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作品数:629 被引量:1,728H指数:17
相关作者:苗凤君王文义樊银亭刘卫光裴斐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41篇期刊文章
  • 7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4篇文化科学
  • 30篇电子电信
  • 18篇经济管理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机械工程
  • 7篇建筑科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理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社会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12篇网络
  • 76篇教学
  • 47篇课程
  • 47篇计算机
  • 35篇图像
  • 27篇网络安全
  • 24篇数据库
  • 21篇程序设计
  • 20篇传感
  • 19篇无线传感
  • 19篇教学改革
  • 18篇感器
  • 18篇传感器
  • 17篇无线传感器
  • 17篇高校
  • 15篇无线传感器网
  • 15篇无线传感器网...
  • 13篇远程
  • 13篇入侵
  • 11篇入侵检测

机构

  • 617篇中原工学院
  • 33篇郑州大学
  • 14篇河南工业大学
  • 13篇湖北第二师范...
  • 10篇北京化工大学
  • 8篇国防科学技术...
  • 8篇中国科学院软...
  • 7篇西安电子科技...
  • 7篇河南电力职工...
  • 6篇武汉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6篇河南省公安厅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安工程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4篇嘉兴学院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4篇河南教育学院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1篇郑秋生
  • 33篇夏敏捷
  • 27篇王文义
  • 25篇夏冰
  • 23篇裴斐
  • 23篇张书钦
  • 22篇吴志刚
  • 21篇刘凤华
  • 20篇潘磊
  • 19篇李志民
  • 19篇赵一丁
  • 19篇杨关
  • 18篇苗凤君
  • 18篇刘小明
  • 18篇杜俊俐
  • 17篇金秋
  • 17篇孙飞显
  • 17篇孔梦荣
  • 16篇董智勇
  • 15篇王海龙

传媒

  • 69篇中原工学院学...
  • 27篇计算机工程与...
  • 27篇计算机教育
  • 17篇计算机科学
  • 15篇计算机应用研...
  • 15篇计算机工程与...
  • 13篇微电子学与计...
  • 12篇河南工程学院...
  • 10篇计算机应用
  • 9篇郑州大学学报...
  • 9篇河南教育(高...
  • 8篇计算机应用与...
  • 8篇计算机仿真
  • 8篇福建电脑
  • 8篇计算机技术与...
  • 7篇郑州纺织工学...
  • 7篇计算机工程与...
  • 7篇计算机工程
  • 6篇数字技术与应...
  • 5篇电脑编程技巧...

