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作品数:40 被引量:84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昀齐一鸣桂连张英可张林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细胞
  • 8篇免疫
  • 6篇细胞因子
  • 6篇IFN-Γ
  • 6篇IL-12
  • 6篇表型
  • 5篇单核
  • 5篇T细胞
  • 5篇病毒
  • 4篇登革病毒
  • 4篇杀伤
  • 4篇小鼠
  • 4篇核细胞
  • 4篇NK细胞
  • 4篇LET-7
  • 3篇单核细胞
  • 3篇凋亡
  • 3篇亚群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机构

  • 39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长沙医学院
  • 2篇教育部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中山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9篇黄俊琪
  • 7篇吴长有
  • 4篇张英可
  • 4篇杨滨燕
  • 4篇桂连
  • 3篇齐一鸣
  • 3篇张林
  • 2篇刘昀
  • 2篇李子涛
  • 2篇张燕楠
  • 2篇王慧
  • 2篇张倩倩
  • 2篇彭延文
  • 1篇李琴
  • 1篇李丽
  • 1篇欧榕琼
  • 1篇陈运生
  • 1篇乔丹
  • 1篇唐泽丽
  • 1篇杨扬

传媒

  • 11篇免疫学杂志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第八届全国免...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性胸液中CD45RO+记忆性NK细胞的表型特征及功能分析
研究背景: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无预先活化的情况下对病原体的入侵作出快速广泛的应答,杀伤靶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
付笑迎吴长有
关键词:NK细胞记忆分子IL-12IFN-Γ杀伤功能
IL-12恢复化疗药物对人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IL-12是否能够恢复化疗药物对人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其机制。方法人PBMCs在抗CD3和抗CD28共刺激条件下,加或不加化疗药物和IL-12,不同的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产生及其mRNA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或Western blotting检测T细胞不同亚群细胞因子IFN-γ和转录因子T-bet、p-STAT-1、p-STAT-4的表达。利用卡介苗(BCG)刺激PPD+PBMCs,检测化疗药物及IL-12对抗原特异性细胞IFN-γ和TNF-α的表达影响。结果化疗药物对人IFN-γ和TNF-α的产生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同时IL-12对其抑制作用的恢复也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BCG刺激PPD+PBMCs实验证明,化疗药物抑制抗原特异性细胞产生IFN-γ和TNF-α,IL-12能够恢复其免疫抑制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化疗药物通过下调STAT-1和STAT-4的磷酸化以及T-bet的表达影响IFN-γ和TNF-α的产生,IL-12通过上调STAT-4的磷酸化恢复了免疫的抑制作用。结论化疗药物抑制人的细胞免疫应答,而IL-12通过上调STAT-4的磷酸化完全恢复其抑制作用,从而对肿瘤化疗病人重建免疫功能(包括抗感染和抑制癌细胞的复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谢淑华沈娟张燕楠余思菲杨滨燕陶亮吴长有
关键词:化疗药物免疫抑制IL-12免疫恢复
应用Luminex xMAP液相芯片技术研究miRNAs对THP-1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let-7e单独作用或miR-106b和miR-20a共同作用对THP-1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y3标记的miRNA阴性对照瞬转THP-1细胞24h、36h和48h,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转染效率;let-7e、miR-106b及miR-20amimic分别瞬转THP-1细胞24h、36h和48h,qRT—PCR检测各miRNA表达量并筛选各miRNA的最佳转染时间;1mg/L LPS刺激各miRNA转染的THP-1细胞1h后,Luminex xMAP液相芯片技术检测THP-1细胞产生的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d、IL-6、IL-10、TNF-α、IFN-α和IFN—β,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转染后90%以上的THP-1细胞带有红色荧光;let-7e mimic的最佳转染时间是48h,miR-106b及miR-20amimic的最佳转染时间是24h;相对于各自的对照组,let-7e mimic组IL-8、IP-10和MCP-1表达量增加,而在miR-106b和miR-20a mimic共转染组各趋化因子表达量减少。结论let-7e促进THP-1细胞中IL-8、IP-10和MCP-1的表达,miR-106b和miR-20a共同抑制它们的表达。
桂连张倩倩蔡燕郭琪黄俊琪
关键词:液相芯片细胞因子
