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

作品数:79 被引量:234H指数:9
相关作者:章玲玲陶勇许文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杭州临床学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细胞
  • 15篇白癜风
  • 13篇黑素
  • 11篇皮肤
  • 9篇黑素细胞
  • 8篇疗效
  • 7篇激素
  • 6篇皮炎
  • 5篇依赖性皮炎
  • 5篇肉芽
  • 5篇肉芽肿
  • 5篇紫外线
  • 5篇蕈样
  • 5篇蕈样肉芽肿
  • 5篇疱疹
  • 5篇骨折
  • 4篇带状疱疹
  • 4篇同形反应
  • 4篇紫外
  • 4篇细胞移植

机构

  • 78篇浙江中医药大...
  • 13篇杭州市第三人...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 1篇浙江省杭州市...

作者

  • 10篇许爱娥
  • 9篇王平
  • 8篇唐旭
  • 5篇黎钊
  • 3篇洪为松
  • 3篇宋为民
  • 3篇郑俊惠
  • 3篇章玲玲
  • 3篇丁承
  • 3篇刘娇
  • 2篇傅丽芳
  • 2篇黄东辉
  • 2篇沈宏
  • 2篇赵琦辉
  • 2篇宋秀祖
  • 2篇黄骏
  • 1篇刘云霞
  • 1篇石婷婷
  • 1篇端木群力
  • 1篇胡玲玲

