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暨眼科医院

作品数:19 被引量:190H指数:8
相关作者:高华王富华闫晓然董晓光王瑶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角膜
  • 7篇角膜移植
  • 4篇排斥
  • 3篇视网膜
  • 3篇术前
  • 3篇内障
  • 3篇排斥反应
  • 3篇网膜
  • 3篇免疫排斥
  • 3篇白内障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增殖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术后
  • 2篇细胞
  • 2篇晶状体
  • 2篇角膜移植术
  • 2篇巩膜

机构

  • 19篇山东省眼科研...

作者

  • 10篇谢立信
  • 9篇史伟云
  • 4篇李绍伟
  • 3篇王富华
  • 3篇高华
  • 2篇王瑶
  • 2篇晋秀明
  • 2篇董晓光
  • 2篇王伟
  • 2篇衣玲
  • 2篇赵靖
  • 2篇闫晓然
  • 1篇孙士营
  • 1篇原公强
  • 1篇翟华蕾
  • 1篇董晓光
  • 1篇牛晓光
  • 1篇王旭
  • 1篇曾庆延
  • 1篇应良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国外医学(眼...
  • 2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国外医学(分...

年份

  • 3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KP术后急性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规律
2002年
回顾性总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后急性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规律。方法 :对我院 6年来实施的PK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发生过急性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 2 5 6例病例 ,详细总结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次数 ,以及发生的原因、预后等。结果 :76 5 3 % ( 196 /2 5 6 )的首次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 1年内 ,19 14 % ( 4 9/2 5 6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只有 11例发生在 2年以后。二次排斥距首次排斥的时间 1~ 16 5个月 ,平均 4 8个月。真菌性角膜炎病例的排斥发生时间相对较提前 ,73 8% ( 6 2 /84)集中在术后 8个月内。其中全角膜移植者多发生在术后 2周内。HSK病例在术后 6~ 9个月份和 13~ 17个月各有一个高峰。细菌性角膜溃疡病例发生的较分散 ,但是主要集中在 3~ 11个月之间。结论 :掌握这些规律对临床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绍伟史伟云晋秀明刘艳霞谢立信
关键词:角膜移植免疫排斥
器官培养法保存人角膜被引量:4
2001年
器官培养是欧洲眼库保存角膜的主要方法 ,它可以保存角膜活性达数周 ,并且可以降低感染率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本文就器官培养保存角膜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及保存角膜的生理。
赵靖
关键词:角膜移植保存角膜
带巩膜的全角膜移植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感染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报告带巩膜环全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99 6~2 0 0 1 9在我院因真菌性角膜炎接受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治疗的 8例患者进行随访 ,其中 ,男 5例 ,女 3例 ,随访 3月~ 3年 ,平均 11 6月。对该术式的适应症、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 ,保存了眼球。最后一次随访植片透明 7例 ,视力 :0 1~0 3有 4例 ;0 3~ 0 5有 2例 ;1 0有 1例。术后并发症有 :1周内前房出血 5例 ,1~ 2周内均自行吸收 ;2周内前房消失 3例 ,2~ 3周后自行恢复正常 ;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 5例 ,但无因排斥导致植片失代偿 ;并发性白内障 3例。结论 对严重的全角膜真菌感染行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术是保存眼球、获得有用视力的有效方法。
李绍伟谢立信史伟云王瑶晋秀明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术前诊断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等因素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棘阿米巴角膜炎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 1996~ 2 0 0 2年诊治的 18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术前确诊 12例 ,误诊 6例 ,角膜感染直径均大于 7mm。治疗过程中 18例患者均因病情加重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术后依据术前诊断 ,确诊者继续给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 ,而误诊者继续术前的抗病毒、真菌及细菌治疗。 7例患者 (确诊 2例 ,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 3例 ,细菌性角膜炎 2例 )在术后早期接受全身和局部的糖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对诊断的准确性和术后早期持续使用 (>7d)糖皮质激素两个因素与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 ,计算其比数比。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 10个月 ,13例 (72 % )患者未见复发 ,其中术前确诊 11例 ,误诊 2例 ;5例 (2 8% )患者术后复发。 7例患者术后接受了持续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中 4例复发。计算误诊和术后早期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两种影响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的比数比分别为 2 2 (P =0 0 2 1)和 13(P =0 0 4 7)。结论 PKP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方法。术前明确诊断、围手术期抗阿米巴治疗及早期避免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棘阿米巴角膜炎术后的复发率。 (中华眼科杂志 ,2
史伟云高华李绍伟王富华谢立信
关键词:棘阿米巴角膜炎术前糖皮质激素确诊误诊
HIS中双机热备份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
2004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兴建网络环境、传播数据信息的热潮 ,而且随着计算机存储信息量的不断增长 ,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备份以及灾难恢复就成为引人关注的话题。
衣玲