阴道组织定居记忆γδT细胞表型特征和细胞因子产生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小鼠阴道和外周血γδT细胞表型特征和细胞因子等异同,为阴道γδT细胞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小鼠阴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比例、趋化因子受体、记忆分子、杀伤分子和ERα的表达差异。PMA+Ionomycin刺激后检测细胞因子IL-17和IFN-γ的表达,并分析不同组织γδT细胞产生的IL-17量与ERα密度的关系。结果阴道内富含γδT细胞,γδT细胞占阴道T比例为47.91%±3.12%,主要是组织定居记忆γδT细胞亚型,高表达CD44、CD69、CD103、IL-17,但低表达IFN-γ。此外,脾、外周血、肺、膀胱、子宫、阴道的γδT细胞IL-17表达量与其ERα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阴道γδT细胞主要为组织定居记忆γδT细胞,阴道γδT细胞可能通过产生大量IL-17在抵抗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重要功能。
康双朋毛雪英金水平杨滨燕吴长有
关键词:ΓΔT细胞阴道IL-17
周围血中CD3^+ TCRvα24^+与CD3^+ TCRvβ11^+ NKT细胞之间的差异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比较正常人周围血中CD3+TCRvβ11+NKT细胞和CD3+TCRvα24+NKT细胞在频率、亚群、表型特征及功能方面的异同,以进一步了解NK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成年人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CRvα24、TCRvβ11、CD4、CD8、CD45RA、CD62L和CCR7表面分子的表达;PMA+Ionomyc in刺激PBMCs后,检测CD3+TCRvα24+、CD3+TCRvβ11+NK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情况。结果:PBMCs中CD3+TCRvα24+和CD3+TCRvβ11+NKT细胞的平均频率分别为0.63%和0.43%,NKT细胞频率的个体差异较大,少数细胞同时表达TCRvα24和TCRvβ11;根据CD4和CD8分子的表达,PBMCs中CD3+TCRvα24+NKT细胞可分为CD4+、CD8+、CD4-CD8-3个亚群,平均频率分别为64.35%、19.04%、17.18%,CD3+TCRvβ11+NKT细胞同样可分为CD4+、CD8+、CD4-CD8-3个亚群,其平均频率分别为53.69%、18.99%、29.74%,相应各亚群之间无显著差异;CD45RA+CD3+TCRvβ11+NKT细胞的频率(71.14%)要高于CD45RA+CD3+TCRvα24+NKT细胞的频率(46.5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CD62L+CD3+TCRvα24+NKT(46.26%)对CD62L+CD3+TCRvβ11+NKT(42.36%)以及CCR7+CD3+TCRvα24+NKT(9.24%)对CCR7+CD3+TCRvβ11+NKT(8.22%)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因子检测的结果表明CD3+TCRvα24+NKT细胞和CD3+TCRvβ11+NKT细胞产生的IL-4(13.01%对6.62%)和IFN-γ(38.12%对26.95%)的总体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IFN-γ+IL-4+CD3+TCRvα24+NKT细胞的平均频率(12.65%)要高于IFN-γ+IL-4+CD3+TCRvβ11+NKT细胞的平均频率(3.02%),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周围血中CD3+TCRvα24+NKT细胞和CD3+TCRvβ11+NKT细胞在频率、表型及产生细胞因子方面均有一定差异,总体来看,二者频率虽小但表型复杂,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水平高,参与免疫调节及免疫应答的过程。
李子涛杨滨燕吴长有
关键词:NKT细胞亚群表型
小鼠膀胱组织中驻留αβΤ和γδΤ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探讨
2021年
目的:探讨小鼠膀胱组织中T细胞的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方法:获取小鼠膀胱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T细胞的比例、趋化因子受体和细胞因子的表达。HE染色观察膀胱结构,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观察正常小鼠与MB49原位肿瘤小鼠膀胱组织中CD3^(+)T和γδΤ细胞的分布。结果:正常小鼠膀胱中含有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表达记忆分子CD44和组织驻留标志分子CD69和CD103,其中γδΤ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外周血并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细胞因子IL-17、TNF-α。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MB49原位肿瘤小鼠膀胱组织中CD4^(+)T细胞显著降低,CD8^(+)T和γδ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并高表达IFN-γ。此外,γδΤ细胞还显著高表达IL-17和TNF-α。结论:小鼠膀胱组织中具有组织驻留记忆αβΤ和γδΤ细胞,且表达细胞因子IFN-γ,IL-17和TNF-α,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膀胱癌奠定基础。
万顺巧吴琼丽康双朋杨滨燕吴长有
关键词:膀胱组织细胞因子膀胱癌
