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08021046-1)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素红王全红连婧白玮孙瑞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宫颈
  • 3篇人乳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细胞
  • 2篇鳞癌
  • 2篇瘤病毒
  • 2篇基因
  • 2篇宫颈癌
  • 2篇宫颈鳞癌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异常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机构

  • 6篇山西省肿瘤医...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山西医学科学...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5篇李素红
  • 4篇王全红
  • 2篇孙瑞芳
  • 2篇白玮
  • 2篇连婧
  • 1篇包蕾
  • 1篇李炘正
  • 1篇李雪婷
  • 1篇李斌
  • 1篇王跃华
  • 1篇刘玲玲
  • 1篇李丽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与E-钙黏素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31/33DNA及E-钙黏素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而探讨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3例ISCC,30例HSIL,32例LSIL和2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CE)制成组织芯片,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31/33DNA,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E-钙黏素和Ki67蛋白在其中的表达。结果(1)HPV16/18、31/33DNA的表达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DNA阳性者更容易发生脉管内瘤栓(OR=3.875),HPV31/33DNA阳性者临床期别更容易进展(OR=3.5)。(2)E-钙黏素和Ki67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E-钙黏素异常表达阳性率的升高,临床期别增高(P=0.046)。(3)随着年龄增大临床期别增高(OR=1.063)。结论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E-钙黏素和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李素红刘玲玲王全红孙瑞芳王跃华
关键词:病毒原位杂交E-钙黏素KI67
应用组织芯片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2008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宫颈病变诊治的患者,其中包括慢性宫颈炎,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SCC)的患者分别21、33、30、73例,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宫颈组织中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果TopoⅡα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CINⅠ、CINⅡ~Ⅲ、SCC中的表达率分别是5%,12%,90%,97%,表达率逐渐增加,高级别CIN和浸润性鳞癌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高级别CIN与浸润性癌之间、低级别CIN与正常宫颈上皮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opoⅡα蛋白表达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因此T o poⅡα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上皮的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变。
李素红连婧赵海鸥
关键词:DNA拓扑异构酶类癌前状态DNA
凋亡异常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异常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意义,同时分析与细胞周期蛋白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色原位杂交(C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鳞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C)基因、高危型HPV 16/18、31/33和细胞周期蛋白Rb、P16ink4a、CDK4和Ki67的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检测。结果鳞癌和上皮内瘤变中hTERC基因的扩增率和高危型HPV及Rb、P16ink4a、CDK4和Ki67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癌中高危型HPV的感染与hTERC基因的扩增呈正相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TERC基因的扩增率显著高于低级别;Rb与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DK4阳性表达与鳞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HPV16/18的感染与脉管内瘤栓的形成有相关关系。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与高危HPV的感染密切相关,且其感染可能导致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二者协同作用导致癌变;hTERC基因的扩增可作为预测癌前病变进展的因子之一;P16ink4a、CDK4、Ki67可作为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李素红刘玲玲连婧王全红白玮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肿瘤细胞周期蛋白类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TGF-β1、VEG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HER-2阳性乳腺癌中晚期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多西他赛治疗,研究组30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血清TGF—β1、VEGF水平、复发率、不良反应、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年血清TGF-β1、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9个月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个月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79.61±8.24)分]高于对照组[(71.5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1,P=0.000)。结论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治疗HER-2阳性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清TGF—β1、VEGF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
李斌李炘正
关键词: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乳腺癌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16/18、p16及Her-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p16及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显色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6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21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HPV16/18、p16及Her.2的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的情况。结果在正常子宫颈组、CINI-Ⅱ组、CIN III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HPV16/18和p16的阳性率均逐渐升高,分别为0(0/21)、9.68%(3/31)、46.67%(14/30)、71.67%(43/60);0(0/21)、19.35%(6/31)、93.33%(28/30)、96.67%(58/60),HPV16/18除正常组子宫颈组与CINI-Ⅱ组间、p16除CIN III组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的阳性率在CINⅢ组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13.33%(4/30)和31.67%(19/60),Her-2基因扩增率分别为3.33%(1/30)和21.67%(13/60),正常子宫颈组与CINI-Ⅱ组Her-2阳性率和Her-2基因扩增率均为0,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与CIN组、正常子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HPV感染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的触发因素之一;p16蛋白的表达与Her-2基因的扩增可能参与调控了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不良预后。
包蕾李素红王全红白玮孙瑞芳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16人乳头瘤病毒18P16基因,ERBB-2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鳞癌中癌基因C-myc与相关蛋白E_2F-1P15^(INK4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C-myc基因与其相关蛋白E2F-1、P15INK4b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份宫颈鳞癌、61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其中CINⅠ~Ⅱ级31份,CINⅢ级30份)和21份正常宫颈组织。所有病例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病变中C-myc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on二步法)检测各组中E2F-1、P15INK4b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宫颈从正常组织到发生CINⅠ~Ⅱ、CINⅢ直至发展为鳞状细胞癌,C-mycmRNA、E2F-1和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在2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Ⅲ与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Ⅰ~Ⅱ与CINⅢ、CINⅢ与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与E2F-1、P15INK4b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E2F-1与P15INK4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myc癌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预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的不良转化。C-myc癌基因与E2F-1、P15INK4b蛋白共同作用于CINⅢ向浸润性鳞癌的发展过程。
李雪婷李丽李素红王全红
关键词:基因MYCP15E2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