传媒

  • 18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健康博览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骨伤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2007年中...
  • 2篇2007年浙...
  • 2篇2018全国...
  • 2篇2016全国...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8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采用肱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12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55~78岁;骨密度<-2.5 g/cm3;伤后至手术时间2~6 d。Neer分型:Ⅲ型骨折7例;Ⅳ型骨折4例;Ⅵ型1例。观察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内固定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肱骨头塌陷坏死1例,肱骨头内翻1例,无肩关节撞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45~90分,其中优6例,良3例,差3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可有效重建肱骨内侧柱支撑,加强骨折稳定性,术后疗效满意。但因未设立对照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未多次评价,不能动态反应肩关节功能变化。
梅正峰雷文涛黄东辉马伟潘国标倪凌之韩志伟
关键词:肱骨骨质疏松骨折固定术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中波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黑素小体转移与降解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的 观察茶多酚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小鼠皮肤色素沉着及黑素小体转移和降解的影响,探讨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C57/BL6雌性小鼠32只鼠耳用简单随机方法随机等分为4组:①丙酮对照组:每日予丙酮溶液外涂耳部皮肤;②EGCG组:每日予10 g/L EGCG丙酮溶液外涂;③UVB照射组:单次500 mJ/cm2 UVB照射,照射2 h后每日外涂丙酮溶液;④UVB + EGCG组:单次UVB照射2 h后每日外涂EGCG丙酮溶液。10 d后处死小鼠,收集耳部皮肤,透射电镜观察黑素小体及自噬体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酶活性受体2(PAR2)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表皮中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AR2、Rab27a及LC3在表皮中的表达。结果 丙酮对照组、UVB照射组、UVB + EGCG组和EGCG组间黑素小体及自噬体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2.249、13.888,均P 〈 0.05);与丙酮对照组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内黑素小体数量(1.00 ± 0.41)、自噬体数量(1.00 ± 0.46)相比,UVB照射组黑素小体(1.85 ± 0.32)和自噬体(1.94 ± 0.64)均显著增加(均P<0.05);相较于UVB照射组,UVB + EGCG组黑素小体(1.30 ± 0.44)显著减少(P<0.05),而自噬体(3.03 ± 0.75)则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化显示,4组间PAR2在表皮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8.700,P 〈 0.05);与UVB照射组(12.54 ± 3.07)比较,UVB + EGCG组PAR2表达(7.94 ± 4.57)显著减少(Z = 2.143,P 〈 0.05);但4组表皮LC3表达均不明显,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5.051,P>0.05)。免疫印迹显示,4组间PAR2、Rab27a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739、25.967、24.022,均P 〈 0.05);与UVB照射组(PAR2 3.12 ± 0.61,Rab27a 1.42 ± 0.07,LC3Ⅱ/ LC3Ⅰ1.24 ± 0.07)比较,UVB + EGCG组PAR
贾肖肖胡文婷王敏华优高亚丽耿清伟李刘雨宋秀祖
关键词:多酚类紫外线自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22例治疗体会
2021年
耳廓软骨没有滋养血管,营养供应全靠软骨膜的营养渗透,当软骨膜发生炎症时渗出物使软骨膜及软骨分离,导致软骨组织因缺血而逐渐坏死、液化,病情发展迅速,若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早期诊治不及时可遗留耳廓永久性畸形,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应积极处理[1]。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我科收治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患者22例,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9~80岁,病程3~17天。单耳发病20例(90.9%),双耳发病2例(9.1%)。既往史:糖尿病、湿疹各2例(各9.1%),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各1例(各4.5%)。
程樱桃王建国孔颖
关键词:软骨膜耳廓软骨营养供应软骨组织滋养血管
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与囊壁切除术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和囊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差异。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关节镜手术治疗腘窝囊肿54例,年龄44~72(62.67±6.08)岁,病程1~72(15±14)个月。其中24例采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囊内引流组),30例采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壁切除术(囊壁切除组)。术前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行走疼痛、膝关节伸屈受限、腘窝酸胀、腘窝肿块等。术后1、3、6个月及1、2年门诊常规复查,对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lue scale,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并发症等进行观测并比较。结果:54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3.89±4.29)个月,术中无相关血管、神经损伤。手术切口皆Ⅰ期愈合,无膝关节感染。两组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膝关节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前、术后1个月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评分皆有明显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囊内引流组4例腘窝囊肿存在,术后12个月2例小囊肿存在;囊壁切除组术后未发现囊肿。结论:两种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满意,在手术出血量、安全性、术后疼痛VAS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建议技术成熟后以关节镜下囊肿壁切除手术为主,特别对于较大囊肿、有分隔囊肿。
梅正峰雷文涛马伟倪凌之潘国标韩志伟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
白癜风黑素细胞移植供皮区同形反应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白癜风黑素细胞移植供皮区同形反应严重程度在评估移植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接受黑素细胞(培养或混悬)移植治疗、供皮区出现同形反应的172例白癜风患者,依据供皮区同形反应面积分为两组:部分同形反应组(同形反应面积小于吸疱面积)和完全同形反应组(同形反应面积等于吸疱面积),分析两组的移植疗效及与同形反应相关性。结果 172例供皮区出现同形反应中,部分同形反应83例,完全同形反应89例。部分同形反应组痊愈21例(25.3%),显效17例(20.5%),有效率45.8%,有效率高于完全同形反应组[痊愈4例(4.5%),有效11例(12.4%),有效率16.9%,χ2 = 31.581,P 〈 0.001]。部分同形反应组白癜风稳定时间(18.5 ± 15.3)个月,高于完全同形反应组[(10.2 ± 7.3)个月],t = 4.581,P 〈 0.001。相关分析显示,白癜风稳定时间(6 ~ 11个月、12 ~ 23个月、24 ~ 35个月、36 ~ 47个月、 ≥ 48个月)与同形反应严重程度(部分或完全)呈负相关(rs = -0.322,P 〈 0.001),与复色率呈正相关(r = 0.675,P 〈 0.001)。结论 白癜风稳定时间是影响供皮区有同形反应患者黑素细胞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同形反应严重程度提示稳定时间长短,可预测移植疗效。
黄骏林福全洪为松傅丽芳尉晓冬许爱娥
关键词:白癜风黑素细胞细胞移植同形反应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皮损黑素与血管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及皮肤镜观察黄褐斑皮损中黑素及血管数量和形态,探讨黑素和血管与皮损颜色的关系。方法用RCM观察135例黄褐斑患者皮损中黑素数量及分布,其中54例患者RCM观察皮损中黑素形态和树突状黑素细胞,皮肤镜观察皮损中血管数量和形态。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黑素和血管与临床皮损颜色的关系。结果135例患者表皮层和真表皮交界处黑素均增加,36例(27%)真皮浅层黑素增加,未发现单纯真皮黑素增加而无表皮增加的情况。54例患者中,黑素数量评分与形态评分呈正相关(r=0.73,P<0.001),血管数量评分与形态评分呈正相关(r=0.87,P<0.001);黑素与血管评分总分呈正相关(r=0.554,P<0.001)。黑素数量、黑素形态、血管数量、血管形态均与皮损颜色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0.39、0.46、0.44,均P<0.05)。结论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可用于黄褐斑皮损中黑素和血管情况评估,黄褐斑皮损中黑素数量及形态与血管数量及形态均呈正相关,黑素及血管数量和形态与临床皮损颜色亦均呈正相关。
黄骏许爱娥
关键词:黄褐斑
葛根素促进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用噻唑蓝(MTr)法、NaOH裂解法观察葛根素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作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葛根素对黑素细胞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rI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40μmol/L浓度范围内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0μmol/L葛根素可显著促进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P〈0.05),并可显著增加MITF、TYR、TRP-1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40μmol/L葛根素使MITF、TYR、TRP-1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增加8.69%,10.28%和10.58%(P〈O.05);并使MITF、TYR、TRP-1的mRNA表达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48倍,1.91倍和1.63倍(P〈0.05)。结论葛根素能增加MITF、TYR、TRP-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黑素合成。
章玲玲许文许爱娥
关键词:白癜风黑素细胞葛根素细胞增殖一元酚单氧酶
儿童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在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特征
目的:探讨临床皮损表现为色素减退的儿童蕈样肉芽肿(HMF)在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总结皮肤镜联合RCM判定为HMF与组织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皮肤科门诊收集皮肤...
章玲玲黄骏许爱娥
文献传递
急性会厌炎有时会危及生命
2013年
耳鼻咽喉科有许多急诊,其中比较急、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大部分发生在咽喉部,如咽喉异物、急性会厌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或咽旁脓肿、喉梗阻等。了解相关的疾病,有助于提高警觉性,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合适的诊治手段,避免发展到严重危及生命的程度,
唐旭
关键词:急性会厌炎生命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喉异物咽旁脓肿喉梗阻
晕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晕痣(halo nevus)为色素痣周围出现一圈局限性色素脱失,是一种自发消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黑素细胞缺失和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晕痣发病率约1%,常见于青少年。某些疾病(白癜风、黑素瘤、Turner综合征等)、某些药物和紫外线等因素与晕痣的发病相关。目前治疗手段尚无定论,外科手术或激光等是临床上治疗方法。本文将从晕痣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相关疾病、诱因与治疗等方面的现状与进展展开阐述。
胡文婷许爱娥
关键词:晕痣白癜风黑素瘤TURNER综合征药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