不同Toll样受体激动剂对小鼠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对小鼠脾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免疫后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和IL-6分泌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其对辅助性T(Th)细胞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对Th1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的TLR激动剂刺激小鼠脾细胞和DC 24 h或免疫小鼠后收集不同时间点血清,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或血清中IL-12p40和IL-6的水平。自CD4^+T细胞受体转基因(DO11.10 OVA-TCR)小鼠脾脏的CD4^+T细胞和与其具有相同背景基因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将两者按1∶3混合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LR激动剂联合卵清蛋白(OVA)抗原肽刺激培养,收集不同时间点的上清液,ELISA检测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 Pam3CSK4、R848和Cp G寡核苷酸(ODN)均能明显促进脾细胞和DC产生IL-12p40和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抗原特异性的CD4^+T细胞表达IFN-γ;来自明尼苏达沙门菌R595脂多糖的单磷酰脂A(MPLA-SM)诱导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水平低、不能促进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产生IFN-γ,但可促进DC大量表达IL-12p40和IL-6。四种TLR激动剂免疫小鼠后均能明显促进IL-12p40和IL-6产生。结论不同TLR激动剂作用于脾细胞、DC和免疫小鼠后诱导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不同,进一步影响Th1细胞的分化。
李晓敏张燕楠杨滨燕吴长有
关键词:TOLL样受体细胞因子
鞭毛蛋白与IL-12协同诱导人NK细胞产生IFN-γ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flagellin)与IL-12协同诱导人NK细胞产生IFN-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自正常人静脉血中分离PBMCs,分别与培养液(medium)、flagellin、IL-12或flagellin+IL-12共同培养。三天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收集初次培养组细胞,洗去刺激后进行二次培养,检测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上IL-12Rβ1和TLR5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次培养的结果表明,flagellin或IL-12单独刺激PBMCs可诱导较低水平IFN-γ的产生。共同刺激下,可协同诱导高水平IFN-γ产生。二次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剂量IL-12的刺激flagellin初次培养组细胞,IFN-γ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IL-12初次刺激组细胞在flagellin的二次刺激下,IFN-γ的产生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流式结果表明,flagellin可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可上调NK细胞TLR5的表达。结论:flagellin通过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通过促进NK细胞TLR5的表达,从而协同诱导IFN-γ的产生。
李琴刘昀吴长有
关键词:鞭毛IL-12NK细胞IFN-Γ
表观遗传学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登革热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蚊媒病毒性热带疾病。关于登革病毒感染的病理与免疫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诸多报道显示表观遗传学在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关于登革病毒也有一些报道。本文论述了表观遗传学在病毒感染及登革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章旭之张英可黄俊琪
关键词:登革病毒表观遗传MICRORNA
DENV2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加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
2014年
目的:检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2型登革病毒(DENV2)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法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结果: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为-294 bp到+58 bp,覆盖11个散在CpG位点;PCR反应后取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扩增序列大小与理论预测相符合;PBMC感染DENV2 0 h和6 h在11个甲基化位点中有2个处于甲基化状态,感染12 h有6个甲基化位点甲基化。0 h、6 h和12 h的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10.3%、12.1%和25.5%,且0 h和12 h及6 h和12 h的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MC感染DENV2后会引起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增加。
张英可张林齐一鸣黄俊琪
关键词:登革病毒DNA甲基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