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

作品数:44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勍朱磊梁琨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动脉
  • 19篇颈动脉
  • 11篇血管
  • 10篇动脉硬化
  • 9篇颈动脉硬化
  • 9篇颈动脉硬化狭...
  • 7篇动脉内
  • 7篇动脉内膜
  • 7篇动脉狭窄
  • 7篇缺血
  • 7篇卒中
  • 7篇外科
  • 7篇内膜
  • 7篇斑块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脑卒中
  • 6篇颈动脉内
  • 6篇颈动脉内膜
  • 6篇颈动脉狭窄

机构

  • 4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6篇史伟浩
  • 6篇余波
  • 5篇谭晋韵
  • 3篇朱磊
  • 3篇王巍
  • 3篇何勍
  • 2篇梁琨
  • 1篇叶霜
  • 1篇宗原
  • 1篇梅轶芳
  • 1篇陈小东
  • 1篇丁文江
  • 1篇袁广银
  • 1篇冯自波
  • 1篇姜林娣
  • 1篇方欣
  • 1篇达展云
  • 1篇夏敬文
  • 1篇徐胜前
  • 1篇董静

传媒

  • 5篇复旦学报(医...
  • 4篇中华血管外科...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上海医学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机器人外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涉及主动脉重建中弓上血管的扭曲角度与相关解剖参数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血管解剖基线数据的测量,为主动脉弓部疾病及分支重建的腔内治疗策略选择和器具研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连续收集的500例非合并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基线及完整的CTA影像学资料,通过Mimics 10.0软件重建图像并记录和分析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血管的解剖参数。结果主动脉弓分型,Ⅰ型269例(53.8%),Ⅱ型149例(29.8%),Ⅲ型82例(16.4%)。主动脉弓分支类型,标准型454例(91.8%),牛角弓41例(8.2%),孤立性左侧椎动脉5例(1.0%)。弓上分支无名动脉(IA)、左颈总动脉(LCCA)及左锁骨下动脉(LSCA)直径分别为(15.28±4.84)mm、(9.69±3.13)mm及(11.86±3.54)mm。弓上分支IA-LCCA、LCCA-LSCA及LSCA-LVA间距分别为(5.69±3.64)mm、(10.56±6.30)mm及(39.40±16.80)mm。LCCA及LSCA与主动脉切线位夹角分别为(52.98±21.29)°和(59.83±25.49)°;LCCA及LSCA与主动脉矢状位中线夹角分别为(13.89±9.52)°和(13.30±8.88)°。69例(13.8%)患者LCCA-LSCA间距<5 mm;33例(6.6%)LSCA-LVA间距<25 mm;6例(1.2%)患者LSCA与主动脉弓矢状位中线夹角≥45°以及129例(25.8%)患者LSCA与主动脉弓切线位夹角≤45°。根据年龄及性别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弓上分支的直径和间距与年龄的增高无明显相关性,而男性弓上分支的解剖数据明显高于女性[IA直径:(15.39±4.66)mm比(13.98±4.51)mm;LCCA直径:(9.97±3.27)mm比(8.55±2.69)mm;LSCA直径:(12.26±3.35)mm比(10.66±3.16)mm;IA-LCCA间距:(6.15±3.95)mm比(5.11±3.45)mm;LCCA-LSCA间距:(10.58±5.80)mm比(9.63±6.28)mm],其直径和间距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获得基于CTA结果的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血管各参数范围,能更好地了解弓上分支血管的异质性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为主动脉腔内修复弓上分支重建的策略选择及分支型支架移植物
范伟健王博陈波林学广谭晋韵童进东汤敬东史伟浩余波
关键词:主动脉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自体动静脉瘘狭窄超声分型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短期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进行超声分型,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不同类型AVF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透中心因AVF狭窄入院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47例ES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VF狭窄部位分为动脉型、吻合口型(Ⅰ型)、静脉近吻合口型(Ⅱ型)、静脉型(Ⅲ型),复合型(Ⅳ型)。根据引起AVF狭窄原因分为内膜增生型(A型)、机械缩窄型(B型)、复杂型(C型)和单纯血栓型(D型)。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后观察不同类型AVF术后狭窄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流量改善情况,以及PTA的技术成功率与短期再狭窄率。结果47例AVF狭窄患者PTA技术成功率91.5%(43/47),其中6例于3个月内再次发生狭窄(6/43,14.0%)。术后肱动脉、输入动脉和引流静脉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统计显示47例AVF狭窄中Ⅱ型明显多于Ⅰ、Ⅲ和Ⅳ型(P<0.01),出现内膜增生的A型和C型多于B型和D型(P<0.05)。4例未达到技术成功均为ⅡA型,ⅡA型的短期再狭窄率高于非ⅡA型(P=0.012)。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是治疗AVF狭窄的有效手段,距吻合口5 cm内的引流静脉是狭窄好发部位,随访时须重点观察,类型多为A型和C型。其中A型术后流量提高不如B、C型,而ⅡA型采用超声引导下PTA治疗易复发,必要时可考虑开放手术或重新评估后造瘘。
吕仁华王涌陈莉何勍谭晋韵谢春梅
关键词:超声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终末期肾病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六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rd)沿90cm长鞘置入下腔静脉。结果6例手术均1次成功,用时平均25min。除1例肘部穿刺点有轻度红肿外,其余均愈合良好,无出血或血肿,无静脉炎。滤器位置准确,无偏斜。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穿刺容易,创伤小,术后患者无需卧床制动,有利于DVT的治疗。同时,对于经股静脉穿刺有禁忌的DVT患者,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更不失为较好的替换选择。
余波史伟浩何勍王铁平王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
准分子激光减容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行性研究的体外实验:形态学及产物分析
2021年
