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作品数:1,338 被引量:6,339H指数:36
相关作者:卢家银杨小彦李婷婷聂静虹胡舒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32篇期刊文章
  • 8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4篇文化科学
  • 167篇经济管理
  • 142篇政治法律
  • 120篇艺术
  • 63篇社会学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建筑科学
  • 21篇历史地理
  • 19篇医药卫生
  • 13篇文学
  • 12篇哲学宗教
  • 8篇电子电信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语言文字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299篇媒体
  • 237篇新闻
  • 89篇媒介
  • 71篇互联
  • 69篇舆论
  • 69篇社会
  • 69篇互联网
  • 63篇文化
  • 62篇网络
  • 58篇新媒体
  • 52篇记者
  • 45篇公共
  • 43篇传媒
  • 39篇教育
  • 36篇艺术
  • 35篇新闻业
  • 34篇社交
  • 33篇媒体人
  • 30篇政治
  • 29篇新闻传播

机构

  • 1,221篇中山大学
  • 37篇北京外国语大...
  • 32篇复旦大学
  • 18篇香港城市大学
  • 16篇深圳大学
  • 16篇武汉大学
  • 12篇清华大学
  • 11篇暨南大学
  • 10篇上海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7篇西安外国语大...
  • 7篇中国传媒大学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广州美术学院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吉首大学

作者

  • 281篇张志安
  • 46篇杨小彦
  • 39篇张宁
  • 36篇李婷婷
  • 28篇刘虹岑
  • 28篇卢家银
  • 28篇钟智锦
  • 27篇周如南
  • 27篇聂静虹
  • 25篇廖宏勇
  • 25篇林景新
  • 24篇林功成
  • 24篇邓理峰
  • 22篇周懿瑾
  • 20篇展江
  • 20篇龚彦方
  • 19篇刘根勤
  • 19篇章震
  • 18篇何凌南
  • 18篇冯原

