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CXTD2011-09)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华清王锋杨绍华陈睿周淑芬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3篇基因
  • 2篇突变体
  • 1篇蛋白
  • 1篇雄配子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顺式元件
  • 1篇特异
  • 1篇特异表达
  • 1篇特异表达基因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配子
  • 1篇配子体
  • 1篇器官
  • 1篇籼稻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机构

  • 5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杨绍华
  • 3篇周淑芬
  • 3篇王锋
  • 3篇刘华清
  • 3篇陈睿
  • 1篇宋亚娜
  • 1篇颜静宛
  • 1篇苏军
  • 1篇林智敏
  • 1篇赵庆欣

传媒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农杆菌介导转mgfp4基因水稻的获得
2012年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mgfp4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GFPHyg导入水稻明恢86中,获得101个独立克隆的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T0代种子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为单T-DNA插入。荧光检测及RT-PCR分析结果显示mgfp4基因能在水稻中表达,但其发出的绿色荧光检测效果不甚理想。
周淑芬
关键词:水稻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农杆菌介导
水稻雄配子不育突变体mga36的鉴定与初步分析
2012年
利用Tail-PCR分离1个T-DNA插入导致的水稻配子体不育类型的雄配子不育突变体mga36的侧翼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DNA插入在水稻第7号染色体上1个未知蛋白基因的内含子区。RT-PCR表达分析发现候选基因MGA36在花粉成熟期的根、茎、叶、小穗中均有表达。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约50%花粉略微凹陷,表明突变发生在花粉发育晚期。综合结果显示候选基因MGA36在水稻花粉发育晚期起重要作用。
杨绍华陈睿刘华清周淑芬王锋
关键词:水稻花粉突变体
2个水稻器官特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2012年
研究组织特异表达基因对揭示植物生长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生物信息学、RT-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了2个水稻特异表达基因,即Os01g18840叶特异和Os01g28500茎叶颖特异表达基因。通过检测它们在PEG、NaCl、ABA及暗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各种胁迫处理下,Os01g18840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Os01g28500基因的表达受到诱导。进一步分析它们的基因及蛋白结构特点,发现Os01g18840蛋白含有1个卷曲螺旋结构域,是1个中间纤维蛋白;Os01g28500蛋白含有1个SCP类似结构域,是与病原反应相关的蛋白。另外,对它们上游启动子区的顺式元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含有大量的与叶片、叶肉细胞或绿色组织中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周淑芬刘华清林智敏颜静宛赵庆欣陈睿杨绍华王锋
关键词:水稻基因顺式元件
以G418为筛选标记的籼稻二次遗传转化方法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研究籼稻有效的农杆菌介导二次遗传转化方法,以T-DNA插入突变体M1和M2幼胚为受体材料,通过G418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150 mg/L(20 d/代)的筛选培养基筛选获得的抗性胚性愈伤,转化率最高分别为10.91%和11.05%;分化生根获得M1和M2基因互补转基因水稻植株各143株和180株,经PCR检测阳性率分别达到72.0%和76.1%。试验结果表明,以G418为筛选标记的籼稻二次遗传转化方法,可以成为水稻遗传改良及基因功能研究的新方法。
陈睿苏军宋亚娜
关键词:籼稻G418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W1764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被引量:5
2011年
从籼稻品种"明恢86"转基因后代中发现1个非T-DNA插入的叶斑突变体W1764。突变体在分蘖后期最先从基部叶叶尖处开始出现褐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斑点逐渐从叶尖扩展到整个叶片,同时从下到上叶片依次出现表型,至成熟时几乎遍布整个植株。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突变体W1764和粳稻品种02428杂交构建F2群体,用其中突变表型的136株个体进行基因定位,将W1764的突变位点初步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的分子标记NSSR1229和L05-78之间1.9cM内。初步鉴定为1个新的叶斑突变基因,暂命名为spl30(t)。
杨绍华刘华清王锋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