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218) 作品数:18 被引量:201 H指数:9 相关作者: 刘其根 胡忠军 赵良杰 胡梦红 宋固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千岛湖秋季刺网渔获物的食性和营养级 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对2011年9月至11月期间利用浙江千岛湖主要渔具之一的刺网采集的渔获物开展了食物源和营养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鱼类主要食物源的δ13C值跨度范围较大(-29.7‰^-23.9‰),其中浮游植物的δ13C值最高,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最低。食物源的δ15N值变化范围较小,以浮游植物最高(8.5‰),颗粒有机物最低(5.1‰)。与食物源的同位素值分布趋势相反,消费者的δ13C值浮动范围相对较小(-29.7‰^-21.6‰),而δ15N值的浮动范围相对较大(5.1‰~14.8‰)。消费者的营养级从1.9到3.6,分属于3个营养等级,鱼类的营养级全部分布在第3到第4营养级之间,且与其食性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两种外来种鱼类中的一种草食性鱼类团头鲂的营养级却高达3.4,而肉食性的斑点叉尾的营养级则仅为3.0,说明其在千岛湖的食性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千岛湖水体中的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 宋固 胡梦红 刘其根关键词:千岛湖 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氮磷比率对两种蓝藻和两种绿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4年 基于千岛湖2009-2010年春夏硅藻不占优势,蓝藻和绿藻发生相互演替的现象,选取千岛湖两种优势蓝藻和两种优势绿藻进行室内生态实验来比较氮磷比对于蓝藻和绿藻生长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室内条件下,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设置了5组氮磷比(原子比:N/P=76.77、N/P=307.06、N/P=153.53、N/P=15.35、N/P=3.84)的培养液,研究氮磷比变化对两种蓝藻(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sp.)和两种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影响,利用logistic生长方程描述四种藻生长曲线且拟合度均较高,水华微囊藻和四尾栅藻随着氮磷比的降低,最大生物量K值和内禀增长率r值均升高,蓝纤维藻则在接近于Redfield比值的培养基中r值最高,小球藻在接近于或低于Redfield比值的培养基中出现暴发性增殖。水华微囊藻在高氮磷比组(N/P=307.06和N/P=153.53)实验结束时藻体累积的总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四尾栅藻低氮磷比组(N/P=3.84)单细胞氮含量也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四种藻类藻体中总磷的变化则是随着氮磷比的降低而显著升高(P<0.05)。 刘莲 周小玉 赵良杰 刘其根关键词:浮游藻类 千岛湖 蓝藻 绿藻 氮磷比 微囊藻毒素对鲢鱼肝脏GST和CYP7A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究微囊藻毒素(MC)对鲢鱼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表达的影响,克隆了鲢鱼肝脏GST和CYP7A1基因的部分c DNA片段,并对饲养密度为1.3×108cell/L的有毒和无毒两种铜绿微囊藻水体中第2 d、第4 d和第6 d的鲢鱼肝脏取样,通过RT-PCR与Q-PCR技术分析肝脏GST和CYP7A1基因在MC影响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有毒铜绿微囊藻水体中鲢鱼肝脏GST相对表达量在第6 d显著下降,说明GST基因在第6 d时在MC解毒过程中开始发挥作用;鲢鱼CYP7A1相对表达量自第2 d开始显著下调并随时间延续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MC作用下CYP7A1表达受到抑制,可能对胆汁酸合成造成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基因以及抑制对MC转运和吸收的关键基因提供依据。 贾沛轩 付春雪 荣萍 朱信超 曲宪成关键词:GST CYP7A1 微囊藻毒素 千岛湖细鳞鲴和黄尾鲴COI种群遗传结构比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较了千岛湖水库共栖的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和黄尾鲴(X.davidi)的遗传资源状况。结果显示,在532 bp的一致序列中,黄尾鲴碱基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27.3%、18.0%、28.7%、26.0%;细鳞鲴分别为25.2%、19.6%、29.3%、25.9%。黄尾鲴种群的变异位点为5个,细鳞鲴种群变异位点为3个。多样性分析显示,黄尾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细鳞鲴。在两个物种中各发现4个单倍型,黄尾鲴4个单倍型中,有3个是共享单倍型,而细鳞鲴中仅1个共享单倍型,黄尾鲴富文和临岐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分化(Fst=0.048 09),细鳞鲴汾口群体和富文(Fst=0.238 10)、临岐群体(Fst=0.260 72)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的NJ树将四个单倍型分为两个支,推测可能是由于二次迁入或者多样性丧失导致。 张峻德 赵良杰 刘其根关键词:COI 种群遗传结构 千岛湖细鳞鲴与黄尾鲴年龄、生长和繁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9尾细鳞鲴及295尾黄尾鲴,对这两个相近种进行年龄、生长及繁殖的研究,旨在了解千岛湖细鳞鲴与黄尾鲴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细鳞鲴与黄尾鲴所获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5龄,优势年龄均为2~3龄,分别占整个样本的84%和76%;其中细鳞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223L2.8785(R2= 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 = 38.82[1-e-0.2450(t+1.2636)]、Wt =836.21[1-e-0.2450(t+1.2636)]2.8785,拐点年龄为3.05龄,对应体长为25.33 cm,体重244.78 g;雌雄比例为0.9568∶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4 893~132 521粒,平均71 283粒。黄尾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 = 0.0381L2.7172(R2 = 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 = 41.99[1-e-0.2264(t+0.9746)]、Wt = 980.22[1-e-0.2264(t+0.9746)]2.7172,拐点年龄为3.45龄,对应体长为26.54 cm,体重281.88 g;雌雄比例为1.4513∶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39 813~228 541粒,平均109 141粒。 张峻德 侯文华 刘其根关键词:细鳞鲴 年龄 繁殖 千岛湖 富营养化湖泊中的鲢、鳙控藻问题:争议与共识 被引量:38 2016年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方向正在从污染控制走向湖泊的生态修复与管理,因此以鲢、鳙为主导的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受到了关注和重视.然而,鲢、鳙控藻的研究有成败两方面的案例,导致人们对能否利用鲢、鳙控制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的过度增长的看法仍有分歧.