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野生动物研究所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潘国梁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相机
  • 3篇红外相机
  • 3篇保护区
  • 2篇亚洲象
  • 2篇有蹄类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种群
  • 2篇种群数量
  • 2篇哺乳动物
  • 1篇雪豹
  • 1篇野生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树模型
  • 1篇栖息地选择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猎物

机构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时坤
  • 2篇陈颖
  • 1篇潘国梁

传媒

  • 2篇林业调查规划
  • 2篇Journa...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资源评价与管理对策: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对有蹄类分布进行预测(英文)
2016年
为了更好地在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华南虎再引入的可能性,2012及2013年,我们在该保护区开展了关于华南虎猎物分布的评估调查。2012年2–4月以及2013年5–6月,我们通过样线调查法在3个功能区共设置了12条固定样线。在样线调查中,我们一共记录到112处有蹄类痕迹。同时,我们于2012年在该保护区还设置了20台红外相机用来进行有蹄类以及捕食动物调查,并于第二年在原有调查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相机的布设面积,相机数量由20台增加到30台。红外相机调查结果显示,两年调查共有2930个照相日,总共拍摄到6641张有效照片,拍摄到的有蹄类动物包括:黄麂(Muntiacus muntjak),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以及野猪(Sus scrofa)。对于照片数据,我们使用SPSS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功能区中有蹄类种群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核心区与实验区中有蹄类动物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功能区的比较中则未见显著性差异。此外,我们通过Arc GIS软件分析以及Salford Predictive Modeler软件建立了不同决策树模型,进一步展示了该自然保护区中哪些区域是有蹄类最适宜的分布区。结果表明,苏门羚更多地分布于核心区,黄麂以及野猪主要分布于实验区,而毛冠鹿则在三个功能区的分布范围较为平均。基于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以及分析,我们对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技术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
潘国梁Alice LaguardiaFalk Huettmann时坤
关键词:华南虎红外相机有蹄类
尚勇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及栖息地选择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对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村寨开展村寨访谈,结合步行样线调查和村寨同步监测方法,调查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选择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6个种群,包括目击到的实体和足迹、粪堆等痕迹,推断在尚勇子保护区内生存的亚洲象最小种群数量为66~71头,重点活动区域在勐满上中良水库—不足不沙—三岔河区域。亚洲象觅食区域以热性竹林为主,取食和休息区域以竹阔混交林为主,在灌丛或林下灌木丛区域路过或休息。文中就亚洲象种群数量估计、栖息地选择以及种群分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藉此提出保护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李俊松陈颖飘优王利繁时坤
关键词:亚洲象种群数量栖息地选择
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被引量:7
2018年
尚勇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南部,地理位置21°13'30''–21°24'48''N,101°22'48''–101°37'30''E,为1980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调整后新增保护区域。总面积31,184 ha,其中核心区面积18,199 ha,缓冲区面积6,736 ha,实验区面积6,249 ha(杨宇明和唐芳林,2008)。过去几十年的人为干扰使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破碎化程度加剧,哺乳动物多样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u&Zhang,2001;Li et al,2009)。
白德凤陈颖李俊松陶庆王利繁飘优时坤
关键词:哺乳动物红外相机
计划火烧对尚勇子保护区哺乳动物栖息地恢复成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对尚勇子保护区内冷山河区域实施火烧干扰前后哺乳动物对栖息地的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计划烧除对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计划烧除后野生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均有明显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样性指数逐渐恢复到未干扰月份;不同物种在烧除前后被监测到的痕迹数量变化趋势具极大的相似度。研究认为,计划充分和管理完善的火烧间伐在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李俊松陈颖郭贤明王利繁时坤
关键词:计划烧除哺乳动物生物多样性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亚洲象个体识别和种群数量的评估被引量:22
2018年
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动红外照相技术,估算了该地区亚洲象的最小种群数量。本研究于2016年1月,在研究区域内共布设27个红外相机位点,野外安放时间为4个月。调查期间,每台相机的有效捕获日为9-52 d不等(均值为24 d),红外相机有效捕获日621d,拍摄到亚洲象照片共1 944张。通过红外相机照片开展个体识别,最终估算出尚勇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最小种群数量为69头(其中成年象38头,亚成年象15头,幼象16头)。拍到7头活动于中国—老挝边境区域的跨境象群。本文探讨利用红外相机拍摄的亚洲象照片进行个体识别的方法,指出与常规调查方法相比较的优势和不足,作为快速、实时有效的种群评估方法的价值。研究结果丰富了保护区内亚洲象种群数据库,为研究、制定和开展亚洲象保护行动提供重要支撑。
杨子诚陈颖李俊松王利繁飘优宋志勇时坤
关键词:亚洲象红外相机种群数量
祁连山地区当地居民对雪豹(Panthera uncia)野生猎物物种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英文)被引量:2
2018年
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之一的人兽冲突(HWC)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了解人兽冲突产生的原因对于预防和缓解人兽冲突十分重要。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大量的人口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加剧了当地居民与捕食动物以及猎物之间的冲突。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8个村庄46户当地牧民的访谈,调查评估了祁连山地区当地居民对岩羊(Pseudaois nayaur,Hodgson,1833)、白唇鹿(Carvus albirostris,Przewalski,1883)、马鹿(Cervus elaphus,Linnaeus,1758)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Hodgson,1841)的态度。我们调查了当地基于草原畜牧业的三种生态修复政策(禁牧、可持续放牧和种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研究了这些政策对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态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持中性态度,但对岩羊表现出消极态度。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不同村庄的牧民对特定物种的态度不同,社会经济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结果。此外,我们发现,尽管有时当地居民对一些政策的实施持消极看法,禁牧和其它政策的实施和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的积极态度依然呈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我们通常认识的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因素与实际的威胁因素之间存在潜在偏差。同时,我们发现当地居民报道的家畜死亡主要是可预防性疾病造成的,因此,对当地流行性疫源疫病的防控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野生动物态度产生积极影响。
Casey D.SULLIVAN陈鹏举Justine Shanti ALEXANDER白德凤时坤
关键词:家畜有蹄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