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8)

作品数:19 被引量:101H指数:7
相关作者:孙宝忠张丽余群力李海鹏周玉春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牦牛
  • 7篇牛肉
  • 4篇牦牛肉
  • 3篇食用品
  • 3篇食用品质
  • 3篇感官
  • 2篇新疆褐牛
  • 2篇宰后
  • 2篇肉品
  • 2篇肉品质
  • 2篇屠宰
  • 2篇嫩度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变化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 1篇电刺激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试验
  • 1篇营养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新疆畜牧科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喀什大学

作者

  • 11篇孙宝忠
  • 8篇张丽
  • 5篇李海鹏
  • 5篇王莉
  • 5篇余群力
  • 5篇周玉春
  • 4篇刘璇
  • 3篇闫向民
  • 3篇黄彩霞
  • 3篇刘菲
  • 3篇高媛
  • 2篇张金山
  • 2篇吴晓云
  • 2篇王欢
  • 2篇李冰
  • 2篇李天科
  • 2篇李红波
  • 2篇秦文
  • 2篇周振勇
  • 2篇张杨

传媒

  • 9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牛业科学
  • 1篇第八届中国牛...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褐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块品质差异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研究育肥新疆褐牛不同部位分割肉块品质的差异,实验选取了11头育肥新疆褐牛,对其肩肉、辣椒条等10个部位肉进行了营养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部位分割肉块间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蒸煮损失、剪切力、p H和肉色L*、b*值均存在差异;肩肉和臀肉的脂肪含量仅次于高档部位肉,但与高档部位肉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大黄瓜条和小黄瓜条外,其余部位肉剪切力均低于4.39kg。可见,育肥新疆褐牛的肉质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且总体较嫩,为今后各部位的加工利用和品质改进提供依据。
程婷婷张文洁王欢李娜刘璇李海鹏张佳程孙宝忠闫向民
关键词:新疆褐牛肉品质
环形泰勒虫suAT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1年
以环形泰勒虫兰州株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了suAT1的部分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MD20-T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的长度为1 377 bp,编码了45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环形泰勒虫参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5%,氨基酸同源性为97.13%,说明环形泰勒虫兰州株的suAT1与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同源性很高,进一步说明了suAT1基因存在很强的保守性。
蔺红玲张继瑜袁莉刚魏小娟李冰
关键词:环形泰勒虫
不同剔骨工艺对牛肉煎制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
2014年
为研究不同剔骨工艺对牛肉煎制食用品质的影响,以西门达尔牛的外脊为原料,测定冷剔骨(L)、热剔骨成熟(R)及热剔骨速冻(RS)工艺条件下的肉色泽,pH,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硬度,嫩度,质地剖面分析(TPA),感官评定。研究结果表明:RS组牛肉的剪切力值和硬度值较其他两组小,但持水力较差,并且煎制后的多汁性与另两种差异显著(p<0.05),食用品质差;R组牛肉的黏着性与另外两种工艺差异显著(p<0.05),与L组牛肉的剪切力值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判断,L组和R组牛肉较RS组牛肉更适宜作为煎制牛排原料。
刘菲张文洁雷元华沙坤李海鹏韩明山淑英张志胜孙宝忠
关键词:食用品质感官评定
快速检测与种公牛精液品质相关的FSHβ基因连锁突变方法的建立
2011年
通过PCR克隆测序方法和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分别对86例样本中FSHβ第三外显子(4 338T→C、4 341C→T、4 350G→A)3个位点的连锁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AA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AB型(P<0.05)。本试验建立的TaqMan-MGB探针快速检测与种公牛精液品质相关的FSHβ基因连锁突变的方法,为种公牛的早期选种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于汪洋许艳丽戴立胜袁宝高妍马腾壑姜昊熊秋宏邓琼赵锐锋张嘉保
关键词:TAQMAN-MGB探针
FASN基因与牦牛肌内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为研究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为材料,利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脂肪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FASN基因在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了其与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牦牛背最长肌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而饱和脂肪酸(SFA)显著低于黄牛(P<0.05)。牦牛背最长肌中FAS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牦牛FASN基因mRNA表达量只与牦牛C10: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黄牛脂肪酸组成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秦文吴晓云李天科阎萍
