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河南大学科研项目(SBGJ090702)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7H指数:6
- 相关作者:皇甫超申史齐李延红刘彬厉永强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省部共建河南大学科研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亚硝酸钠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剂,但这种观点一直未得到实验证实[1]。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另一种危害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但这需要一次摄入大量亚硝酸盐。最近人们对亚硝酸盐的生物学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亚硝酸盐是一种一氧化氮供体,可特异性的在缺氧酸性环境被还原为一氧化氮[2]。
- 王思谦路晓霞张挚徐红瑞刘彬皇甫超申
- 关键词: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肝脂肪变性细胞保护
- 亚硝酸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不同时间,用MTT分析细胞增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指数和凋亡率,RT-PCR分析c-myc mRNA变化,Westernblot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亚硝酸钠诱导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呈双相剂量效应,亚硝酸钠在低浓度时(20~200 mg.L-1),刺激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在高浓度时(>800 mg.L-1),抑制增殖,促进凋亡。20~200 mg.L-1亚硝酸钠处理细胞可以明显增加c-myc mRNA和HIF-1α蛋白表达。结论亚硝酸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刺激SMMC-7721细胞增殖,但是超过一定剂量则诱导细胞凋亡。
- 张付利厉永强史齐李延红皇甫超申
- 关键词:亚硝酸盐凋亡C-MYC缺氧诱导因子-1Α
- 雌激素刺激脑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EGF及新血管形成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探讨雌激素对脑血管形成的影响,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的种植在matrigel上的脑血管内皮细胞作为模型,对雌激素刺激形成的新生血管进行照相记录,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呈剂量依赖性地刺激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EGF和新血管形成,而雄激素对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新血管形成没有任何影响;VEGF可以显著地促进内皮细胞新血管的形成.以上结果说明,雌激素通过刺激VEGF的分泌作用进而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新血管的形成.
- 闫文义于东明皇甫超申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脑血管内皮细胞雌激素
- 亚硝酸钠对H22荷瘤小鼠移植瘤上皮-间质转化的促进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研究亚硝酸钠诱导活性氧对H22荷瘤小鼠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并探讨HIF-1α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制备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亚硝酸钠处理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10、20和30 mg.kg 1亚硝酸钠,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天。与对照组相比,亚硝酸钠处理组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肿瘤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亚硝酸盐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癌细胞浸润周围的肌肉和筋膜;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细胞波形蛋白和HIF-1α表达增强,E-钙粘素表达下降;肿瘤细胞呈现出上皮间质转化(EMT)。结果提示,亚硝酸钠在体内能够促进鼠肝癌细胞EMT发生,其机制与亚硝酸盐诱导活性氧(ROS)促进HIF-1α表达增加有关。
- 徐红瑞林波王思谦张挚路晓霞刘悦皇甫超申
- 关键词:H22细胞移植瘤缺氧诱导因子1Α
- 低剂量亚硝酸钠预适应对过氧化氢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亚硝酸钠(NaNO2)预适应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以系列浓度的NaNO2作用PC12细胞24h,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活细胞计数法,用Hoechst 33258染色计数凝集和碎核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为细胞凋亡率。以3mmol/L浓度的NaNO2预适应细胞24h后,加或不加一氧化氮清除剂亚铁血红蛋白(hemo),再用1.1mmol/L H2O2暴露6h,细胞存活率检测用MTT、凋亡检测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PI染色。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酶活性。结果:NaNO2对PC12细胞增殖作用呈典型的β型曲线,最大低促效应出现在第24h,最大低促效应剂量为1.4mmol/L,最大促增殖效应为对照组的156%,未观察到不良效应水平(NOAEL)为6mmol/L,细胞增殖半数抑制率(IC50)值为45mmol/L。