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粉尘螨
  • 2篇变应原
  • 2篇尘螨
  • 1篇大学生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钉螺
  • 1篇形态学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尾蚴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抑制...
  • 1篇医学院校
  • 1篇医学院校大学...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抑制剂
  • 1篇源性
  • 1篇院校

机构

  • 8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1篇黄春兰
  • 1篇王少圣
  • 1篇尹康
  • 1篇靳文杰
  • 1篇周书林
  • 1篇唐小牛
  • 1篇姜玉新
  • 1篇李朝品
  • 1篇赵劲松

传媒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4种重金属离子对湖北钉螺的急性毒性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Cu^2+、Cd^2+、Pb^2+对湖北钉螺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分别配置5个浓度Cu^2+、Cd^2+、Hg^2+、Pb^2+溶液,每组投放10只钉螺,观察24、48、72、96 h后钉螺活动受抑制情况,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统计96 h时钉螺死亡数量,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结果Cu^2+对钉螺24、48、72、96 h EC50值分别为0.74、0.56、0.46、0.37 mg/L,Cd^2+分别为4.79、3.52、1.70、1.26 mg/L,Hg^2+分别为1.90、1.49、0.83、0.76 mg/L,Pb^2+分别为21.40、9.98、7.90、5.42 mg/L。Cu^2+、Cd^2+、Hg^2+、Pb^2+对钉螺96 h LC50值分别为0.43、2.96、1.12、12.22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43、0.0296、0.0112,0.1222mg/L。结论Cu^2+对钉螺的急性毒性为高毒,Cd^2+和Hg^2+为中毒,Pb^2+为低毒。
章琴高梦阳周书林曾晓龙
关键词:湖北钉螺CU^2+CD^2+HG^2+PB^2+
鸡蛔虫黄山市分离株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对鸡蛔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分析,进一步明确鸡蛔虫的分类地位。方法对分离自安徽省黄山市的鸡蛔虫分离株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分别进行形态学上的观察;PCR扩增鸡蛔虫COⅠ、ITS基因,分别利用其核苷酸序列构建鸡蛔虫与其他线虫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形态学观察鸡蛔虫死后固定虫体呈乳白色,雌虫的尾部尖直而雄虫的尾部卷曲。虫体头部唇瓣3个,大小几乎相等;雄虫尾部具有乳突10对;所获得的鸡蛔虫COⅠ和ITS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655 bp和1034 bp;鸡蛔虫黄山市分离株与其他国家/地区的鸡蛔虫参考株同源性很高,COⅠ最高达100%,ITS最高达99.9%,并与其他鸡蛔虫在系统发育树上聚集在同一支系。结论鸡蛔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分析可为鸡蛔虫的鉴定以及鸡蛔虫病的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饶天宇申夕朱志伟许薇赵金红
关键词:鸡蛔虫分子特征系统发育
室内空调机滤尘网尘螨、腐食酪螨变应原基因的检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检测室内空调机滤尘网中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1,Der f 1)、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1,Der p 1)和腐食酪螨1类变应原(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1,Tyr p 1)。方法:分别从安徽合肥、芜湖、淮南、淮北4个城市采集室内空调机滤尘网灰尘,提取总DNA进行Der p 1、Der f 1、Tyr p 1特异性扩增、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所采集的144份样本中,Der f 1、Der p 1和Tyr p 1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92%(33/144)、20.83%(30/144)和6.94%(10/144),其中Der f 1和Der p 1基因阳性检出率较高。同时,检出的3种变应原基因与Genbank数据库上已上传的基因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另外有16.67%(24/144)的样本同时检出Der f 1和Der p 1;2.08%(3/144)的样本同时检测出Der f 1、Der p 1和Tyr p 1,且检测阳性结果多集中采集于合肥、芜湖样本。结论:安徽地区的空调机滤尘网灰尘中含有引起过敏性疾病的Der f 1、Der p 1、Tyr p 1变应原,应当重视室内空调的定期清洗,定期更换滤尘网以减少尘螨和腐食酪螨的孳生。
薛琪琪许薇朱志伟赵金红
关键词:腐食酪螨粉尘螨屋尘螨变应原
Opa相互作用蛋白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索Opa相互作用蛋白5(OIP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OIP5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KP-3、BxPC-3细胞中OIP5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OIP5基因沉默质粒的慢病毒(pGCSIL-shOIP5)和对照质粒慢病毒(pGCSIL-shCtrl),分别感染PANC-1细胞,分为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5 d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慢病毒敲低效率,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连续5 d进行MTT检测和细胞计数;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孵育10 d形成集落,Giemsa染色分别集落总数。结果胰腺癌中OIP5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OIP5高表达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OIP5低表达患者(P<0.05),且其无病生存率也显著降低(P<0.05);OIP5在MIAPaCa-2、PANC-1和KP-3中表达较高,而在BxPC-3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低;MTT检测结果显示OIP5沉默在第4和第5天显著降低了PANC-1细胞的增殖速率(P<0.01);OIP5沉默后细胞集落数(平均为9个)显著低于shCtrl对照组中的数量(平均为40个)(P<0.01);OIP5沉默后PANC-1细胞凋亡比例为8.3%显著高于shCtrl的4.5%(P<0.01)。结论OIP5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异常高表达,OIP5基因可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集落形成,提示OIP5可能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从而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周鸿铭唐小牛郭伟吕业超姜玉新
关键词:胰腺癌增殖凋亡