关键词:牦牛黄牛表达量脂肪酸
响应面法优化泡椒牦牛黄喉制作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对牦牛黄喉进行泡椒产品的开发,有利于牦牛副产物的增值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本实验以水煮时间、食用碱质量浓度、浸渍液中泡椒的比例和泡制时间4个反应因素,以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工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泡椒牦牛黄喉的制作工艺条件。经方差分析得知泡制时间和食用碱质量浓度的交互影响显著,泡椒比例和泡制时间对泡椒牦牛黄喉的交互影响极显著。结果表明,最优制作条件为水煮时间25min,食用碱质量浓度0.7g/100m L,泡椒比例21%,泡制时间53h。在此制作条件下得到泡椒牦牛黄喉色泽良好,口感细腻,脆嫩,泡椒香气浓郁,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分可达到36.19。验证实验泡椒牦牛黄喉感官评分为35.27,表明实验结果与软件优化结果相符。
包高良郭兆斌魏晋梅张丽王莉周玉春孙宝忠余群力
关键词:响应面感官评价
塞拉菌素口服与透皮给药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1
2011年
为阐明塞拉菌素的毒性,指导临床用药,对其原料药和制剂进行了口服和经皮2个途径给药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中小鼠和大鼠一次性口服不同剂量的塞拉菌素原料药和制剂,测定LD0和LD100,再根据简化寇氏法分组正式试验,测定LD50和95%可信限。结果测得小鼠口服塞拉菌素原料药的LD0、LD100、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4 g/kg、12.6 g/kg、8.72 g/kg和7.73~9.82 g/kg;大鼠口服塞拉菌素原料药的LD0、LD100、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1.6 g/kg、5 g/kg、2.51 g/kg和2.24~2.82 g/kg;小鼠口服塞拉菌素制剂的LD0、LD100、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4.2 g/kg、8.4 g/kg、7.71 g/kg和7.26~8.19 g/kg;大鼠口服塞拉菌素制剂的LD0、LD100、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3.4 g/kg、8.4 g/kg、6.62 g/kg和6.10~7.53 g/kg。由于LD50值均在501~150 00 mg/kg,故塞拉菌素原料及制剂判断为低毒或实际无毒物质。小鼠和大鼠分别透皮给予高剂量塞拉菌素制剂10 g/kg,未见毒副反应,表明临床用药是安全的。
汪芳周绪正李冰李金善李剑勇牛建荣魏小娟杨亚军张继瑜
关键词:原料药急性毒性LD50
风干牦牛肉加工过程中水分状态变化及质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为研究风干牦牛肉在加工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以及与组织结构和质构之间的相关性,该文选取甘肃甘南公牦牛半膜肌,在自然风干60 d中采集样本,采用直接干燥法分析风干牦牛肉含水率的变化,水分活度仪、低场核磁共振仪研究水分活度和水分状态,(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物性测试仪分析质构特性。结果显示,牦牛肉在风干加工60 d过程中,含水率降低了约60.27%,最终水分活度约达到0.308,降低了约66.73%。30 d时不易流动水峰积分面积降低了约98.12%,40 d后无峰出现,而结合水含量基本不变。随含水率的降低,肌原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直径以及肌间距离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约42.65%、67.15%和61.22%。硬度、内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0.05),其中咀嚼性增加了约1 229.16 g,弹性及回复力则显著降低(P<0.05)。不易流动水的变化与组织结构及质构各指标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表明牦牛肉在自然冷冻风干过程中不易流动水不断向外扩散蒸发,引起牦牛肉肌纤维收缩和聚集,导致其质构特性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传统风干牦牛肉加工过程中水分迁移机制以及产品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马纪兵张丽王妍崔文斌王惠惠余群力刘小波
关键词:水分牦牛肉自然风干水分状态
牦牛A-FABP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以牦牛的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的A-FABP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牦牛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A-FABP基因的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A-FABP基因的CDS区全长399 bp,编码132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以及无规卷曲组成,含有11个磷酸化位点。牦牛A-FABP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黄牛和水牛的同源性最高且都为97%,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也较高,说明在进化关系上A-FABP氨基酸序列较保守,此蛋白序列具Cytosolic fatty-acid binding家族蛋白功能结构域,无信号肽。
秦文阎萍裴杰吴晓云李天科
关键词:牦牛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肌纤维类型与肉嫩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阐述了肉的肌纤维与宰后嫩度形成之间的联系,发现由于肌肉宰后消耗能量、产生代谢产物与活体具有不一样的方式,而这个方式因肌纤维差异而存在不同之处,这就会影响到肌肉宰后能量与代谢水平的平衡,进而对肌肉宰后成熟产生调控作用,最终极有可能影响其嫩度的形成。
张丽孙宝忠谢鹏沙坤李海鹏王莉周玉春刘璇
关键词:肌纤维类型牛肉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