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06DZ19503)

作品数:18 被引量:216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士远于红肖湘生范丽李清楚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肺癌
  • 4篇肺肿瘤
  • 3篇灶性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局灶
  • 3篇局灶性
  • 2篇低剂量
  • 2篇噬菌体
  • 2篇噬菌体展示
  • 2篇自身抗体
  • 2篇肽库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磨玻璃
  • 2篇磨玻璃密度
  • 2篇磨玻璃密度结...
  • 2篇结节
  • 2篇菌体

机构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常熟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刘士远
  • 6篇于红
  • 5篇常文军
  • 5篇曹广文
  • 4篇肖湘生
  • 4篇范丽
  • 3篇李清楚
  • 2篇蒋涛
  • 2篇蒯新平
  • 2篇王晨光
  • 2篇王胜裕
  • 2篇赵立军
  • 2篇余永伟
  • 2篇刘洪超
  • 2篇吴玲玲
  • 2篇苏彤
  • 2篇刘岩
  • 2篇郑信德
  • 1篇苟文静
  • 1篇赵晋丰

传媒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疗对噬菌体展示肽法检测大肠癌自身抗体效果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化疗对噬菌体展示肽法检测大肠癌自身抗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前期研究筛选出的5个(95号,149号,174号,396号,1009号)能高效区分大肠癌患者血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的大肠癌相关噬菌体克隆作为检测噬菌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该5个检测噬菌体克隆与20例化疗大肠癌患者、40例非化疗大肠癌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的反应性。结果 95号检测噬菌体与大肠癌化疗患者血清反应性低于与非化疗大肠癌患者血清反应性(P<0.05),该噬菌体在健康对照组及化疗大肠癌患者组的血清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149号、174号、396号、1009号噬菌体在健康对照组及化疗大肠癌患者组的血清反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化疗对149号、174号、396号、1009号噬菌体的检测效果影响不明显,而95号噬菌体对肿瘤自身抗体的检测能力受化疗影响明显。
刘岩常文军曹广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肽库自身抗体
注射途径对兔窝淋巴结SPIO增强MR成像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途径对新西兰大白兔腘窝淋巴结SPIO增强MR显影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雌雄不分,体重2-2.5kg。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后肢大腿肌肉内注射蛋黄乳清液,建立兔腘窝淋巴结反应增生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含10μmolFe的SPIO,一组经后肢趾蹼间皮内注射含10μmolFe的SPIO;MR扫描,包括平扫及注射SPIO后12小时延迟增强扫描。分析两组注射途径MR图像特征,并对照病理检查。结果两组淋巴结大小无差别(p=0.936,>0.05)。平扫,各种淋巴结T1WI呈低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PDWI呈低或高信号;GRE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第一组腘窝淋巴结在各序列信号表现与平扫无明显变化;第二组,T1WI表现为斑片状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表现呈斑片状低信号;PDWI表现为斑片状低信号;GRET2*WI淋巴结信号几乎完全消失,部分出现过剂量伪影。计算各组淋巴结增强前后信噪比(SNR),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P<0.01。结论兔腘窝淋巴结SPIO增强MRI检查最佳注射途径为趾蹼间皮内注射。
王胜裕蒯新平刘洪超刘士远王晨光郑信德王文保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淋巴结磁共振成像
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的策略及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已经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显示粥样斑块、支架再狭窄及评估搭桥血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追求更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辐射剂量。因此,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辐射剂量以保护受检查者具有重要意义。
苟文静刘士远于红
关键词:低剂量冠状动脉
Bayes分类器在肺癌自身抗体多标记联合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基于Bayes分类器的肺癌预测模型,探讨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6个噬菌体展示肽与90例肺癌患者血清及90例正常对照血清的反应数据为基础,应用BinReg 2.0软件实现数据分析,建立Bayes肺癌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比较Bayes预测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主成分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分类预测效果。结果 Bayes肺癌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6.00%,能够较好地区分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结论 Bayes数学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受检者患肺癌的概率。
刘岩常文军曹广文
关键词:肺肿瘤BAYES分类器
SPIO与Gd剂增强MRI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SPIO与Gd-DTPA 2种增强MRI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效果。方法:①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第1组于后肢股四头肌内种植VX2肿瘤,建立兔腘窝转移性淋巴结模型;第2组于后肢股四头肌内注射蛋黄乳清液,建立兔腘窝反应增生性淋巴结。②MRI扫描,包括平扫、SPIO及Gd-DTPA增强。序列包括T1WI,T2WI,PDWI,GRE T2*WI。③2位影像诊断医师进行盲诊,并与病理结果对照。④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IO增强,第1组大部分淋巴结信号较平扫未见明显变化,个别淋巴结在T2WI、PDWI及GRE T2*WI序列出现斑片状低信号影;第2组淋巴结在各序列均为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2组淋巴结出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SPIO增强扫描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83.3%;Gd-DTPA增强扫描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66.7%。SPIO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83.3%,83.3%;Gd-DTPA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61.5%。SPIO增强扫描K=0.667,P=0.01;Gd-DTPA增强扫描K=0.25,P=0.219;2组K=0.250,P=0.219。2种方法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625,P值分别为0.006,0.299。结论:SPIO是一种新型MRI对比剂,与Gd-DTPA相比,对转移性淋巴结与炎症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王胜裕蒯新平刘士远王晨光郑信德丁庆国刘洪超胡蓓西
