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塔里木大学棉花科学学院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马珍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间作
  • 1篇应用型本科
  • 1篇应用型本科人...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品
  • 1篇栽培品种
  • 1篇实验班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糖含量
  • 1篇田间
  • 1篇田间配置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农科
  • 1篇农科类
  • 1篇苜蓿

机构

  • 4篇塔里木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万素梅
  • 3篇陈国栋
  • 1篇文卿琳
  • 1篇范君华
  • 1篇吴全忠
  • 1篇胡守林
  • 1篇刘明
  • 1篇李付广
  • 1篇马珍
  • 1篇翟云龙
  • 1篇周婷婷

传媒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塔里木大学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农科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以棉花实验班为例
2021年
对棉花实验班在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构建应用型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棉花实验班四年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应用,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校院、校企合作力度,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总结了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万素梅文卿琳文卿琳李付广胡守林
关键词:教学体系
南疆地区田间配置对枣棉间作耗水特性的调控效应被引量:7
2019年
为探明农果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机理,提出适合南疆地区最优的农果间作模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枣棉间作系统进行研究,以种植模式(枣棉间作和枣、棉单作)和田间配置(棉花种植行数分别为2、4、6行;棉花株距分别为10 cm和12.5 cm)为参试因子,共9个处理,田间随机排列,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 m×10 m。测定了各处理的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水分当量比(WER)等指标。结果表明:种植模式显著影响复合群体的耗水特性,枣棉间作耗水量较单作加权平均增加9.5%,棵间蒸发量降低11.4 mm,蒸散比降低13.5%。棉花种植行数显著影响复合群体的耗水特性,间作6行棉花较间作2行棉花耗水量增加9.1%~13.9%;间作6行棉花分别较间作4行和2行棉花提高土壤贮水消耗量35.2 mm和66.3 mm,棵间蒸发量分别降低24.2 mm和33.7 mm,蒸散比分别降低16.0%和22.2%;棉花株距变化仅对土壤贮水消耗量有显著影响,I3处理(间作棉花4行)土壤贮水消耗量较I4(间作棉花2行)高24.4 mm,I1(株距10 cm)较I2(株距12.5 cm)高14.7 mm。枣棉间作群体对40~6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最高,20~40 cm土层次之,80~100 cm土层最低;单作枣树对土壤深层水分利用较多,单作棉花则主要消耗浅层土壤中的水分,枣棉间作能够较好地利用土壤各层的水分。就土壤贮水利用而言,增加棉花行数或减小株距有助于促进40~8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利用。不同枣棉间作处理的WER都大于1,说明枣棉间作较单作提高了农田WUE。间作棉花种植行数为4行、株距为12.5 cm时,枣棉间作综合效益最优,产量为7460 kg·hm^-2,WUE为11.37 kg·mm-1·hm^-2,WER为1.34。
徐鹏陈国栋吴全忠吴全忠冯福学翟云龙万素梅王沛娟
关键词:田间配置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离树间距对间作苜蓿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M1、M2、M3三种红枣-苜蓿间作模式,分别距离红枣树0.5 m、1 m、1.5 m处种植苜蓿,以苜蓿单作AM为对照,研究不同离树间距对间作苜蓿土壤理化性质及苜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枣苜间作条件下,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时期的土壤含水量M1>M2>M3;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在M3间距下最小;AM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土壤速效磷M2>M3>M1;苜蓿产量从总体来看,第一茬比第二茬高约60%;苜蓿全年总产量在M2间距下最高。M3间距理化性质优,对土壤改善效果明显,M2间距下苜蓿产量最高;但M2理化性质与M3无显著差异,而M2产量显著高于M3。以上分析表明:枣苜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枣园的综合经济效益,且适宜的间距可协调两种作物间水肥的竞争关系。M2(距红枣1 m)是本试验中最适宜的种植间距。
孟炎奇刘永福万素梅周婷婷周婷婷王沛娟田玉刚陈国栋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南疆手采陆地棉89个品种3~5室棉朵纤维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2016年
在新疆精准植棉模式下为筛选出棉纤维低糖的陆地棉种质资源及揭示不同铃室棉纤维可溶性糖含量的规律,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对89份陆地棉品种资源3~5室棉朵(吐絮后的棉铃)的纤维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从中筛选出7份无糖材料(1.01~2 mg/g),占全部材料的7.87%。不同来源品种的纤维可溶性糖表现不同,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苏、安徽、河北、新疆、四川、湖北、山西、山东、河南。全部参试材料除河北和山西材料4室铃的纤维可溶性糖含量高于5室铃,其他均是5室铃高于4室铃。中国陆地棉纤维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国外。在不同品种系列间可溶性糖含量比较中,新疆陆地棉系列高于中棉所系列;杂交棉系列高于常规棉系列;中、晚熟棉系列高于早熟棉系列。对仅有的13份材料的3室铃进行比较,‘芽黄9103’和‘中-190’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均与其他材料有显著差异。对7份具有特殊植物学性状材料的不同铃室进行比较,发现5室铃的铃重较大,单铃种子数较多,子指较大,衣分率和单子皮棉产量较低,但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刘明范君华马珍
关键词:陆地棉栽培品种纤维品质南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