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心外科

作品数:14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陈佶姚亚其苗峰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移植
  • 3篇胸腺
  • 3篇血管
  • 3篇异种
  • 3篇异种心脏
  • 3篇异种心脏移植
  • 3篇排斥
  • 3篇排斥反应
  • 3篇排斥反应期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重症肌无力
  • 3篇无力
  • 3篇细胞
  • 3篇肌无力
  • 3篇急性血管
  • 2篇胸腺切除
  • 2篇胸腺切除术
  • 2篇胸腺切除治疗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马勤运
  • 4篇陈佶
  • 4篇庞烈文
  • 4篇陈志明
  • 4篇陈刚
  • 3篇萧明第
  • 2篇陆轩
  • 2篇李敬来
  • 2篇朱勇俊
  • 1篇尤文俊
  • 1篇过常发
  • 1篇王春生
  • 1篇陈晓峰
  • 1篇伍宁
  • 1篇姚亚其
  • 1篇黄杰春
  • 1篇孙笑天
  • 1篇王文硕
  • 1篇苗峰
  • 1篇陆周一

传媒

  • 4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胸部外科...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2003年
为建立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动物模型,选择豚鼠和SD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豚鼠升主动脉与大鼠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豚鼠主肺动脉与大鼠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受体鼠术前静脉注射眼睛蛇毒因子(CVF)60U/kg,术后腹腔注射CVF60U·kg-1·8h-1,抑制超急性排斥反应,另腹腔注射细胞免疫排斥反应抑制剂(FK506)0.25mg·kg-1·6h-1。结果显示:移植成功率88.9%(16/18),平均存活时间24.00±3.05h,病理学检查发现排斥心脏内广泛血栓形成,间质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心肌有局灶梗塞和凝固性坏死,符合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的表现。该模型手术操作简单,不需显微镜,稳定可靠,是研究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陆轩萧明第李敬来
关键词: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心脏移植
黑色素瘤抗原-D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抗原(MAGE)-D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对54例NSCLC患者按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有否转移等进行分组,并检测其MAGE-D4的表达。结果MAGE-D4在NSCLC组织的表达(1.74)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0.55,P〈0.05)。MAGE-D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烟龄、肿瘤大小无关;其在鳞癌中的表达(1.99)高于腺癌(1.27,P〈0.05);在细胞分化差的组织中表达(2.96)高于细胞分化较好的组织(1.01,P〈0.05);在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2.0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42,P〈0.05)。结论MAGE-134基因在NSCLC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并存在一定的表达规律,可作为NSCLC的特异性抗原。
马勤运陈志明庞烈文朱勇俊陈刚陈佶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468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胸腺瘤WHO分型、Masaoka分期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9~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468例,其中男234例、女234例,年龄21~83(49.6±18.7)岁。行胸腔镜手术132例,胸骨正中切口手术336例,平均随访时间(5.7±2.8)年。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骨正中切口组术中出血量(178.3±133.5) mL,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164.8±184.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3.3±0.7)h,胸腔镜组手术时间(3.4±1.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术后活动性出血、膈神经损伤、乳糜胸并发症在胸腔镜组分别为8例、9例、1例,在胸骨正中切口组分别为37例、31例、7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2,0.402,0.320)。WHO病理分型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胸腺瘤患者5年累计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95.7%、81.4%、67.5%和50.0%(P<0.001)。MasaokaⅠ~Ⅳ期胸腺瘤患者5年累计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1%、89.2%、68.6%和19.3%(P<0.001)。伴重症肌无力患者5年累计无进展生存率为87.3%,无重症肌无力患者为78.2%(P<0.001)。胸腔镜与胸骨正中切口患者5年累计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和83.8%(P=0.904)。结论 WHO病理分型与Masaoka分期对临床预后有提示意义。伴重症肌无力胸腺瘤患者预后较好,提示早诊断和早治疗对胸腺瘤具有重要意义。
谈宇龙王安陆周一许东王轩郝振华施梦黄达宇张慧君王邵华马勤运陈晓峰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预后
横断胸骨扩大胸腺切除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经横断胸骨入路行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了解该入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有助于该领域胸外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更好的临床决策。方法对1998至200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心外科行横断胸骨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术中和术后基本情况。并对术后5年进行随访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胸腺瘤进行分组,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经横断胸骨入路能满足对合并Masaoka-KogaI期及Ⅱ期胸腺瘤患者及无瘤患者实施扩大胸腺切除的需要,手术并发症较低,便于围术期护理,恢复迅速。对173例患者进行术后5年随访,总缓解率达到79.8%(138/173),无肿瘤复发。合并胸腺瘤组的总缓解率为81.9%(59/72),未合并胸腺瘤组的总缓解率为78.2%(79/1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2,p=0.548)。结论与其他常用手术入路相比,横断胸骨入路的特点值得该领域胸外科医师关注。
陈刚陈志明马勤运陈佶朱勇俊苗峰伍宁庞烈文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手术入路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改进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能被引量:34
2017年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大量积累的电子病历数据也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因缺乏完善的双向转诊和信息交流机制、专科与全科诊疗费用差异小、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及医患沟通不足等,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到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人工智能虽不能解决体制和财政等方面的问题,但其有助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也可以为患者的检查和处方提供建议,从而规范医生的执业行为,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处方。这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帮助引导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改善医疗资源的地域公平性,弥补基层医生数量和技术水平的不足,改善医患关系,最终促使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更高效、更可及、更利民。