传媒

  • 73篇青年记者
  • 72篇新闻界
  • 65篇新闻与写作
  • 56篇新闻记者
  • 46篇现代传播(中...
  • 31篇国际新闻界
  • 25篇新闻大学
  • 21篇国际公关
  • 19篇传媒
  • 19篇文艺研究
  • 18篇南方传媒研究
  • 18篇第十二届新世...
  • 16篇新闻战线
  • 15篇东南传播
  • 12篇当代传播
  • 12篇美术研究
  • 12篇对外传播
  • 10篇传媒评论
  • 9篇美术观察
  • 9篇学术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46篇2022
  • 83篇2021
  • 91篇2020
  • 77篇2019
  • 116篇2018
  • 114篇2017
  • 101篇2016
  • 92篇2015
  • 91篇2014
  • 87篇2013
  • 101篇2012
  • 51篇2011
  • 52篇2010
  • 41篇2009
  • 28篇2008
  • 22篇2007
  • 11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1,3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舆论的动力中介:政治效能对青年政治表达的影响——基于中国大陆1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政治效能在舆论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回顾政治效能对公民政治表达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境内的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N=2188),系统分析了内部政治效能和外部政治效能对中国青年政治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政治效能不仅对青年的线上、线下政治表达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且中介了传媒与网络新闻使用对青年线上、线下政治表达的影响;外部政治效能既对线上和线下政治表达有直接促进作用,又中介了传统媒体新闻使用对青年线上和线下政治表达的正面影响,还中介了网络新闻使用对青年线上和线下政治表达的正向作用。同时,研究还发现,媒介新闻使用对青年的内部和外部政治效能感正负效应兼具。
卢家银
关键词:公共舆论政治表达
新闻算法研究:议题综述与本土化展望被引量:13
2017年
本文以国内外新闻业与算法机制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为材料,围绕不同机构为何采纳算法、算法如何重塑新闻生产和新闻分发环节、如何规制和防范新闻算法带来的问题等主要议题,梳理新闻算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主要观点。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新闻算法的研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一方面要立足本土化语境以及新新闻生态系统的行业现状,聚焦新闻算法的宏观逻辑、中观业态和微观实践等不同维度问题;另一方面亟需采用个案研究、民族志、机器学习等研究方法深入考察采纳新闻算法的相关机构及其现实实践,适时引入多学科理论概念、视角、路径推进该领域的知识生产。
章震周嘉琳
关键词:新闻业新闻生产
意蕴·赋意·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被引量:8
2021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铸牢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对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在现实性上,与民族精神相系的时代精神、与“三个离不开”相连的时代指向、与“身份意识—凝聚意识—利益意识”相链接的时代要义,构成了铸牢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时代意蕴;“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语境、“政治—国家”认同的价值引领、“政党—道路”认同的价值归旨,以“对意义、团结和集体行动寻求”的群体表达,构成了铸牢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赋意;把握教育活动的传授之“道”、以文化认同为主线、坚持教育类型的协同发力、将“三个融入”贯通教育过程、注重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行动传播,构成了铸牢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举措。
詹小美张梦媛
关键词:教育实践
声誉危机自救术
2009年
在这个透明化的时代,声誉危机已成为企业爆发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否认-自责-控制-补救-重构。
林景新
关键词:自救管理危机企业
“聚焦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实践教学创新与师资保障
2021年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全面调整。“聚焦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将现有各细分专业整合成统一的“新闻传播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紧扣国家核心需求,聚焦于学生政治素养提升与优质内容生产能力训练,有效支撑本科生下阶段的发展。其中,需要对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保障这两个关键点有系统性思考和根本性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现实之需。
陶建杰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网络游戏玩家的基本特征及游戏中的社会化行为被引量:14
2011年
本研究对467名网络游戏玩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了玩家在年龄、性别比例、互联网使用习惯、游戏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并比较了中西玩家在这些方面的异同。本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玩家在游戏中都有社会化行为,表现为基于公会和团队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是玩家在虚拟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也给玩家带来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社交生活和集体生活。游戏中的社会化行为是测量玩游戏这一特殊的媒介消费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玩家喜爱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重要原因。
钟智锦
关键词:网络游戏社会化公会团队
互联网平台数字劳动的合法性话语建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建构性话语分析法,以"996工作制"、"美团外卖骑手"和新型灵活用工实践为例,考察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建构新型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话语。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制度和资源为两大核心诉求,根据情境和议题、风险的不同会采取三种应对策略:抗拒与回避,实现组织内劳动的去剥削化;默从与妥协,达成组织对经营环境的适应和协商;控制与再造,以"零工"和"灵活劳动"话语试图对平台劳动价值重构。文章指出,针对平台数字劳动的研究需要保持价值追问的批判性立场,也需要强化立足现实社会的在地性把握。互联网监管部门不仅要妥善处理新的劳动关系和媒介文化对传统劳动问题的转移与遮蔽,还要对新业态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
张志安刘黎明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
弥散的视觉性——论设计思维的视觉转向被引量:1
2018年
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与价值的视觉叙事方式,正悄然渗透并改变我们的生活。设计的"看",往往呈现于一整套视觉性的认知制度甚至是价值秩序,用于构建从主体认知到社会控制一系列的文化规制与运作准则。这就是"类型"——一个设计思维视觉性的实践和生产系统的内涵实质。在消费逻辑和技术幻象中,各种各样的"物"通过名曰"设计"的活动参照着"用户"被制造出来。设计由造"物"行为转为造"像"行为,而"用户"这一设计活动的核心概念逐渐失去了其主体性,在光影迷离的媒介镜像中成为一种类似于"先验图式"的虚物。如何迎接真实世界造物信仰的回归,如何真切认识设计范畴中的物品、过程、服务和系统,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直面的话题。
廖宏勇
关键词:设计思维视觉转向视觉性弥散价值秩序叙事方式
早茶民俗的嬗变与广府文化的传承被引量:8
2009年
随着30年来改革开放,"早茶"的广府民俗古风在传承中的嬗变,不仅传承与彰显着广府的地域特色和广府人的地域心理,更增添现代商业色彩和都市人文意蕴,展示了城市人格和标榜出城市文化形象这样的核心文化价值。本文以广府人"早茶民俗"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广府人作为个体通过"叹早茶"而参与至公共领域这一方式进行探讨与思考,研究早茶民俗的嬗变与广府文化的传承。
王思维
关键词:早茶文化传承
纪念廖为建公共关系学术生涯
2013年
廖为建教授的学术生涯可以大致分为“旧行政”“大政务”和“新传设”3个阶段,分别对应他在中山大学不同时期所属的学院。这3个时期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的政治与行政管理系时期、
张宁
关键词:学术生涯公共关系
共1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