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

作品数:675 被引量:1,525H指数:15
相关作者:胡俊陈银华黄俊生熊浩鄢慧丽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5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2篇农业科学
  • 98篇经济管理
  • 80篇医药卫生
  • 73篇政治法律
  • 71篇文化科学
  • 52篇生物学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篇理学
  • 28篇建筑科学
  • 15篇化学工程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艺术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文学
  • 8篇社会学
  • 8篇语言文字
  • 8篇历史地理
  • 7篇哲学宗教
  • 7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1篇基因
  • 38篇旅游
  • 19篇木薯
  • 16篇自由贸易
  • 16篇教育
  • 16篇教学
  • 15篇细胞
  • 14篇植物
  • 14篇生物信息
  • 14篇自由贸易港
  • 13篇生物信息学
  • 13篇橡胶树
  • 13篇活性
  • 13篇胶树
  • 12篇蛋白
  • 11篇土壤
  • 10篇胁迫
  • 9篇影响因素
  • 9篇乡村
  • 7篇橡胶

机构

  • 415篇海南大学
  • 139篇海南师范大学
  • 72篇中国热带农业...
  • 67篇海南医学院
  • 27篇海南热带海洋...
  • 6篇教育部
  • 3篇遵义师范学院
  • 3篇海南省环境科...
  • 3篇海南省疾病预...
  • 3篇海南出入境检...
  • 3篇海南省水文地...
  • 2篇海口经济学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温州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海南经贸职业...
  • 2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胡俊
  • 9篇陈银华
  • 8篇鄢慧丽
  • 8篇熊浩
  • 8篇黄俊生
  • 7篇姚远
  • 7篇张宇
  • 7篇郭建春
  • 7篇汪军
  • 6篇李洪武
  • 6篇长孙东亭
  • 6篇李光范
  • 6篇罗素兰
  • 6篇毛超
  • 5篇郑服丛
  • 5篇王涛
  • 5篇胡新文
  • 5篇林强
  • 5篇孙振范
  • 5篇张华

传媒

  • 3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7篇分子植物育种
  • 24篇热带生物学报
  • 19篇海南大学学报...
  • 13篇海南师范大学...
  • 8篇海南大学学报...
  • 6篇中国市场
  • 6篇南海学刊
  • 6篇新东方
  • 6篇食品科学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海南广播电视...
  • 6篇基因组学与应...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海南热带海洋...
  • 6篇区域治理
  • 4篇植物保护
  • 4篇食品科技
  • 4篇热带农业科学
  • 4篇科技和产业