本文通过对国内大量相关研究案例进行剖析,指出了导致鲢、鳙控藻试验产生不同结果的可能原因,提出了对鲢、鳙控藻研究可以得到的共识,以便为我国湖泊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借鉴. 刘其根 张真关键词:湖泊 富营养化 藻类控制 不同水系银鲴自然群体线粒体COI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银鲴(Xenocyprisargentea)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COl基因序列比较分析长江、钱塘江和黑龙江水系中银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显示,在110条528bp的COl序列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布为27.13%、18.56%、28.70%、25.61%,检测出变异位点15个。多样性分析显示,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均较高,核苷酸多样性均较低,长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0.742±0.053~0.911±0.033)高于黑龙江(0.731±0.087)和钱塘江(0.552±0.137)群体,推测与不同地理群体所处生境多样性有关。单倍型网络结构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3个群体两两之问都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也显示银鲴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水系之问(40.21%),进一步说明银鲴种群之问的遗传分化与种群问的地理隔离有关。种群历史分析显示,只有长江群体的中性检测呈现显著的负值(FS=-7.07821,P〈0.05)且岐点分布呈现明显的单峰,共同支持该群体在近期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而钱塘江和黑龙江两群体与长江群体都经历着不同的种群历史事件。 刘军 赵良杰 刘其根 张宏关键词:COI 种群分化 千岛湖大眼华鳊形态度量学和D-loop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不同地方群体的遗传分化,以千岛湖大眼华鳊为材料,通过形态度量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形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的散布图显示,3个群体的标本重叠在一起,表明3个水域的大眼华鳊没有发生形态上的分化。通过对线粒体D-loop区的序列分析共发现了27个变异位点,35个单倍型。NJ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均未显示出各群体有分化的趋势。3个群体的平均碱基组成差异很小,且A+T含量(64.82%)高于G+C含量(35.18%),各群体均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的特点,汾口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0.968±0.018,π=0.004 76±0.000 49),临岐次之(h=0.968±0.017,π=0.004 53±0.000 41),富文最低(h=0.937±0.037,π=0.003 30±0.000 35)。各群体间均具有较强的基因流(Nm>4),其中汾口和富文之间最强(Nm=27.40)。两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都呈现出不显著的轻度分化(Fst<0.05,P>0.05)。主成分分析和线粒体序列分析综合表明,千岛湖各水域的大眼华鳊属于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渔业资源,建议继续保持千岛湖大眼华鳊的基因流格局,减少人为因素对该物种在库区活动的影响。 赵良杰 何光喜 周小玉 贾佩峤 武震 宋固 张宏 刘其根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D-LOOP 千岛湖 Do physicochemical variables reg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reservoirs dominated by filter-feeding carp? 2014年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Xin'anjiang Reservoir, Zhejiang,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monthly, between 2009 and 2010.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Btrix) and bighead carp (Aristichthys nobilis) dominated the pelagic fish community of this large, deep reservoir. Cladocerans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throughout the reservoir. Rotifers were mainly found in the upper reaches, while copepods tended to assemble in the lower reaches.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major physicochemical gradients influencing community variations. Zooplankton community distributions were influenced by water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phosphorus, nitrogen, and silicon. Excess nutrients, in particular silicon, stimulated rotifer growth.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it is possible to use rotifer density as a bioindicator of eutrophic status in deep reservoir ecosystems. 胡梦红 杨丽丽 刘其根关键词:ZOOPLANKTON 不同食物对透明溞种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在实验室恒定温度(20℃)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以不同藻类(小球藻、柱孢鱼腥藻170、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为基础饵料的透明溞Daphnia hyaline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以小球藻为饵料的透明溞种群数量快速增加,最大种群密度为(211.22±7.22)ind./L,以铜绿微囊藻469为饵料的透明溞最大种群密度为(133.75±4.84)ind./L,为小球藻组的1/2,而以鱼腥藻170和铜绿微囊藻905为饵料的透明溞最大种群数量较少,分别为(70.00±5.69)、(50.75±4.38)ind./L。用Logistic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小球藻组和铜绿微囊藻469组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度分别为0.989和0.988。以小球藻、铜绿微囊藻469、铜绿微囊藻905和柱孢鱼腥藻170为饵料的4组透明溞最大种群增长速率(rmax)分别为1.468、1.030、0.424、0.405 ind./d,4组透明溞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分别为N=27.689/[1+e20.141-0.212t](R2=0.989)、N=15.094/[1+e17.659-0.273t](R2=0.988)、N=17.124/[1+e33.769-0.099t](R2=0.909)和N=11.202/[1+e20.988-0.145t](R2=0.953)。研究表明,投喂小球藻对透明溞种群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投喂有毒的铜绿微囊藻905和柱孢鱼腥藻170对透明溞的生长与繁殖均有抑制作用。 黄翠 刘其根 胡忠军 侯文华 吴杰洋 何光喜 陈来生关键词:小球藻 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