粉尘螨变应原Der f 1 mRNA对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粉尘螨变应原Derf1mRNA疫苗对哮喘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10只/组),分别为PBS组、Derf1变应原致敏组、Derf1变应原免疫治疗组、β-actin mRNA免疫治疗组和Derf1 mRNA免疫治疗组。分别于第0、第7和第14天,PBS组小鼠腹腔注射PBS,其余4组小鼠则腹腔注射10μg Der f 1进行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自第21天起,除PBS组小鼠雾化吸入PBS,其他4组小鼠均雾化吸入100μg/ml Der f 1变应原,30 min/次,1次/d,连续7 d,观察并记录小鼠哮喘发作情况。5组小鼠于最后1次雾化吸入致敏2周后,背部皮下分别注射100μl PBS、1μg Der f1(维持致敏)、10μg Derf1(免疫治疗)、2μgβ-actin mRNA和2μg Derf1mRNA,1次/周,连续3周。最后1次皮下注射后2周处死小鼠。收集各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3(IL-13)水平,并计数嗜酸粒细胞(EOS);收集各组小鼠脾组织,分离脾细胞,除PBS组外,其他4组均加入10μg/ml Der f 1培养72 h,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13水平;取各组小鼠眼球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以及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IgG1(sIgG1)和IgG2a(sIgG2a)抗体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切片。结果除PBS组外,其他4组小鼠雾化吸入致敏后,均出现急性哮喘发作症状。小鼠BALF中,Der f 1 mRNA免疫治疗组和Der f 1免疫治疗组的IFN-γ水平分别为(897.56±105.73)和(864.48±70.62)pg/ml,均明显高于Derf1变应原致敏组[(209.05±52.28)pg/ml]和β-actin mRNA免疫治疗组[(219.47±64.72)pg/ml](P<0.01);两者IL-13水平分别为(241.64±31.41)和(321.94±41.07)pg/ml,则明显低于Derf1变应原致敏组[(520.62±43.77)pg/ml]和β-actin mRNA免疫治疗组[(507.22±42.26)pg/ml](P<0.01);两者EOS数量分别为(1.33±0.44)×105和(1.48±0.39)×105个/ml,均明显低于Derf1变应原致敏组[(3.54±0.52)×105个/ml]和β-actin mRNA免疫治疗组[(2.98±0.53)×105个/ml](P<0
姜玉新尹康靳文杰吴露依李朝品
关键词:粉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灭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灭效果及NO抑制剂对这种杀灭作用的阻断效果。方法收集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用RPMI 1640培养液配制成浓度为1 000条/ml的尾蚴悬液。向尾蚴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O发生剂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同时设不加SNP的对照组,观察外源性NO对尾蚴的杀灭作用及量效关系。向尾蚴悬液中加入2.00 mmol/L SNP,并加入4种NO抑制剂血红蛋白(Hb)、L半胱氨酸(L cyst)、左旋精氨酸(L arg)和硫酸亚铁(FeSO4)及其不同组合,同时设2.00 mmol/L SNP阳性对照组,观察抑制剂及其不同组合对NO杀灭尾蚴作用的阻断效应。结果经0.06、0.10 mmol/L和0.20 mmol/L SNP作用后,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8.3±1.1)%、(6.26±2.3)%和(9.3±1.0)%,与对照组尾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0.50、1.00 mmol/L和2.00 mmol/L SNP作用后,尾蚴死亡率分别为(23.5±3.9)%、(46.0±1.1)%和(59.4±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尾蚴死亡率(P<0.05)。在加入2.00mmol/L SNP的同时分别加入Hb、FeSO4、L cyst、L arg、FeSO4+L cyst、FeSO4+L arg、L arg+L cyst,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30.1±1.2)%、(45.1±1.4)%、(31.1±1.3)%、(34.2±3.1)%、(47.8±2.0)%、(49.1±0.6)%、(44.2±0.1)%,与2.00 mmol/L SNP阳性对照组比较,尾蚴死亡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NO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体外杀灭作用,NO抑制剂Hb、FeSO4、L cyst、L arg及其不同组合对这种杀灭作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
周书林黄春兰赵劲松唐小牛王少圣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尾蚴外源性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抑制剂杀灭作用
芜湖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习惯及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某医学院校住校大学生生活习惯以及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为住校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自愿调查原则,向芜湖市某医学院校住校大学生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进行蠕形螨病原学检查,并对学生个人生活习惯、面部健康情况和饮食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9.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共发出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其中33例调查者面部蠕形螨感染为阳性,总感染率为29.20%,男生和女生的感染率分别为29.63%和2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924)。经χ^2检验,蠕形螨的感染率与被调查者的饮食口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1,P=0.038),饮食油腻者蠕形螨感染率高;与被调查者的生活习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芜湖市某医学院校住校大学生饮食口味与面部蠕形螨的感染率相关,应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蠕形螨感染。
刘雪莹王数文陶青李楠刘慧湛孝东
关键词:大学生蠕形螨感染
雨课堂+BOPPPS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1年
文章在总结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下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雨课堂+BOPPPS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并总结了教学效果与反思,突出了学生参与式学习,提出了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
赵金红谷生丽唐小牛刘婷周书林李媛媛湛孝东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