年份

  • 69篇2023
  • 94篇2022
  • 84篇2021
  • 102篇2020
  • 91篇2019
  • 77篇2018
  • 40篇2017
  • 17篇2016
  • 22篇2015
  • 23篇2014
  • 15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6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形态学与SSR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对多个甘薯种质资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通过SSR分子标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而对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全面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2.69%,主成分1和2直观反映了地上部性状,可以解释表型差异的32.84%;聚类分析显示,144份甘薯材料在遗传距离0.198 2处,划分为5个族群,遗传距离0.298 8处将第Ⅴ族群分为两个亚群(V-1、V-2)。其中,瓦尔图努2号和福建武平农家种两个材料表型独特,可以在今后的甘薯育种中作为亲本材料。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44份甘薯材料均可以分为5个类群,两者结果一致,即来源地相近的品种遗传差异较小。
齐张华李丹姚晓文张银东欧文军
关键词:甘薯种质资源SSR分子标记形态学
微课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以微课为载体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以期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技能及自我效能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4-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指导经典哺乳姿势哺乳,出院后以微信群聊天的方式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健康宣教;干预组指导半躺式哺乳姿势,出院后利用微课堂进行微信群内碎片化知识延续性健康教育,微课堂主题为母乳喂养知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 d内乳头疼痛、喂养方式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产后42 d内乳头疼痛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7 d内乳头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产后7 d内乳头疼痛程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2 d内乳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研究对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利用微课堂形式进行母乳喂养延续性健康教育,能够强化院内母乳喂养指导效果,进而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降低乳头疼痛发生率。
张娇娇陈燕蒙莉萍张宏玉
关键词: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母乳喂养
木本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传统方法育种低效,且木本植物带菌系数高、体内含有较多易抑制培养物生长的酚类化合物等,使得木本植物再生体系建立困难,从而制约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和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是植物获得单倍体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诱导培养能再生成纯合的二倍体植株,不仅加快木本植物遗传改良,也为木本植物的苗木繁育、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形态发生学等研究提供稳定的材料。本综述主要介绍当前木本植物小孢子培养的一些关键步骤及其影响成败的主要因素、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木本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周广振肖永陈健妙
关键词:木本植物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
PBL融入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的成效研究
2023年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能力,来应对以后工作中的诸多难题与挑战。本文基于PBL教学模式,以海南省某师范大学188位需要修习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PBL融入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中的成效。研究发现,PBL的融入能显著提升师范生解决问题、专业互动、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学习成效;教师的引导是PBL成功实施的关键;PBL融入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师范生缺乏实地学习经验、教育实习时间不足以及评价方式单一等方面。笔者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同行或其他学者有所参考作用。
付明月
关键词:PBL小学教育实习课程
细胞内Ca2+与整合素信号调节围着床胚胎粘附FN能力的机制和CsA的影响
目的:以ICR小鼠围着床胚胎为模型,探讨1、细胞内Ca在整合素信号调节围着床胚胎粘附FN功能的作用以及CsA是否影响这一过程;2、Ca的下游信号传导路径在整合素信号调节围着床胚胎粘附FN(fibronectin,纤粘素)...
田胜男
关键词:胚胎着床整合素Β3PKC
文献传递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疍民老人社会参与的研究
2021年
“十四五”时期,中国老年人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疍民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平等、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政策的推动使已沉浮于江海的疍民老人陆续“着陆”,但由于社会边缘化、思想的固化等因素使疍民老人在社会参与上呈现出“两极化”现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有关疍民老人社会参与的支持和保障体系、营造支持疍民老人社会参与的环境,大力发展疍民老人的社区教育事业,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程度,让疍民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陈淑美林全金田小彪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就业技能
5种入侵植物提取物对2种芒果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4
2017年
以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inn.)、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 Cassini.)和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这5种入侵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蒂腐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假臭草的主要抑菌物质。菌丝生长速率法的实验结果表明:5种入侵植物提取液对2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马缨丹提取物对蒂腐菌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10.39 g·L^(-1),假臭草提取液对炭疽菌和蒂腐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EC_(50)分别为14.70 g·L^(-1)和14.77 g·L^(-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假臭草提取物中的14种化学成分,其中4,5,6,7-四甲氧基黄酮、熊果苷和1,2,4-环己三醇这3种物质占总含量的81.85%。
何书婷贺锐林王立李秀竹宋海超敖苏史学群
关键词:入侵植物芒果植物提取物气相色谱-质谱
缺席审判与独立没收的程序适用探析
2021年
缺席审判程序与独立没收程序的并存导致两程序在具体司法适用中存在程序选择问题。为使两程序能够有机配合,两者应在非竞合范围内独立适用,竞合范围内进行有序衔接。先提起独立没收程序的,还可再提起缺席审判程序,缺席审判停顿状态下可再开展独立没收程序,法院缺席审判作出无罪判决的不能附带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裁定,缺席审判程序完成后对新发现的违法所得应分不同情况处理。
吴选男
关键词:缺席审判
对外汉语课堂话语结构模式分析
2020年
基于话语分析理论,验证IRF模式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情况,总结出汉语课堂5种基本会话结构模式,探讨了影响课堂会话结构模式的因素,提出课堂话语结构模式可以作为评价汉语课堂的指标。
黄海玲
关键词:IRF汉语课堂
生态修复责任市场化机制探析
2020年
生态修复责任市场化机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举措,有利于受损的生态系统得到更加专业化的修复。审视我国生态修复责任市场化机制现状,存在着启动条件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与验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完善我国生态修复市场化机制,应进一步明确生态修复市场化机制的启动条件、程序以及监督和验收的相关规定,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能得到更加专业化的修复,有助于更好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生态价值。
张婷宁清同
关键词:市场化机制启动条件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