年份

  • 17篇2023
  • 13篇2022
  • 26篇2021
  • 28篇2020
  • 19篇2019
  • 22篇2018
  • 17篇2017
  • 14篇2016
  • 22篇2015
  • 35篇2014
  • 24篇2013
  • 37篇2012
  • 45篇2011
  • 58篇2010
  • 37篇2009
  • 50篇2008
  • 22篇2007
  • 23篇2006
  • 21篇2005
  • 50篇2004
6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实用的P2P文件共享系统访问控制框架被引量:6
2006年
由于P2P环境自身的分布性与匿名性等,传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无法为P2P共享文件系统提供高效、安全的访问控制服务.为此,基于信任推荐机制与公平参与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访问控制框架.这一框架能够在不改变P2P环境本身特性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文件访问控制服务.
何伟薛素静孔梦荣
关键词:对等网络文件共享系统访问控制
“双万计划”背景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研究与实践——以中原工学院Linux系统应用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介绍了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背景下,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Linux系统应用的建设与实践过程,指出了课程建设的意义、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详述了实施方案与可行性,展示了课程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并提出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或需要完善的地方,以期为其他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盛剑会王佩雪张茜
受危险理论启发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
免疫学中的危险理论改变了传统免疫学说中自我/非我识别的思维方式。针对基于传统免疫学原理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法难以区分自体/非自体的不足,受危险理论启发,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概述了危险理论的基本原理,给出了...
孙飞显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融合多种情感资源的微博情感分类研究
为了通过融合多种情感资源库中的词汇情感特征采提高微博情感分类精度,提出了一种词汇情感确定性度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将在多种情感词汇上获取的情感特征融合为词汇的综合情感特征,然后采用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实现微博观点句识别...
顾益军刘小明
关键词:情感分类
文献传递
扩展的Chan-Vese模型在噪声图像分割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带噪声图像分割结果不理想的现象,提出一种对带不同类型噪声的图像都能进行有效分割的变分模型。首先扩展了Chan-Vese(CV)模型的能量泛函,然后在数值求解过程中,引入一个辅助变量与水平集方法相结合,采用高效和无条件稳定的MOS算法,提高精度和计算效率。对带一定强度噪声的图像进行地分割实验,并与CV变分模型的分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新变分模型较好地克服了噪声干扰的影响,对带噪图像的分割是有效的,迭代次数少,速度快且提高了目标分割的准确性。
罗志宏冯国灿杨关
关键词:带噪图像图像分割
基于对抗学习和知识蒸馏的神经网络压缩算法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模型难以在嵌入式设备进行部署和实时性能差的问题,深入研究了现有的模型压缩和加速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蒸馏和对抗学习的神经网络压缩算法。算法框架由三部分组成,预训练的大规模教师网络、轻量级的学生网络和辅助对抗学习的判别器。改进传统的知识蒸馏损失,增加指示函数,使学生网络只学习教师网络正确识别的分类概率;鉴于中间层特征图具有丰富的高维特征,引入对抗学习策略中的判别器,鉴别学生网络与教师网络在特征图层面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网络的泛化能力,使其能够应用于不同的机器视觉任务,在训练的后半部分教师网络和学生网络相互学习,交替更新,使学生网络能够探索自己的最优解空间。分别在CASIA WEBFACE和CelebA两个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知识蒸馏得到的小尺寸学生网络相较全监督训练的教师网络,识别准确率仅下降了1.5%左右。同时将本研究所提方法与面向特征图知识蒸馏算法和基于对抗学习训练的模型压缩算法进行对比,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人脸识别准确率。
刘金金刘金金李清宝
关键词:人脸识别
支持混合负载的网格资源管理框架
2010年
多年来,网格资源管理技术的研究只是关注单一应用负载的性能提高,忽略了资源的可扩展服务能力,制约了网格系统从科学计算领域向更广应用领域的推广。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混合负载的网格资源管理框架,所提的策略约束资源分配方法通过将多种"负载—资源"的共享关系抽象成消费者共享策略树,使资源的获取能够同时满足批处理、SOA服务等多种类型混合负载的性能要求,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用户效益。
刘扬韩恺樊建平
关键词:资源管理网格
对高校教工住宅售后实施物业管理的思考被引量:1
2002年
对在深化高校后勤改革中 ,教工住宅售后实施物业管理的必要性及实施物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搞好物业管理的一些措施 .
张锦歌夏敏捷
关键词:高校住宅物业管理
混合云中的一个高效协调器被引量:3
2015年
云计算提供了4种部署模型: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通常,一个私有云中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云用户不得不从公有云租用资源。这意味着云用户将会产生额外的费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混合云来部署它们的应用。在混合云中,为了实现用户的利益最大化,必须满足使用资源的费用最小化和用户的QoS,为此为混合云用户提供了一个既能最小化资源费用又能保证满足QoS的资源分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低操作成本的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QoS。
王宗江郑秋生曹健
关键词:云计算混合云资源分配服务质量调度
未知环境中基于视觉显著区域的拓扑定位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导航问题,提出并实现一个新的基于视觉显著区域的拓扑定位系统。首先采用中心—周围差方法在多尺度图像空间中计算颜色及纹理对比,根据检测出的显著线索构造适宜尺寸的显著区域。然后将这些场景中的视觉显著区域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组织成为拓扑图中的一个顶点,从而将定位问题转化为隐马尔科夫模型(HMM)的估值问题。该系统支持机器人在线建立环境的拓扑模型,同时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发生尺度、2维旋转、视角等变化时稳定地检测出显著视觉区域,场景识别率较高。实验证明该定位系统有能力保证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安全导航。
王璐李玉玲蔡自兴
关键词:隐马尔科夫模型移动机器人
共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