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作品数:3,082 被引量:14,422H指数:40
相关作者:纪明山傅俊范高增贵刘志恒丛斌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26篇期刊文章
  • 540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44篇农业科学
  • 331篇生物学
  • 123篇化学工程
  • 68篇文化科学
  • 39篇理学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0篇医药卫生
  • 9篇经济管理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建筑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历史地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64篇玉米
  • 325篇病菌
  • 324篇线虫
  • 205篇病原
  • 179篇斑病
  • 168篇大豆
  • 165篇基因
  • 155篇病害
  • 153篇抗性
  • 133篇活性
  • 132篇生物学
  • 124篇胞囊
  • 124篇胞囊线虫
  • 122篇生物学特性
  • 122篇土壤
  • 115篇小麦
  • 115篇番茄
  • 112篇大豆胞囊线虫
  • 109篇水稻
  • 104篇霉病

机构

  • 3,074篇沈阳农业大学
  • 167篇辽宁省农业科...
  • 1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92篇中国农业科学...
  • 79篇大连民族学院
  • 63篇上海交通大学
  • 53篇黑龙江省农业...
  • 28篇黑龙江八一农...
  • 27篇吉林省农业科...
  • 27篇辽宁出入境检...
  • 2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1篇沈阳大学
  • 20篇东北农业大学
  • 18篇内蒙古民族大...
  • 17篇吉林农业大学
  • 15篇河北科技师范...
  • 15篇中国中化集团...
  • 14篇黑龙江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372篇纪明山
  • 309篇段玉玺
  • 282篇傅俊范
  • 254篇陈立杰
  • 219篇吴元华
  • 188篇高增贵
  • 187篇丛斌
  • 183篇刘志恒
  • 166篇周如军
  • 147篇魏松红
  • 134篇陈捷
  • 132篇董辉
  • 129篇王媛媛
  • 117篇朱晓峰
  • 113篇谷祖敏
  • 101篇祁之秋
  • 99篇赵秀香
  • 97篇曹远银
  • 90篇吕国忠
  • 89篇庄敬华

