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作品数:469 被引量:6,300H指数:41
相关作者:孙玮孙藜潘霁詹佳如顾铮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5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9篇文化科学
  • 27篇经济管理
  • 21篇政治法律
  • 20篇艺术
  • 15篇社会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历史地理
  • 5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0篇新闻
  • 91篇媒介
  • 65篇媒体
  • 28篇社会
  • 28篇城市
  • 23篇传播学
  • 21篇大众
  • 21篇新媒体
  • 21篇新闻业
  • 18篇主义
  • 15篇新闻学
  • 15篇叙事
  • 15篇公共
  • 14篇新闻生产
  • 14篇网络
  • 12篇舆论
  • 12篇互联网
  • 11篇电视
  • 11篇互联
  • 10篇修辞

机构

  • 410篇复旦大学
  • 40篇暨南大学
  • 23篇中山大学
  • 22篇武汉大学
  • 16篇浙江大学
  • 1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0篇南京大学
  • 8篇上海社会科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同济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4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国传媒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4篇张志安
  • 38篇刘涛
  • 34篇孙玮
  • 30篇黄旦
  • 27篇陆晔
  • 26篇周葆华
  • 17篇谢静
  • 15篇白红义
  • 14篇张国良
  • 12篇张骏德
  • 11篇沈国麟
  • 10篇朱春阳
  • 10篇周海晏
  • 10篇潘霁
  • 9篇孟建
  • 8篇潘霁
  • 7篇顾铮
  • 5篇殷晓蓉
  • 5篇李梦颖
  • 5篇郑雯

传媒

  • 75篇新闻记者
  • 26篇国际新闻界
  • 25篇新闻与写作
  • 21篇教育传媒研究
  • 19篇现代传播(中...
  • 16篇探索与争鸣
  • 16篇新闻界
  • 14篇青年记者
  • 12篇南京社会科学
  • 12篇新闻大学
  • 11篇现代出版
  • 9篇当代传播
  • 7篇对外传播
  • 6篇新闻传播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5篇学术月刊
  • 5篇新闻前哨
  • 5篇新闻实践
  • 5篇全球传媒学刊
  • 4篇新闻战线