赵嘉莹高鹏朱勇俊罗智健
关键词:人工智能
miR-138介导ERK和AKT对NSCLC细胞株A549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miR-138介导ERK和AK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NSCLC细胞株A549分成Az组、Am组和Ay组,Az组A549细胞转染空载体,Am组转染miR-138-mimics,Ay组转染miR-138-inhibitions,采用RT-PCR法检测miR-138、ERK和AKT mRNA水平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ERK和AKT蛋白,分别用Transwell法和MTT法检测A459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凋亡程度。结果RT-PCR检测三组miR-138、ERK和AKT mRNA水平变化:Ay组ERK和AKT mRNA水平变化最高,Az组其次,Am组最低;Am组miR-138水平变化最高,Az组其次,Ay组最低(均P<0.05)。Westernblot法检测三组ERK和AKT蛋白表达:Ay组ERK和AKT蛋白表达最高,Az组其次,Am组最低(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A549细胞凋亡程度:Am组A549细胞凋亡最多,Az组其次,Ay组最低,Am组A549细胞凋亡数量较Ay组多,说明A549细胞凋亡随miR-138水平增加而上升(均P<0.05)。Transwell检测三组A549细胞迁移能力:Ay组癌细胞迁移能力强,显微镜下细胞数量多,Am组癌细胞数量较Az组少,迁移能力较弱(均P<0.05)。MTT检测三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Ay组细胞增殖能力最高,Az组其次,Am组最弱(均P<0.05)。结论miR-138在NSCLC细胞株A549的迁移和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过表达可调控ERK和AKT信号,抑制细胞迁移和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张慧君陆周一王邵华马勤运陈晓峰
关键词:ERKAKT细胞迁移
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期组织因子与凝血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异种心脏移植后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期移植心心肌中供、受者的组织因子与凝血的关系。方法供者为清洁级豚鼠,受者为清洁级SD大鼠。随机配对平均分为6组。建立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期动物模型。分别于移植术后0(未行心脏移植)、4、8、12、16和24h切取移植心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移植心的心肌凝血程度;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监测移植心心肌中组织因子的表达。结果移植后8h,移植心心肌凝血程度明显,并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供者组织因子mRNA表达在移植后4h最强,随后逐渐减弱,至移植后16h消失;受者组织因子mRNA表达在移植后16h出现,随后逐渐增强。结论移植心心肌中的组织因子在异种心脏移植后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期凝血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供者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激发有关,受者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加重有关。
陆轩萧明第李敬来
关键词:异种心脏移植凝血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报道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并对影响远期效果的若干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行胸腺切除的15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随访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对性别、年龄、术前病程、改良Osserman分型、Besinger评分、胸腺病理、术前激素用量、AchRab和PsmRab水平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期为7.3(5.3-10.0)年。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152例存活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有12例(7.9%)达到完全缓解,116例(76.3%)达到部分缓解,12例(7.9%)病情稳定,12例(7.9%)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84.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esinger评分(回归系数=0.057,P=0.020)和胸腺病理(回归系数=-1.559,P=0.012)与远期疗效显著相关,Besinger评分较高或不伴有胸腺瘤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Besinger评分和胸腺病理是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Besinger评分较高或不伴有胸腺瘤的患者预后较好。改良Osserman分型与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陈刚陈志明庞烈文马勤运陈佶姚亚其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预后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5年
目的:探究以二烯丙基三硫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大蒜素对心血管系统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为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评价内皮细胞活力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将细胞接种于matrigel,观察血管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在质量浓度为0.2μg/mL时对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水平使内皮细胞在经历缺氧复氧后仍维持正常的增殖分化能力。结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通过线粒体途径减轻内皮细胞缺氧复氧的损伤。
过常发孙笑天王文硕王春生
关键词:氧化应激线粒体膜电位分化
成人肺隔离症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总结分析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6例P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62.5%),女性6例(37.5%),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7±12)岁。P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及咯血。胸部CT检查表现为圆形及团块状的实性肿块影8例,囊状或蜂窝状影5例,片状致密影2例,梭形致密灶1例,术前经增强CT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确诊11例、误诊5例,误诊率为31.25%。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93.75%)接受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1例(6.25%)接受开胸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肺泡间隔呈迷路样,围成不规则蜂窝状囊腔改变,囊腔内见分泌物;周围慢性炎症反应与纤维化,可见畸形或者闭塞性的动静脉血管。结论P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增强CT和CTA有助于术前诊断;治疗方法常为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呈慢性炎性反应伴纤维化;病理学改变需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鉴别。
孔煜熊佶樊洁唐峰陈忠清伍宁张家文杜尊国
关键词:影像学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