目的探究准分子激光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使用6F和8F激光导管,利用308纳米的氯化氙准分子激光对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体外减容实验。通过比较斑块管腔面积与径线的变化来评估减容效率,观察减容的产物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减容后的管腔面微观形态。减容前后管腔数据由术前颈动脉CTA图像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减容后Micro CT图像获得。结果准分子激光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减容后能够显著增加管腔面积[6F激光导管:1.08(0.88~1.19)μm^(2)vs.5.92(3.51~7.21)μm^(2),Z=-5.410,P<0.001;8F激光导管:7.01(0.69~13.83)μm^(2)vs.12.11(7.49~20.32)μm^(2),Z=-2.678,P=0.007]。增加激光导管直径与推进次数可以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增加[6F激光导管4.86(2.40~6.68)μm^(2)vs.8F激光导管6.73(6.34~8.01)μm^(2),Z=-2.976,P=0.002]。超过95%的准分子激光减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碎屑产物的面积集中在0~10μm^(2),最大卡钳直径集中在0~5μm。准分子激光减容后斑块及血管内膜下纤维暴露,并未造成热损伤。结论准分子激光应用于体外减容颈动脉粥样斑块可显著增加斑块管腔面积,具有良好的解除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临床应用前景。
杨凯谭晋韵邓颖史伟浩余波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准分子激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进展与脑卒中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提高斑块稳定性对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尤为重要。本综述系统回顾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背景,斑块稳定性的概念,颈动脉狭窄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斑块稳定性的发病机制,最后阐述评估斑块稳定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黄毅军史伟浩朱磊何勍余波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斑块稳定性颈动脉狭窄发病机制
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及其外科治疗的再认识被引量:3
2022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性疾病(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CAAS)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颈动脉重度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因其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干预并预防卒中,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传统的颈动脉手术指征主要根据患者的狭窄度和症状来确定,近年来随着新的诊疗技术陆续应用于该疾病,这一标准正受到挑战。证据表明,除狭窄度和症状外,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颅内代偿等情况亦可影响手术的获益及风险。本文将简要阐述CAAS外科干预方面新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合理治疗这一疾病提供参考。
余波谭晋韵
关键词:周围血管疾病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外科干预缺血性脑卒中
首届东方血管外科大会纪要
2019年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主办的首届东方血管外科大会暨2018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学术年会,于2018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上海科学会堂成功举办。
史伟浩
关键词:血管外科专科
第六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暨2009第三届上海国际颈动脉疾病治疗论坛
2009年
血清CD147与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
目的:脑卒中是全球第二位致死性及第一位致残性疾病,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大动脉硬化狭窄为缺血性卒中最常见发病原因之一。颈动脉是颅内最主要的供血动脉,颈动脉硬化狭窄引起同侧颅内血流减少,从而诱发症状发作。但症状发作并...
郭文城王寻史伟浩余波崔梅
关键词: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CD147血清标志物
颈动脉新型分级体系应用于血运重建远期获益评价的初步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运用基于症状(symptoms)、狭窄(stenosis)、斑块(plaque)和颅内代偿(collateral compensation)的颈动脉新型分级体系SSPC的四维度评价方法,评价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判断及血运重建获益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945例患者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运重建组(514例)和最佳药物治疗组(best medical therapy,BMT)组(431例)。比较患者的基线情况、临床和病变特征、SSPC分级和随访5年的预后情况,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计算患者免于卒中率。结果血运重建组患者中,10.3%被分类为SSPCⅡ级,41.4%为SSPCⅢ级,45.1%为SSPCⅣ级,而BMT组患者19.7%被分类为SSPCⅡ级,49.2%为SSPCⅢ级,13.2%为SSPCⅣ级。颈动脉SSPCⅢ级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和BMT的5年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3%和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血运重建组5年免于卒中发生率为(94.1±1.1)%,而BMT组为(8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免于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而在被分类为SSPCⅢ级的无症状患者中,血运重建和BMT之间的5年免于卒中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96.0±2.0)%比(89.1±2.4)%,P=0.041]。结论颈动脉SSPC分级体系能够通过多维度的颈动脉狭窄卒中风险分层,以提供更合适的治疗策略,丰富颈动脉的治疗指征。
范伟健梁琨黄雨涵周林朱磊童进东汤敬东史伟浩谭晋韵余波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运重建脑卒中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