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作品数:224 被引量:632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赞英王岚朱静然刘兴国胡金秀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理工大学理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发展规划处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5篇文化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军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0篇教育
  • 48篇高校
  • 28篇高等教育
  • 17篇大学制度
  • 17篇学制
  • 16篇文化
  • 16篇现代大学制度
  • 14篇德育
  • 12篇学术
  • 11篇哲学
  • 11篇教学
  • 11篇本科
  • 9篇大学生
  • 8篇院校
  • 8篇政治
  • 7篇地方高校
  • 6篇道德
  • 6篇京津
  • 5篇大学德育
  • 5篇哲学视域

机构

  • 194篇河北科技大学
  • 6篇石家庄铁道大...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河北环境工程...
  • 3篇河北理工大学
  • 2篇河北艺术职业...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四川民族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 2篇河北管理干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河北金融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河北软件职业...

作者

  • 40篇刘赞英
  • 27篇朱静然
  • 25篇王岚
  • 24篇刘兴国
  • 15篇郑浩
  • 15篇王丛漫
  • 12篇程悦
  • 11篇张瑜
  • 6篇薛晓萍
  • 5篇杨杰
  • 5篇宋景华
  • 5篇袁晓萍
  • 5篇康圆圆
  • 5篇胡晓颖
  • 4篇赵宗更
  • 4篇张凤
  • 4篇李亚琳
  • 4篇王慧蕾
  • 4篇鲍春红
  • 4篇李文文

传媒

  • 35篇河北企业
  • 25篇河北科技大学...
  • 8篇河北师范大学...
  • 6篇长春工业大学...
  • 5篇江苏高教
  • 5篇新校园(上旬...
  • 4篇教育与职业
  • 4篇化工高等教育
  • 4篇石家庄职业技...
  • 4篇大学教育科学
  • 4篇2012年高...
  • 3篇中国成人教育
  • 3篇高等教育研究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理论观察
  • 2篇教学研究
  • 2篇职教论坛
  • 2篇黑龙江高教研...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河北大学成人...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4篇2017
  • 31篇2016
  • 23篇2015
  • 10篇2014
  • 20篇2013
  • 20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2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地方高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面临人才引进困难、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因此,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学科建设基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发展特色学科、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增加经费投入、改革管理体制等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
王岚王皓张凤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地方高校学科团队的联合创建被引量:2
2015年
地方高校学科团队处于弱势,其重要成因是合作文化的缺失。学术共同体具有动态融合和共生共荣两大特征,它对地方高校学科团队建设的启示是联合重点创重点,努力形成结构优势。基于此,文章从把握业界需求,为学科团队融入共同的社会环境;营造合作文化,为学科团队创设共同的文化环境;凝练学科特色,为学科团队构筑共同的语言环境;建设研发平台,为学科团队搭建共同的工作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学科团队的创建策略。
朱静然王平
关键词:合作文化学术共同体
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大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是其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发挥的基础。地方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大学精神日渐式微、"利益自发"倾向明显、地方文化认同感弱化等困境。地方高校应崇尚学术自由,通过价值重建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和文化服务职能...
王岚朱静然张凤
关键词:地方高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
文献传递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2012年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是在交往德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大学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高校应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环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通过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情境、"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交往情境以及"互动合作"的主题活动情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创设情境模式。并通过讨论教育法、生活交流教育法、熏陶感染教育法以及生活实践互动法等方法推进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从而实现大学交往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
胡金秀焦立辉
近二十年国内外产教融合研究特征与趋势被引量:15
2023年
文章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2篇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437篇有关产教融合核心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近二十年来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的总体态势、核心作者、知识基础、研究演进、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关于产教融合研究的核心议题集中在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产业学院等方面,而国外研究较多关注产教融合的实践应用,国内产教融合的前沿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双高计划等,而国外研究的前沿是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等。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我国学者应坚持对外开放合作态度,加大量化研究的使用,加大应用研究投入力度,持续关注国内外产教融合新动态,为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李晓华程西慧
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逻辑:内生与外延相平衡被引量:3
2015年
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是大学制度肇始与形成之本,是永葆大学基业长青的灵魂与根基,是大学内生的制度逻辑。实践证明,大学所追求的学术目标和国家长远利益相一致时,大学实现其最终目标后,它同时也实现了国家的目标,从更高角度看这是大学外延的制度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既需要坚守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传统,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又需要通过大学章程与法律建设妥善处理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才是内外兼修神行兼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刘赞英李亚琳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历史演进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划分及发展重心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在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阈下,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演进过程划分为孕育准备、形成发展、成熟稳定、衰弱修整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展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创新主体可依据各阶段不同特征,明确组织各阶段的发展重心,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最终达到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延长组织生命周期的目的。
宋景华黄姝菡张帅帅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趋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重要源泉的大学,要把文化使命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保守意识和超越精神是大学所固有的两种属性:保守意识奠定了大学文化传承的基石,保证了大学的本位运行与良性发展;超越精...
刘兴国王丛漫
关键词:教育制度文化传承社会价值
文献传递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淮北根据地的救灾工作探析
2022年
抗战时期,淮北根据地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连年战争的摧残,使得边区灾害频繁发生,给根据地军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为了战胜灾荒,改善民生,支持长期抗战,淮北边区政府和新四军第四师通过“思想救灾”、生产救灾、社会救济等方式,有效应对了灾荒给根据地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了人民生活,扩大了党在边区的影响,增强了党在淮北根据地的威信。
邢炜真王得春李辉
关键词:抗战时期救灾措施
用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与良善的大学治理结构成就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对1981至2011年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成果的文献计量分析
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与良善的大学治理结构是世界顶级大学摘取"教堂明珠"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大学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的根基所在。运用Endnote技术对近三十年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成果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核心期刊、作者分布...
郑浩刘赞英程悦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文化传承创新
文献传递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