证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选择建模过程中所用化合物以外的3种氯代酚:对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对斑马鱼做48 h和96 h的急性毒性验证试验,其48 h-LC50分别为8.171、6.146、1.385 mg/L;96 h-LC50分别为6.475、4.327、1.132 mg/L。验证试验结果与已构建QSAR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和评价,经过残差分析,得出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残差均满足δ<1,从而进一步验证所构建的该苯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QSAR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宋志慧孙欣欣李捍东
关键词:斑马鱼急性毒性QSAR
取代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2013年
该文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原理,研究了26种取代苯类化合物与斑马鱼的48 h急性毒性(-lgLC50)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利用AM1量子化学计算方法,首先计算了8种典型量子化学参数与斑马鱼48 h-lgLC50的相关性;然后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了取代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48 h-lgLC50的QSAR模型,并对所建模型分别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所得复相关系数R2=0.942;最后利用QSAR模型,分析了取代苯类化合物量子化学参数对斑马鱼48 h-lgLC50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与-lgLC50的相关性最大,负电性[-(L+H)/2]与-lgLC50负相关。所得QSAR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可以用来预测取代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刘洋范雪兰王志平李捍东
关键词:斑马鱼急性毒性QSAR
饮用水中二级胺的气相色谱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二甲胺、二乙胺、甲乙胺、吗啉和N-甲基苄胺5种二级胺代表物质为例,分别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GC-FID)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检测饮用水中二级胺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使用优化的预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分析,5种代表物质的线性范围在20~2 000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0.46%,最低检出限在3.18~24.19μg/L。FID比MSD具有较强优势。该方法对于直链脂肪类和杂环类的二级胺都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可用于对饮用水二级胺类物质的检测。
李腾李捍东王平何洁刘峰李霁
关键词:环境学二级胺气相色谱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