用3mmol/L NaNO2预适应24h,然后用1.1mmol/LH2O2暴露6h,细胞增殖活性比单纯H2O2组明显升高(P<0.05)。用1.1mmol/L H2O2暴露6h,非预适应组细胞凋亡率为44.9%;3mmol/L NaNO2预适应组细胞凋亡率为19.1%,差异显著(P<0.05),这种现象可以被一氧化氮清除剂亚铁血红蛋白(hemo)所抑制。3mmol/L NaNO2预适应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低于6mmol/L NaNO2暴露能够引起PC12细胞的低促效应。低浓度NaNO2预适应,通过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过氧化氢毒害的PC12细胞。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在细胞保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李延红史齐石贞玉厉永强刘彬皇甫超申
- 关键词:亚硝酸钠PC12细胞过氧化氢
- 亚硝酸钠增强自噬减轻肝脂肪变性的细胞脂肪蓄积被引量:4
- 2015年
- 最近发现抑制自噬会加重肝细胞内脂肪蓄积,亚硝酸盐可以降低高脂饲养小鼠体内甘油三酯含量。因此,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亚硝酸盐对单纯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和自噬在其中的可能作用。首先用1.2 mmol·L-1油酸诱导人肝细胞系L-02细胞24 h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再用0.2 mmol·L-1亚硝酸钠加或不加三甲基腺嘌呤(3-MA)或氯喹处理24 h。肝细胞脂质蓄积评价采用油红O染色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1.2 mmol·L-1油酸诱导人肝细胞系L-02细胞24 h可以导致肝细胞明显的脂肪变性。用0.2 mmol·L-1亚硝酸钠处理L-02肝脂肪变性的细胞,可以明显减少肝细胞脂质蓄积,而3-MA可以减弱亚硝酸钠的这种效应;LC3-II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亚硝酸钠促进L-02脂肪变性细胞LC3-II荧光颗粒和蛋白表达增加,氯喹同样可以增加这种现象;相差显微镜下显示细胞内空泡增多,溶酶体示踪剂荧光显微镜下发现,细胞溶酶体数量增多;电镜显示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氯喹可以减弱这种现象。这些结果表明,亚硝酸钠能够促进肝脂肪变性的L-02细胞自噬,促进脂质分解,减轻肝脂肪变性细胞脂质蓄积。
- 张优敬郑乃汭刘彬吉爱玲李彦章皇甫超申
- 关键词:L-02细胞肝细胞脂肪变性自噬
- 亚硝酸盐与癌的启动、演进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0引言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含亚硝酸根离子的无机盐,在自然界水体和土壤中广泛存在。亚硝酸盐具有抗菌、食品保鲜作用,是食品行业中常用的添加剂、发色剂和防腐剂。此外,其在纺织印染、摄影、医药及兽医行业等领域也都有广泛应用。
- 史齐皇甫超申
- 关键词:亚硝酸盐一氧化氮演进
- 亚硝酸钠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5
- 2011年
- 探讨亚硝酸盐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0.25~25 mmol·L-1亚硝酸钠处理细胞48 h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GF-β1、IL-6和IL-8水平,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移动和侵袭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MT相关标记蛋白和p-AKT及下游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亚硝酸钠处理人肝癌细胞48 h,可以引起TGF-β1的分泌显著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亚硝酸钠对IL-8及IL-6的分泌也具有一定的增加作用,但不具有剂量依赖性。0.25 mmol·L-1亚硝酸钠作用48 h,诱导细胞形态向间质转化,增强波形蛋白和p-AKT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的表达,抑制E型钙黏素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提示,亚硝酸钠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分泌TGF-β1和IL-8,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 王予东付建民史齐李延红皇甫超申
- 关键词:亚硝酸钠人肝癌细胞细胞因子上皮-间质转化
- 浸润性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1例
- 2012年
- 0引言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胚胎发育、组织重建和伤口修复中的基础过程,同时也是肿瘤浸润、转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在EMT过程中,上皮细胞之间连接松散,细胞失去基底面至表面的极性排列,形态呈梭形;
- 张挚吴江皇甫超申
- 关键词: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病理特征
- 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利害分析被引量:74
- 2010年
- 亚硝酸盐作为人体内源性信号分子调控基因表达,不仅是诊断某些疾病的标志物,而且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药物。亚硝酸盐具有维持人体一氧化氮平衡,促进心血管健康的作用。然而,环境亚硝酸盐也存在健康危害和致癌风险。该文综述了亚硝酸盐的研究历史和近期文献,通过亚硝酸盐代谢、一氧化氮平衡调控分析了其致癌风险、健康维护,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皇甫超申史齐李延红秦明周
- 关键词:亚硝酸盐一氧化氮癌症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