关键词:淋巴转移造影剂
应用^(18)F-FDG PET/CT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实用价值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PET/CT与PET及CT的诊断准确性,不同大小肿瘤的SUV,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SUV。结果(1)PET/CT的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优于CT(P<0.01),PET/CT的特异度优于PET(P<0.05)。(2)依据肿瘤大小分为<3cm,3~5cm,>5cm组,各组间SUV两两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LSD法,<3cm组与与>5cm组P=0.002P<0.01,SUV有统计学差异。(3)鳞癌组与腺癌组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结论18F-FDG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将PET代谢学特征密切结合CT的形态学表现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刘靖刘士远肖湘生于红杨春山
关键词: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肺肿瘤肺占位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多排螺旋CT征象良恶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GGO)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的良恶性。方法回顾82例经病理或抗炎治疗后证实的fGGO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及MDCT征象(病灶形态、边缘形态、界面、内部结构、邻近结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良恶性分析。结果 82例fGGO中恶性61例,良性21例;良、恶性fGGO间一般资料、病灶部位和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分叶、界面和胸膜凹陷是良恶性fGGO间最重要的鉴别征象,诊断恶性的优势比分别是8.122、3.139、9.076;利用所得回归方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93.4%、66.7%、86.6%。结论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MDCT影像若表现为具有分叶、清楚毛糙的界面和胸膜凹陷征提示恶性可能性较大。
范丽刘士远李清楚于红肖湘生
关键词:肺结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磨玻璃密度
ERCC1、XPD和BRCA1基因多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NER)的3个重要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24例接受含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TaqMan探针法对ERCC1Asn118Asn(rs11615)、XPD Lys751Gln(rs13181)和BRCA1 Ser1613Gly(rs1799966)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BRCA1 Ser1613Gly遗传多态与铂类药物化疗临床受益显著相关(P=0.014),携带Gly等位基因的患者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P=0.006)。没有发现ERCC1 Asn118Asn和XPD Lys751Gln与临床受益的相关性。这3个基因多态存在一定联合作用,携带变异等位基因(ERCC1 T,XPD Gln和BRCA1 Gly)的数目越多,化疗临床受益率越高(P=0.036)。结论NER系统中的BRCA1 Ser1613Gly遗传多态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临床受益相关,联合分析多个基因的SNPs可能对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更有帮助。
苏彤赵立军常文军王国萍何永超孙沁莹张宏伟李强曹广文
关键词:ERCC1XPDBRCA1化疗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MSCT征象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获得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资料与方法分析66例经病理或抗炎治疗后证实的fGGO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部位及MSCT表现,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分析混合性磨玻璃密度(mGGO)与单纯性磨玻璃密度(pGGO)、良恶性fGGO之间是否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6例fGGO中,mGGO53例,pGGO13例;恶性48例,良性18例。对于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发病部位在mGGO与pGGO、良恶性fGGO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GO与pGGO的良恶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边缘形态(分叶、棘状突起)、界面(清楚光整、清楚毛糙、模糊)、内部结构("空泡征")、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fGG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GO的MSCT征象:呈圆形/类圆形、分叶、棘状突起、清楚毛糙的界面、"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是诊断恶性的重要征象。
范丽刘士远李清楚于红李琼蒋涛肖湘生
关键词:肺结节磨玻璃密度
嗅球蛋白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可能意义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比嗅球蛋白1(OLFM1)基因及其蛋白在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肺癌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1例肺癌患者的原位肺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肺组织中OLFM1基因的相对表达变化和相对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OLFM1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LFM1基因在8例肺鳞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相对于其配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约2.2倍(P=0.028);OLFM1蛋白定位于肺腺癌细胞胞质,仅在肺腺癌表达(P<0.001),其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FM1基因肺鳞癌中表达下调,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分子标志;而OLFM1蛋白仅在肺腺癌表达,在肺鳞癌和正常组织中均不表达,这提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肺癌的发生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机制和途径。
吴玲玲余永伟谭晓洁常文军苏彤曹付傲曹广文
关键词:腺癌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肺癌组织肺鳞癌肺癌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