传媒

  • 39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35篇植物保护
  • 123篇农药
  • 91篇新农业
  • 75篇植物病理学报
  • 72篇辽宁农业科学
  • 70篇湖北农业科学
  • 69篇江苏农业科学
  • 6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4篇植物保护学报
  • 62篇大豆科学
  • 61篇中国蔬菜
  • 57篇河南农业科学
  • 57篇中国植保导刊
  • 55篇玉米科学
  • 43篇农药学学报
  • 35篇北方园艺
  • 34篇吉林农业大学...
  • 32篇中国生物防治
  • 30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41篇2023
  • 35篇2022
  • 73篇2021
  • 60篇2020
  • 83篇2019
  • 114篇2018
  • 106篇2017
  • 143篇2016
  • 145篇2015
  • 184篇2014
  • 140篇2013
  • 146篇2012
  • 153篇2011
  • 184篇2010
  • 224篇2009
  • 212篇2008
  • 171篇2007
  • 159篇2006
  • 135篇2005
3,0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苯胺酰甲基环己烷磺酰胺的合成与杀菌活性构效关系研究
为寻求性能更加优异的新型杀菌剂,以环己磺菌胺为先导化合物经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24个N-苯胺酰甲基环己烷磺酰胺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NMR、HRMS、IR确认.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结果显示在浓度为50μg/mL时,有6个化...
李兴海蔡楠柳采秀张雨盟
关键词:杀菌活性构效关系
杀线虫微生物源代谢物研究进展
植物寄生线虫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降低作物产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微生物源代谢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由微生物产生的32种具有杀线虫活性的代谢物,阐述了微生物源代谢物杀线虫机理,讨论...
邢志富闫继辰刘晓宇陈立杰王媛媛朱晓峰范海燕段玉玺
关键词:植物寄生线虫
薯蓣根结线虫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00年
山东省荷泽地区薯蓣上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 ,该病的病原线虫是花生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arenaria。该病在每年 4月末开始发生 ,线虫在一年内发生完整的 4代 ,完成一代平均约需要 4 0 d,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线虫主要在地表以下 2 0~ 4 0 cm的土层内分布和为害。当地种植的 4个主要品种中 ,肿脖温发病最重 ,明豆子发病最轻。
高乾魁赵洪海许美娥刘维志
关键词:薯蓣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症状
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 SN19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 SN19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综合解析和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xenematides C(1)和xenematides E(2),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22.71μg/m L)。
卢星忠石丹姝高淳之田晓美毕于慧于志国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丙炔氟草胺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被引量:8
2018年
建立了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HPLC-MS/MS)测定丙炔氟草胺在食品(苹果、葡萄、柑橘、甘蓝、小麦、大豆)、土壤和水中残留量的方法,并分析了其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采用C_(18)、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碳黑(GCB)和无水硫酸镁混合净化剂分散萃取处理,以C_(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5 mg/kg范围内,丙炔氟草胺在苹果、葡萄、柑橘、甘蓝、小麦、大豆、土壤及水8种基质中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 6)。在0.01、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丙炔氟草胺在8种基质中的日内平均回收率为82%~104%,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1%~7.8%;日间平均回收率为77%~109%,RSD(n=15)为0.1%~9.2%。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00 3~0.003 2 mg/kg,均低于美国、中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s)。本方法简便、稳定、灵敏,能够满足实际检测需求。同时,对大田土壤分析的结果表明,丙炔氟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9 d,属易降解农药。
程功刘娜田宏哲朱赫纪明山
关键词: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食品土壤
重茬种植西洋参对其根区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以北京产区西洋参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重茬年限西洋参根际土与对照新土进行比较,研究重茬对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西洋参种植第1a微生物及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指标与对照相比都成较低水平,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都变化较大,其中重茬2a土的全钾含量较高,为对照新土的1.38倍。重茬3a土的细菌、真菌均达到高峰,分别为对照的11.26、5.94倍。放线菌含量在重茬4a土中达到高峰为对照的8.41倍。
傅佳李先恩傅俊范
关键词:重茬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
穿山龙黑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调查了穿山龙黑斑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并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3个穿山龙种植区均有黑斑病发生,病害的始发期为6月,盛发期为7月中、下旬,8月田间病情有所停滞,9月病情持续加重。田间病情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病斑直径和数量变化与田间病情动态基本一致。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穿山龙黑斑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6%。
周如军傅俊范于舒怡严雪瑞刘博
关键词:药剂防治
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与乙草胺混用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对大豆田杂草的活性被引量:5
2021年
为明确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与乙草胺混用的联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采用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分别评价了混配组方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与乙草胺混用对稗草、马唐和苘麻的联合作用类型为相加作用,对反枝苋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和乙草胺以质量比2:3:45混用时,对反枝苋的增效作用最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和乙草胺以质量比2:3:45混用,当用量为有效成分800和1000 g/hm2时,可有效控制大豆田中杂草的为害,且对大豆安全。
秦培文徐婧王丹李铭然李鹏鹏纪明山
关键词:唑嘧磺草胺乙草胺杂草大豆
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不同地区苹果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苹果树1年12地的田间试验,监测了2种农药在苹果主要产区的消解态势,并评估不同人群对其膳食暴露风险。[方法]QuEChERS-HPLC-MS/MS法的建立,用于检测苹果中的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并且分析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计算6类典型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和风险指数(Risk Index,RI)。[结果]根据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可知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4~21.7 d和10.3~23.8 d。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鲜果中膳食暴露RI值均小于100%,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针对6类典型人群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膳食暴露量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采用QuEChERS-HPLC-MS/MS法可同时快速检测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2种农药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对于苹果鲜果的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对于农药安全使用和膳食摄入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梁亚杰李晓梅许春琦杜颖孙玉龙王金玲纪明山
关键词:苹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消解
葡萄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依据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氨基酸结构域合成9条相应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从葡萄基因组DNA中分离了2条葡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GRA5、RGA16,通过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二者同时含有P-环(GGVGKTT)、k...
金桂华樊金娟刘长远赵奎华梁春浩王平
关键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克隆
共30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