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西学院玉米种子安全处理研究中心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玉米
  • 3篇制种
  • 3篇制种玉米
  • 2篇田间
  • 2篇河西走廊
  • 2篇病原
  • 2篇病原鉴定
  • 1篇多样性
  • 1篇锈病
  • 1篇叶部
  • 1篇叶部病害
  • 1篇玉米锈病
  • 1篇湿地
  • 1篇湿地公园
  • 1篇田间调查
  • 1篇田间诊断
  • 1篇侵染
  • 1篇侵染性
  • 1篇侵染性病害
  • 1篇蜻蜓目

机构

  • 4篇河西学院

作者

  • 3篇陈广泉
  • 2篇侯梁宇
  • 1篇邢会琴
  • 1篇张勇
  • 1篇赵芸晨
  • 1篇贾强
  • 1篇宋晓阳

传媒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制种玉米锈病田间诊断与病原鉴定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掌握玉米锈病田间发生情况和病害症状特点,明确引起河西走廊玉米锈病发生的病原种类是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玉米普通锈病。本文作者对病原形态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发现了一种介于夏孢子和冬孢子之间的新的孢子形态,即休眠夏孢子,并对夏孢子、休眠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形态描述。
陈广泉陈广泉张建超邢会琴王泽浩邢会琴陈占伟秦伯颖
关键词:制种玉米锈病田间诊断病原鉴定
甘肃省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调查鉴定与病原消长规律研究
2019年
为了明确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分布和病原类型,选取5个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连片区域,按照出苗至拔节、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抽雄至吐丝、灌浆至完熟等4个生长阶段,采取5点取样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种类鉴定。共分离鉴定出51种病原菌,其中真菌43种,细菌2种,病毒6种,侵染引起33种玉米叶部病害。其中,出苗至拔节有23种病原,引起3种玉米病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有30种病原,引起26种玉米病害;抽雄至吐丝有25种病原,引起22种玉米病害;灌浆至完熟有18种病原,引起15种玉米病害。尤其是玉米苗枯病有20种病原侵染,是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中病原种类最多、最复杂的病害之一。制种玉米从出苗到成熟,叶部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呈单峰状分布,大喇叭口期是制种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数量的高峰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玉米壳针孢斑枯病(Septoria zeicola Stout)、玉米球腔菌叶斑病[Mycosphaerella maydiS(Pass.)Link]、玉米细菌性条纹病[Xan-thomonaScapestriSpv.Holcicola(Elliott)dy]、玉米细菌性叶斑病[PseudomonaSand ropogrnis(E.F.Smith.)Stapp]、黑条矮缩病毒病(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等6种病害在河西走廊属新记录病害。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发生种类多,病原数量大,且多种病原复合侵染,多种病害叠加出现,造成田间病害症状复杂,识别难度大,流行蔓延迅速,田间诊断十分困难。
陈广泉赵芸晨侯梁宇邢会琴张建朝谢颖秦伯颖陈海龙
关键词:制种玉米叶部病害侵染性病害病原鉴定田间调查
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纹枯病流行规律及发病因子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及室内病原鉴定,对河西走廊玉米纹枯病的流行规律与发病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玉米纹枯病的植物病原有3种,其中立枯丝核菌是引起河西走廊玉米纹枯病发生的优势病原,禾谷丝核菌和玉蜀黍丝核菌是引起该区域玉米纹枯病的次要病原,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相吻合。通过小区人工接种试验对玉米纹枯病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观测,明确了玉米纹枯病的流行规律,即在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至吐丝期发展速度加快,灌浆期至蜡熟期病情指数增长最为显著。总结出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消长规律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急剧增长阶段和平稳减缓阶段。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种植密度、施肥量、海拔、气候及播期等因子密切相关。
陈广泉侯梁宇宋晓阳陈占伟张建朝秦伯颖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发病因子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蜻蜓目多样性初步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解张掖湿地蜻蜓目种类的分布状况,通过网捕法和目测法相结合对蜻蜓目昆虫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蜻蜓标本834件,经鉴定分属于2亚目5科13属19种.其中差翅亚目(Anisoptera)3科9属14种,均翅亚目(Zygoptera)2科4属5种.采集的所有物种中,以蜻科种类最为丰富,其中褐带赤蜻(Sympetrumpedemontanum)个体数量最多,有127头,占采集总个体数的15.23%.根据种属间的数量等级结构比例关系、不同季节种群多样性指数和种群消长动态,对所调查的数据加以计算和分析.张掖湿地蜻蜓目昆虫种群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但在不同的生境中,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随着季节的变化,蜻蜓种群的多样性也随之改变,这种变化除与蜻蜓种群的生活史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气候变化特点相吻合.
陈广泉贾强侯梁宇张勇赵芸晨秦伯颖
关键词:湿地蜻蜓目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