年份

  • 26篇2024
  • 33篇2023
  • 45篇2022
  • 41篇2021
  • 33篇2020
  • 34篇2019
  • 19篇2018
  • 22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2篇2012
  • 20篇2011
  • 23篇2010
  • 14篇2009
  • 1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4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灵晕”即“启迪”:从原初性关系看媒介革命——本雅明媒介视域再阐释被引量:4
2021年
从讲故事到新闻信息,从绘画到摄影电影,从拱廊街到百货公司,在本雅明看来意味着整个人类感知与实践关系的革命性转变。其核心是蕴含着人与世界互惠关系的"灵晕"的消逝。依凭于神学传统下的模仿论语言观和历史哲学,本雅明的媒介视域寻视感知与交流方式的原初性存在,由此揭示媒介革命下的"传统崩析"与"人类更新"。这一视域特别瞩目于新媒介与集体经验中记忆方式的重组,既批判性呈现了现代经验空洞化、抽象化以及被操弄化的媒介机制,亦开放性地以"建筑"为隐喻,从潜意识与理性两种感知、记忆模式关系的角度,预示新媒介所生成的新公共文化实践。在"灵晕"于没落中转换"新生"的期备之中,这一媒介视域展示着回应数字媒介时代感知与交流方式演化的丰富启迪。
孙藜
关键词:本雅明媒介革命
传统媒体报道中的网络:特征、议题与形象——以《南方都市报》“网眼”版内容分析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系统的内容分析(N=702),以《南方都市报》"网眼"版为例,分析传统媒体吸纳网络内容的基本特征、主要议题与网络形象。研究发现:"网眼"吸纳网络内容的主要模式是将之作为新闻线索来源展开对"网络事件"的报道;网络明显拓宽了报道的空间结构;"网眼"借助网民关注度作为新闻选择的依据,但专业标准占据更大角色;其呈现的题材集中在网络、政治、民生和法制,体现出关注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偏好和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这些特征既与当下中国互联网的内在生态有关,也折射出媒体基于自身定位、取向和风格的能动性选择过程。
周葆华肖淼
关键词:网络报网互动南方都市报网眼
从反映真实到象征架构:网络环境的信息可信度评估被引量:2
2018年
网络空间共同在场的符号与符号间的横向关系,不仅是符号与所指物质"真实"间的纵向对应"架构"了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原生于特定网络文化积淀的信源符号间会构成稳定且反复出现的象征结构——由技术中介化的象征结构形成了交往发生的"媒介框架"。信息的可信度随其所处象征结构不同而变化。框架理论的视角修正了现有网络信息可信度研究中对传播内容、媒介和信源的三分法,突出了作为技术文化环境的象征结构如何塑造信源符号对可信度评估的效果,并依据象征结构与文化积淀的关联为媒介使用变量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更具理论性的解释。
潘霁
关键词:社交媒体
网络圈子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吗?——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在互联网技术及其时间逻辑的影响下,社会交往的便捷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同时,社会关系的流动性也在增强,保持连接成为当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通过考察网络圈子参与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来讨论保持连接这一集体性的媒介习惯所具有的意涵。本文发现,网络圈子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其影响在不同人群之间有所差异,并突出地表现在由工作单位的"体制"属性分隔的群体之间。尽管本研究囿于数据限制,未能对此提供解释,但认为有必要对这一结果保持敏感。本文进一步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关注人们的日常媒介习惯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意义。媒介习惯是高度语境化的,即便是一种普通的媒介习惯,在不同的关系语境和场域中,也会具有多样的肌理和意义;媒介习惯具有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功能;媒介习惯之于特定群体的意义,需要放在他们的社会位置和生活境况中予以考察。
夏倩芳仲野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
论数字技术的出版风暴--一种技术哲学的视域被引量:9
2022年
在斯蒂格勒所述数字技术开启的个体化背景中,出版可被视为人类记忆的一种强大义肢。数字出版通过对人类记忆的重新配置和调节,重启了语言的“对话性”以实施个体化的新进程。文本的个体化,体现为新媒体支撑的“数据库—可导航空间”成为数字文本的主导方式,从而催生了用户的多重生产性,知识生成过程中个体的自主性得以体现;感性的个体化,体现为个体借由多种形式的感官媒介,将知识生成化为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实践,建立了以感性经验为中心的自我感知,重现了知识生成的“对话性”。当前数字技术掀起的出版风暴,正在席卷全人类。
孙玮
关键词:数字出版个体化技术哲学
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地图:主要领域、核心概念与知识基础被引量:17
2021年
基于2000-2020年SSCI传播学期刊论文,运用耦合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共引分析等计算方法,对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地图进行绘制分析。研究发现,过去20年的智能传播研究主要包括算法与权力、人工智能与信息消费、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智能机器人与人机传播、智能技术的社会性、人工智能与广告、以及智能技术接受与回避等大领域;智能传播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算法与社交媒体、个性化新闻、人工智能与社会三个主要聚类在内的八大概念群;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基础包括算法与平台、信息个人化、算法与新闻业、互动型机器人、人类对机器的认知与交互、说服与商业传播、辅助型机器人七大文献来源。
周葆华苗榕
关键词:网络分析
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2003年
张骏德
关键词: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心理学传播心理学
“平台逻辑”:一个理解平台—新闻业关系的敏感性概念被引量:30
2022年
数字平台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平台社会的形成,平台已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渗透在各个社会领域,新闻业不过是它们涉足的其中一个领域。平台携技术与资本的优势,成为新闻场域中非常重要的新入场者,使得平台与新闻业的关系成为新闻学研究讨论平台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尝试提出"平台逻辑"作为理解二者动态关系的敏感性概念,它在媒体逻辑和社交媒体逻辑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强化,具有技术、市场和关系三个关键特征,未来仍需对平台逻辑的内涵、形成与实践进行深入讨论,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解释潜力的理论概念。
白红义
关键词:新闻学研究
破域:数字时代的媒介论
2024年
人类凭借媒介技术不断实现肉身主体的外化,是文明演进的持续性过程。当前急速崛起的软件代码技术打通了人与机器,创造了人-机合-的新型主体,以及人-机互嵌的社会系统,从而引发人类文明的更新。旨在超越中介化理论的破域一元媒介论认为,媒介即破域,媒介经由打通有机物人类肉身与无机物机器的两元区隔,将人与环境(自然物、人造物)构造为连接、转换、生成的动态整体系统,媒介性就是这个一体化系统的抽象运作机制及过程。当前人工智能媒介实施的人类主体性破域,正引发人类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亟待学术界关注。
孙玮
关键词:数字技术
媒介再思:报刊史研究的新路向被引量:24
2018年
已有的中国报刊史研究,继承的是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所蕴含的媒介观,即以工具论为前提,以报刊性质为尺度,以报刊内容为重点,从中显示报刊对于社会的作用以及社会对之的影响。这样的一种媒介观,不仅与当前的传播实践相牴牾,而且也严重束缚了研究的想象力。文章将麦克卢汉等的论点与戈公振的做比照,并结合最近的一些研究,力图从媒介理论的角度,为改变现有报刊史研究状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文章提出,报刊史研究者要敞开眼界,吸取不同学科的理论养料,改变考察媒介的思维和视野,同时转变观念,跳出已有的研究范式,从再思媒介切入,以辟出一条中国报刊史研究的新路。
黄旦
关键词:媒介报刊史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