关键词:HIS双机热备份系统安全性高可用性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动态变化,及对角膜植片透明性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行PKP术并有完整记录的患者648例(648只眼),男444例(444只眼)、女204例(204只眼)进行随访,统计术后05、1、3、6、9、12、18、24、36、48个月等10个不同时间内皮型免疫排斥的发生率,以及植片混浊的发生率,比较两者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制成动态变化曲线,并对术前的病因与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植片混浊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回归分析,P<001);术后3年,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有一定比例。术前不同病因及炎性背景的眼病,因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而影响植片透明性。结论PKP术后,植片的透明性主要受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二者密切相关;各种角膜疾病因炎性反应不同,其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不同,重视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对维持术后角膜植片的透明性,保证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45149)
史伟云王旭谢立信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排斥反应免疫耐受
反义c-myc基因转染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c-myc基因(Ad-AS-myc)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系B3(HLE-B3)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将Ad-AS-myc转染HLE-B3,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生长曲线法、噻唑蓝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改变;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变化、分析细胞周期改变(DNA倍体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myc mRNA及其蛋白产物表达的变化. 结果 Ad-AS-myc成功转染后,HLE-B3逐渐变圆、脱壁.转染后24~96 h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细胞比例(转染48 h为18.33%,转染96 h为26.93%)明显升高,与相应对照组(48 h为3.19%,96 h为1.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出现G1期阻滞现象,表现为G1期细胞比例[转染48 h为(60.50±7.59)%,转染96 h为(81.90±8.60)%]增加和S期细胞比例[转染48 h为(28.40±3.38)%,转染96 h为(16.75±8.97)%]下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c-myc mRNA及其蛋白产物水平特异性下调. 结论 Ad-AS-myc可成功转染HLE-B3,并特异性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诱发细胞G1期阻滞,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61-165)
孙洁谢立信王瑶刘廷
关键词:反义C-MYC基因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RT-PCR法白内障
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变化被引量:51
2005年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构成和对药物敏感情况的变化。方法对1733例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1.6%(894/1733),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81.4%)和革兰阴性杆菌(12.9%)构成。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54.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3%)为主,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3%左右。这些结膜囊常见细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比较稳定;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这些细菌对常用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对目前不常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呈现下降的趋势。
孙士营翟华蕾谢立信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结膜囊细菌培养药敏实验术前
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 ,硅油填充期间发生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 2 8眼硅油填充期间发生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 ,对不同眼底表现分别采取巩膜外顶压联合眼外激光封孔 ,硅油取出、剥膜、再次眼内填充 ,硅油下视网膜剪开等术式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 8眼有 2 5眼解剖复位 ,3眼复位后再脱离 ,成功率为 89 3%。其中一次手术成功率 78 6 %。结论 :术后增殖膜形成牵引是硅油填充期间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 ,对不同类型的视网膜再脱离 。
闫晓然王伟董晓光
关键词:硅油填充视网膜再脱离
散光环指导角膜移植术后选择性拆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介绍利用散光环指导角膜移植术后选择性拆线矫正散光的简易方法 ,探讨拆线时间、术前病因等对拆线后散光变化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病例选择 :不同病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7~ 15个月 3 5例 40只眼。拆线方法 :以电脑验光仪散光环的最大经线为直径画圆 (理想散光环 ) ,拆除散光环离理想散光环最远处对应的缝线。比较拆线前后视力、散光和不同因素对散光变化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4个月。拆线前后平均裸眼和矫正视力分别提高 2 9和 3 3行。拆线前后平均散光分别为 7 3 6D和 4 3 5D (t =4 93 ,P =0 0 0 0 ) ,平均每拆线一根散光减少 1 5 1D ;术后 7~ 9、 10~ 12、 13~ 15个月拆线后平均散光变化分别为 4 88D、 2 16D、 2 15D ,7~ 9个月组同另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F =13 72 ,P =0 0 0 0 ) ;圆锥角膜、感染性角膜炎、角膜变性三组拆线前后角膜散光变化分别为 2 5 5D、 1 68D、 1 82D ,圆锥角膜组同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F =4 19,P =0 0 3 0 )。结论 散光环是指导角膜移植术后选择性拆线矫正散光的有效方法 ,拆线时间、术前病因等对拆线后散光变化有影响。
高华王富华李岚陈敏史伟云
关键词:拆线时间散光术后角膜移植术术前圆锥角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